图书介绍
水文地质手册 第2版 2012最新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中国地质调查局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地质出版社
- ISBN:7116077855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874页
- 文件大小:220MB
- 文件页数:900页
- 主题词:水文地质-手册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水文地质手册 第2版 2012最新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开篇 中国水文地质发展史及水文地质分区2
一、中国水文地质的历史发展2
二、中国水文地质分区8
参考文献13
第一篇 地质-水文地质基础15
第一章 地质基础15
第一节 地形地貌15
一、中国地形特征15
二、地貌类型划分16
三、河谷地貌形态类型19
四、黄土地区地貌形态类型20
五、干旱地区荒漠类型与地貌形态类型21
六、冰川地貌形态类型22
七、岩溶地貌形态类型23
第二节 第四纪地质24
一、第四纪分期24
二、第四纪沉积物的岩性分类和命名24
三、第四纪沉积物的成因分类与标志26
四、黄土30
五、中国第四纪地层基本特征与分区32
六、新构造运动35
第三节 矿物和岩石40
一、矿物40
二、沉积岩44
三、火成岩51
四、变质岩59
第四节 地质构造59
一、劈理59
二、裂隙(节理)60
三、褶皱62
四、断层68
五、区域断裂75
第二章 水文地质基础78
第一节 自然界中的水78
一、自然界中水的分布78
二、自然界中水的循环与均衡78
三、水在岩石中的存在形式与特征79
四、水的物理性质的有关数据80
第二节 气象、水文资料的收集、分析、整理和应用82
一、气象资料82
二、水文资料86
本节参考资料 主要气象要素的释义及探讨87
第三节 岩石的主要物理和水理性质88
一、岩石的空隙性88
二、松散岩石水理性质的参考数值91
三、岩石的热性质92
第四节 地下水分类及其特征93
一、地下水的主要类型及其特征93
二、泉的主要类型及其特征98
第五节 地下水水质101
一、地下水物质组分与水质指标101
二、地下水按物理化学特征的分类102
三、地下水某些物理性质的定性表示方法105
四、水分析成果的表示方法106
五、水化学分析结果的审查108
六、地下水的水化学分类方法109
七、水化学中常用资料和数据111
第六节 地下水的运动118
一、地下水渗流的形态118
二、地下水渗流运动的基本定律118
三、地下水流态的判定方法119
第七节 地下水的循环120
一、地下水的补给120
二、地下水的排泄122
三、地下水径流124
四、三水转化及其关系125
第八节 地下水系统128
一、地下水系统的含义128
二、地下水系统的划分129
三、地下水(含水)系统结构与边界131
四、地下水流动系统分析133
参考文献与参考资料134
第二篇 水文地质调查138
第三章 水文地质调查138
第一节 水文地质调查的基本要求138
一、水文地质调查的基本准则138
二、调查区选择和范围确定139
三、调查区地质地貌类型139
四、水文地质条件分级140
五、不同分级条件的工作重点140
第二节 水文地质调查工作的阶段与步骤141
一、阶段划分141
二、目的方法141
三、调查工作步骤142
第三节 不同类型地区水文地质调查基本内容142
一、平原地区水文地质调查的基本内容142
二、戈壁沙漠地区水文地质调查的基本内容143
三、黄土地区水文地质调查的基本内容144
四、丘陵山区水文地质调查的基本内容145
五、岩溶地区水文地质调查的基本内容146
六、红层丘陵地区水文地质调查的基本内容147
七、海岸带水文地质调查的基本内容148
八、多年冻土地区水文地质调查的基本内容149
第四节 野外地质-水文地质调查150
一、地质观测点的观察与描述150
二、水点的观察与描述153
第五节 找水工作程序与途径156
一、找水工作程序156
二、基岩蓄水构造的基本类型和富水特征159
三、基岩山区找水途径162
四、民谚与地下水171
五、地植物法在水文地质调查中的应用173
六、岩溶地区洞穴调查177
第四章 环境水文地质调查178
第一节 地下水污染区域调查评价178
一、目的与任务178
二、基本要求178
三、调查内容179
四、调查技术方法181
五、地下水污染调查技术要求184
六、地下水污染评价方法与要求185
第二节 污染场地调查188
一、目的188
二、任务188
三、一般要求188
四、工作内容及要求189
第三节 城市垃圾填埋场场地污染调查202
一、垃圾场对地下水的污染调查202
二、垃圾场对土壤污染的调查方法204
三、垃圾场对地表水的污染调查方法205
第四节 饮水型地方病水文地质调查205
一、调查内容205
二、调查方法209
第五节 生态水文地质调查212
一、地下水生态系统的分类212
二、生态水文地质调查213
三、典型区域生态水文地质调查216
