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政治经济学教材 供文科选用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政治经济学教材 供文科选用
  • 李国书,吴运生,王曼云等编写;湖南十所院校部分教师联合编写组 著
  • 出版社: 湖南财经学院函授部
  • ISBN:
  • 出版时间:1985
  • 标注页数:435页
  • 文件大小:53MB
  • 文件页数:45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政治经济学教材 供文科选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政治经济学的对象1

第一节 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

一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1

二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3

三 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6

第二节 揭示生产关系的发展规律是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任务9

一 经济规律是生产关系发展的规律9

二 揭示并自觉运用社会主义经济规律11

第三节 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和科学性14

一 政治经济学具有强烈的阶级性14

二 政治经济学的方法16

三 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18

第二章 商品和剩余价值21

第一节 商品21

一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21

二 商品产生的两个经济条件24

三 商品的价值量26

第二节 货币和价值规律27

一 货币的产生及其本质27

二 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28

三 价值规律29

第三节 资本和剩余价值32

一 剩余价值产生的前提32

二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34

三 资本的本质36

四 剩余价值规律38

第四节 资本主义剥削形式的变化39

一 战后资本主义剥削的新形式39

二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及其实现形式41

三 批判“机器人创造剩余价值”的错误观点43

第三章 资本的流通过程46

第一节 资本的循环46

一 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46

二 产业资本循环是三个循环的统一48

第二节 资本的周转50

一 资本周转时间与周转速度50

二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51

三 预付资本的总周转和年剩余价值率53

第三节 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54

一 社会总资本和社会生产的两大部类54

二 社会资本的简单再生产55

三 社会资本的扩大再生产58

四 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62

第四章 剩余价值的分割65

第一节 利润和平均利润65

一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65

二 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66

三 平均利润率和生产价格68

四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的革命意义72

第二节 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73

一 商业资本是产业资本的独立部分73

二 商业利润75

第三节 借贷资本和利息77

一 借贷资本的形成77

二 借贷利息的来源78

三 银行资本和银行利润79

第四节 地租80

一 级差地租81

二 绝对地租82

第五章 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经济危机85

第一节 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85

一 资本主义的简单再生产85

二 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88

第二节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和相对人口过剩93

一 积累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93

二 相对人口过剩95

三 批判马尔萨斯的“人口论”97

第三节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和无产阶级贫困化98

一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98

二 无产阶级贫困化99

第四节 经济危机和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102

一 资本主义血腥的发家史103

二 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加剧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105

第六章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112

第一节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112

一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112

二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作用113

三 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市场的特点114

第二节 民族独立国家的经济发展117

一 民族独立国家的经济地位117

二 民族独立国家的经济发展118

第三节 资本主义对外经济关系123

一 资本主义对外经济关系的形成123

二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124

三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127

四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128

第四节 价值规律在世界市场的作用129

第七章 帝国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135

第一节 生产集中和垄断135

一 生产集中和垄断的形成135

二 垄断组织和垄断利润140

三 垄断和竞争143

四 战后生产集中和垄断的趋势145

第二节 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147

一 银行垄断和银行的新作用147

二 金融寡头的统治148

第三节 资本输出150

一 列宁关于资本输出的基本原理150

二 战后资本输出的特点152

第四节 国际垄断同盟从经济上分割世界154

一 列宁关于国际垄断同盟从经济上分割世界的基本原理154

二 战后国际垄断同盟的新形式156

第五节 帝国主义国家从领土上分割世界158

一 经济上的分割必然导致领土上的分割158

二 战后的新殖民主义159

第八章 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历史趋势161

第一节 战后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特征161

一 战后帝国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状况161

二 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发展的新特点165

第二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169

一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169

二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和实质171

三 国家垄断资本的发展进一步加深了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173

第三节 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和社会主义必然战胜资本主义175

一 两种社会制度并存的客观必然性175

二 战后两个体系发展的总趋势177

三 社会主义体系和资本主义体系的经济联系179

四 社会主义最终必然战胜资本主义181

第九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所有制结构184

第一节 马克思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设想和社会主义实践184

一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84

二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本特征的设想185

三 科学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187

第二节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189

一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客观必然性189

二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途径191

第三节 社会主义公有制197

一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197

二 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199

第四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个体经济和其他经济形式202

一 多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存在的客观必然性202

二 社会主义个体经济203

三 社会主义的其他经济形式206

第十章 社会主义生产的实质209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的性质和物质利益关系209