第六节 地下水开采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和灾害调查217
一、主要调查内容217
二、调查方法220
三、技术要求222
四、地质灾害评价230
第五章 矿山水文地质调查232
第一节 矿山水文地质调查内容232
一、矿山水文地质分类232
二、矿山水文地质调查内容分类233
三、地面水文地质调查234
四、井下水文地质调查237
五、矿山充水条件调查239
六、矿山水文地质环境灾害调查241
七、矿区排水、供水现状调查241
八、矿山环境地质调查242
第二节 矿山水文地质调查方法242
一、矿山水文地质补充勘探242
二、矿山水文地质动态观测243
三、试验方法243
四、矿山水文地质勘探新技术方法244
第三节 矿山水文地质评价245
一、在建和生产矿山245
二、关闭矿山(尾矿)246
三、矿山排水、供水综合水文地质评价246
第六章 农业水文地质调查248
第一节 农业水文地质调查内容248
一、农田供水水文地质调查248
二、缺水区人畜饮用供水水文地质调查252
三、土壤改良水文地质调查253
第二节 农业水文地质调查基本技术要求256
一、调查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分级256
二、主要技术指标256
三、综合勘查技术要求258
四、专门水文地质试验258
第三节 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和利用260
一、微咸地下水综合开发利用260
二、土壤水的利用技术261
三、节水技术的推广261
四、与农业开发有关的环境地质问题262
第七章 地热、矿泉水资源调查评价264
第一节 地热能调查与评价264
一、地热资源调查的主要目的、任务264
二、地热资源主要调查内容264
三、地热资源调查方法265
四、地热资源评价270
五、地热能资源梯级综合利用276
第二节 浅层地热资源调查278
一、区域浅层地热资源调查278
二、地源热泵工程浅层地热能勘查279
三、浅层地热资源评价280
四、浅层地热资源环境评价283
第三节 天然矿泉水资源调查285
一、天然矿泉水资源调查内容285
二、天然矿泉水资源调查方法286
三、天然矿泉水资源评价与环境保护288
参考文献和参考资料289
第三篇 技术方法与测试292
第八章 水文地质遥感292
第一节 水文地质遥感方法292
一、水文地质遥感工作流程292
二、常用水文地质遥感方法292
第二节 遥感数据类型及特征296
一、遥感数据类型297
二、常用的卫星遥感数据298
第三节 遥感图像解译标志300
一、地貌及第四纪沉积物标志301
二、基岩特征与标志304
三、构造类型及其富水性标志305
四、水文地质环境要素标志308
五、含水岩组标志310
六、水文地质遥感典型影像312
第四节 水文地质遥感解译318
一、遥感数据选取与基础资料收集318
二、野外踏勘320
三、遥感数据预处理320
四、遥感数据的增强与变换320
五、水文地质遥感解译323
六、野外调查与验证325
第五节 水文地质遥感制图325
一、遥感影像图制作326
二、水文地质遥感解译图编制328
第六节 遥感调查仪器设备与软件330
一、遥感调查仪器设备330
二、常用遥感处理软件330
本章参考资料333
第九章 水文地质物探337
第一节 部署原则与工作流程337
一、部署原则337
二、工作流程338
第二节 地面物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38
一、直流电法338
二、电磁法353
三、地震法361
四、放射性法365
第三节 测井方法原理与应用369
一、电阻率测井法370
二、电化学测井法377
三、声波测井379
四、放射性测井382
五、流量测井385
六、扩散法测井386
七、其他测井法387
第四节 水文地质地球物理勘查方法组合方案389
一、水文地质地面物探方法组合方案389
二、水文地质测井方法组合方案392
第十章 水文地质钻探394
第一节 水文地质钻孔类型与结构394
一、水文地质钻孔类型394
二、水文地质钻孔结构394
第二节 钻进方法及常用钻探设备396
一、钻进方法396
二、常用钻探设备及机具398
第三节 水文地质钻探及成井管材401
一、水文地质钻探用管材401
二、水文地质钻探用套管、岩心管、取粉管螺纹(GB9809—88)404
三、常用井管的特性及规格407
四、常用过滤器类型及规格414
五、过滤器设计参考资料424
第四节 成井工艺431
一、井管安装431
二、填砾432
三、止水434
四、洗井438
第五节 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与岩心编录441
一、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项目及要求441
二、岩心编录442
第十一章 水文地质试验445
第一节 抽水试验445
一、抽水试验的目的及其类型445
二、抽水试验的方法与要求446
三、抽水试验设备与配套452
四、抽水试验现场工作456
五、抽水试验资料的室内综合整理458
本节参考资料 抽水试验资料处理软件Aquifer Test简介460
第二节 压水试验461
一、压水试验的目的任务461
二、压水试验的方法与要求461
三、压水试验的设备463
四、资料整理463
第三节 钻孔注水试验465
一、注水试验的目的任务465
二、注水试验的方法与方案465
三、注水试验的设备466
四、注水试验的资料整理467
第四节 渗水试验468
一、渗水试验的目的任务468
二、渗水试验的方法468
三、渗水试验流量观测需符合的规定470
四、根据渗水试验资料计算岩层渗透系数470
第五节 地下水流速测定、连通试验470
一、地下水流向的测定471
二、地下水实际流速的测定471
三、地下水野外连通试验473
第六节 地下水野外弥散试验480
一、准备工作480
二、选取示踪剂481
三、试验方法及步骤481
四、地下水弥散试验及流速测试仪器482
五、试验资料分析483
第十二章 环境同位素技术485
第一节 环境同位素在水文地质学中的应用485
一、稳定同位素485
二、放射性同位素485
三、环境同位素通常可以解决的水文地质问题486
第二节 同位素方法的采样与测试487
一、同位素方法选择487
二、采样点布设方法与要求487
三、样品的采集、保存与测试489
第三节 同位素数据处理及解释490
一、数据解释的基本要求490
二、大气降水环境同位素监测数据整理490
三、常见水文地质问题的同位素解释方法491
本章参考资料501
第十三章 样品采集与测试504
第一节 水样采集与保管、运输504
一、水样采集504
二、样品保存与运输516
第二节 样品测试522
一、现场分析项目及常用分析方法522
二、水质简分析、全分析项目及常用分析方法523
三、水常规专项分析项目及常用分析方法526
四、土壤样品测试分析533
五、水文地质工作涉及的岩矿样品分析534
第十四章 地下水动态监测536
第一节 地下水动态的一般概念536
一、地下水动态的基本含义536
二、地下水动态的影响因素536
三、地下水动态成因类型537
四、地下水动态监测的目的和任务537
五、监测网、点分类538
第二节 区域地下水动态监测网538
一、监测网的布设538
二、监测点的设置539
三、监测项目及要求540
四、地下水水位统一测量542
第三节 专门性地下水监测网542
一、专门性监测的目的任务542
二、专门性监测网点的布设及监测543
第四节 地下水监测技术方法546
一、地下水监测井546
二、地下水监测方法547
第五节 监测资料的整理与分析547
一、地下水水位监测资料的整编与分析548
二、地下水水量监测资料的整编与分析548
三、地下水水质监测资料的整编与分析549
四、地下水水温监测资料的整编与分析549
第六节 观测仪器与设备550
一、水位(水头)、水温观测仪器与设备550
二、孔(井)泉涌水量观测仪器与设备552
三、地下水化学成分的测定仪器与设备564
四、潜水基本均衡要素的观测仪器566
五、包气带温度和湿度动态的观测仪器566
第十五章 地下水模拟技术和管理模型568
第一节 引言568
第二节 数理统计方法569
一、地下水要素的随机特征569
二、主要方法及适用条件569
三、常用的一些国外软件572
第三节 地质统计学方法572
一、基本概念572
二、克里格空间估计技术574
三、地质统计学方法分类575
四、常用地质统计学模型575
五、常用地质统计学软件577
第四节 数值模拟方法578
一、建模的基本信息578
二、模型的选择与空间、时间的离散579
三、模型的识别与检验581
四、模型应用582
五、国内外常用的地下水模拟软件582
第五节 现代新技术方法简介588
一、系统理论方法588
二、模糊数学方法589
三、人工神经网络技术590
第六节 地下水管理模型及其求解方法591
一、地下水管理模型及分类591
二、分布参数管理模型的嵌入法和相应矩阵法593
三、地下水管理模型的求解595
参考文献和参考资料596
第四篇 地下水资源评价与环境保护601
第十六章 水文地质计算601
第一节 地下水计算的解析解601
一、井流计算的解析解601
二、关于非饱和带水分运移解析解的求解问题611
第二节 地下水计算的数值方法612
一、概要612
二、有限差分法613
三、有限元法620
四、土壤水分运移的数值模拟625
第三节 地下水溶质运移与热量运移计算627
一、地下水溶质运移的计算627
二、地下水热量运移的计算633
第十七章 水文地质参数的确定636
第一节 利用室内试验确定水文地质参数636
一、渗透系数的实验室测定636
二、给水度的实验室测定639
三、孔隙度的实验室测定640
四、纵向弥散度的实验室测定640
第二节 利用抽水试验确定水文地质参数642
一、利用单井抽水试验资料求参数642
二、利用多孔抽水试验资料求参数648
三、利用群孔抽水试验资料求参数667
四、利用数值法反求水文地质参数668
五、抽水试验求参数的影响因素671
第三节 利用冲击试验确定水文地质参数672
一、适用于承压含水层的冲击试验求参数672
二、适用于承压(潜水)含水层的冲击试验求参数674
三、适用于潜水含水层的冲击试验求参数676