一 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直接结合209

二 社会主义劳动的性质211

三 社会主义物质利益213

第二节 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216

一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客观性216

二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内涵219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221

一 我国社会现阶段的主要矛盾221

二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223

三 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全面高涨226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230

第一节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必然性230

一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的发展230

二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必然性和特点233

三 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236

第二节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计划性239

一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计划发展的必然性239

二 计划性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本质特征241

三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计划形式244

第三节 社会主义商品和货币246

一 社会主义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特点246

二 生产商品的局部劳动和社会劳动248

三 社会主义货币的特点250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市场和竞争253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统一市场253

一 社会主义统一市场形成的经济条件253

二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的构成和作用256

三 社会主义商品流通的地位258

四 社会主义商品流通的供求规律260

第二节 社会主义商业262

一 社会主义商业的性质和作用262

二 社会主义商业的形式265

三 社会主义商业流通费用和商业利润266

第三节 社会主义经济中的竞争268

一 社会主义竞争存在的客观必然性268

二 社会主义竞争的特点270

三 社会主义竞争的作用272

第四节 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273

一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273

二 社会主义制度下价值规律的作用275

三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价格278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企业的活力和盈利283

第一节 社会主义企业的性质283

一 社会主义企业的性质283

二 劳动者在企业中的主人翁地位285

三 全民所有制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287

第二节 社会主义企业的活力290

一 社会主义企业的地位和作用290

二 社会主义企业的活力292

第三节 社会主义企业的资金运动和盈利296

一 企业资金的形成和本质296

二 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297

三 社会主义企业的成本和盈利301

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企业管理和经济效益307

第一节 社会主义企业管理307

一 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的必要性307

二 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的性质和任务309

三 社会主义企业的科学管理和民主管理312

第二节 社会主义企业的经济效益314

一 时间节约和企业经济效益314

二 衡量企业经济效益的标志317

第三节 社会主义企业的经济核算319

一 社会主义企业经济核算的客观必然性319

二 企业的经济核算制和经济核算的组织工作302

第十五章 社会主义的分配和消费325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325

一 社会主义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325

二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创造和增长327

三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329

四 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比例关系333

第二节 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的按劳分配335

一 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335

二 按劳分配的内容和作用338

三 社会主义的劳动报酬形式341

四 鼓励劳动者勤劳致富344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消费346

一 生产和消费的一般关系346

二 社会主义消费对社会主义生产的作用347

三 重视提高人民的消费水平348

第十六章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351

第一节 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351

一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性质和模式351

二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355

第二节 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管理359

一 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管理的必要性359

二 国民经济管理的基本原则361

三 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362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364

一 领导和组织经济建设是社会主义国家机构的基本职能之一364

二 正确发挥国家的经济职能365

三 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职能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职能的根本区别367

第十七章 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结构371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结构371

一 经济结构的含义与分类371

二 我国经济结构的现状373

三 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建立合理的经济结构375

第二节 社会主义农业结构377

一 农业在社会主义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377

二 我国农业经济结构的现状379

三 逐步建立合理的农业经济结构381

第三节 社会主义工业结构383

一 工业在社会主义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383

二 我国工业结构的现状384

三 逐步建立合理的工业经济结构386

第四节 社会主义国民经济中的“第三产业”388

一 第三(次)产业及其分类388

二 第三(次)产业在社会主义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390

第十八章 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调节机制395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调节机制的客观性395

一 经济调节机制的内涵395

二 社会主义经济调节机制的基本内容397

第二节 建立自觉运用价值规律的计划体制398

一 计划体制建立的客观依据398

二 我国计划体制的基本点400

第三节 充分利用各种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401

一 经济杠杆及其作用401

二 价格体系及其调节作用403

三 充分利用税收的杠杆作用407

四 充分发挥信贷的杠杆作用409

第十九章 社会主义的对外经济关系413

第一节 发展社会主义对外经济关系的客观必然性413

一 世界市场和社会经济的发展413

二 自力更生与社会主义对外经济关系415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对外贸易417

一 社会主义对外贸易的性质和特征417

二 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419

第三节 引进技术和利用外资421

一 引进先进技术421

二 利用外国资金424

第四节 我国的经济特区426

一 经济特区的性质和特点426

二 经济特区的作用428

结束语43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