第四节 利用地下水动态观测资料计算水文地质参数677
一、降水入渗系数的确定677
二、给水度值的确定678
第五节 水文地质参数的经验数值680
一、常用水文地质参数的经验值680
二、我国部分地区水文地质参数的经验数值683
第十八章 地下水资源评价686
第一节 地下水资源评价内容、原则与要求686
一、地下水资源量评价内容686
二、地下水资源评价原则686
三、地下水资源评价技术要求687
第二节 地下水资源量评价工作流程689
一、地下水资源评价目的和分类689
二、地下水资源量评价方法的选用689
三、地下水资源评价工作步骤流程690
第三节 区域地下水资源量评价692
一、水量均衡法692
二、水文分析法694
三、数值法699
四、水文地质比拟法701
第四节 水源地可开采量评价701
一、开采试验法701
二、解析法705
三、数值法709
四、相关分析法709
五、水文地质比拟法709
第五节 地下水质量评价709
一、地下水质量评价内容及部分评价标准709
二、评价原则710
三、评价方法710
第六节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供水潜力分析712
一、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调查712
二、用水消耗量分析估算713
三、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分析713
四、与水相关的生态环境问题调查评价714
五、城镇水资源需求分析714
六、地下水资源潜力分析717
第十九章 地下水资源开发、保护与管理720
第一节 区域地下水资源保护与区划720
一、地下水资源规划与管理的含义720
二、地下水资源保护区的划分720
三、地下水资源管理的技术措施722
四、水资源管理的经济措施727
五、水资源管理的行政、法律措施728
第二节 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729
一、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依据和原则730
二、地下水水源地的分类730
三、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方法730
四、保护区最终定界734
五、保护区保护措施735
第三节 地下水防污性能(地下水脆弱性)评价738
一、地下水防污性能(地下水脆弱性)的概念738
二、地下水防污性能评价因素738
三、地下水防污性能评价方法739
第四节 地下水回灌745
一、人工地下水回灌方法746
二、场地调查与选址749
三、地下水回灌的源水749
四、地下水回灌水质标准及预处理751
五、土壤含水层处理系统755
第五节 地下水与地表水联合调度756
一、地下水-地表水相互作用756
二、地下水-地表水联合调度759
第六节 地下水的取水建筑物760
一、地下水取水建筑物的适用范围与常见形式760
二、取水建筑物的合理布局764
三、井淤防治与井管防腐774
参考文献776
第五篇 信息系统建设与成果编制779
第二十章 水文地质信息系统建设779
第一节 水文地质信息系统建设综述779
一、水文地质信息系统构建的基本思路779
二、水文地质信息系统框架结构779
三、水文地质信息系统运行的不同阶段781
第二节 水文地质数据库建设781
一、数据库的组织与结构781
二、数据库建设的基本流程与质量监控785
三、数据库质量检查与评价787
第三节 水文地质信息系统构建与开发790
一、水文地质调查野外数据采集系统791
二、数据整理与数据录入系统791
三、地下水资源数据管理与综合分析系统792
四、地下水三维可视化系统793
五、综合成果管理系统795
六、水文地质成果的共享与服务系统795
第二十一章 水文地质调查成果798
第一节 水文地质图编制798
一、水文地质图分类798
二、水文地质图编制的基本要求799
三、综合性水文地质图的编制方法800
四、水文地质系列图主要图件编图方法808
五、计算机数字制图系统的应用812
第二节 文字报告818
一、序言819
二、区域自然地理819
三、区域地质条件819
四、区域水文地质条件820
五、地下水资源评价821
六、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821
七、工程地质条件822
八、专题研究822
九、信息系统建设822
十、结论与建议822
参考文献822
附录823
一、国家法定计量单位823
二、单位换算825
三、面积、体积计算表826
四、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及编号829
五、地层(地质年代)表836
六、地质观测有关数据计算表842
七、水文地质图常用典型图例845
八、水质标准858
九、海洋水的化学成分及其存在形式870
十、化学元素周期表871
十一、国外地学领域部分相关网站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