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气候与环境演变 2012 第2卷 影响与脆弱性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气候与环境演变 2012 第2卷 影响与脆弱性
  • 秦大河总主编;丁永建,穆穆副总主编;丁永建,穆穆,林而达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气象出版社
  • ISBN:7502956479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459页
  • 文件大小:132MB
  • 文件页数:48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气候与环境演变 2012 第2卷 影响与脆弱性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影响与脆弱性:综合评述1

1.1气候变化影响的基本认识和研究动态1

1.1.1 IPCC AR4影响方面的核心结论1

1.1.2 AR4以来国际社会的新动态4

1.1.3 AR5研究展望7

1.2中国气候变化的区域敏感性及面临的主要气候灾害影响8

1.2.1气温、降水变化的区域差异8

1.2.2中国面临的主要气候灾害问题11

1.3气候变化对中国具有突出影响的重点领域15

1.3.1气候变化对中国水文水资源影响:主要表现与区域差异15

1.3.2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的影响:突出表现与潜在影响19

1.3.3气候变化对中国生态系统的影响:事实、脆弱性与情景预估23

1.3.4气候变化对中国生态环境影响的综合分析29

1.4气候变化对中国其他经济社会领域的影响30

1.4.1气候变化对工业与交通部门的可能影响31

1.4.2气候变化对重大工程的影响33

1.4.3气候变化对人居环境的影响34

1.4.4气候变化对服务业的影响34

1.4.5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36

1.5认知未来气候变化影响、适应与脆弱性38

1.5.1关于气候变化影响、适应与脆弱性的认识38

1.5.2对未来气候变化影响的预估问题39

1.5.3不确定性和存在问题39

1.5.4科学认知气候变化的影响40

1.6适应气候变化的策略43

1.6.1中国适应气候变化的国际策略43

1.6.2中国适应气候变化的国内策略45

1.6.3本卷评估重点与主要内容总结49

参考文献50

第二章 气象灾害58

2.1干旱58

2.1.1气候变化对干旱的影响58

2.1.2干旱对各行业和各领域的影响60

2.1.3干旱引起的脆弱性62

2.1.4干旱的适应性对策62

2.2暴雨洪涝63

2.2.1气候变化对暴雨洪涝的影响63

2.2.2暴雨洪涝对各行业和各领域的影响64

2.2.3暴雨洪涝引起的脆弱性64

2.2.4暴雨洪涝的适应性对策65

2.3低温灾害65

2.3.1气候变化对低温灾害的影响65

2.3.2低温灾害对各行业和各领域的影响66

2.3.3低温灾害引起的脆弱性68

2.3.4低温灾害的适应性对策68

2.4高温热浪69

2.4.1气候变化对高温热浪的影响69

2.4.2高温热浪对各行业和各领域的影响70

2.4.3高温热浪引起的脆弱性71

2.4.4高温热浪的适应性对策71

2.5台风72

2.5.1气候变化对台风的影响73

2.5.2台风对各行业和各领域的影响73

2.5.3台风引起的脆弱性74

2.5.4台风的适应性对策74

2.6农林生物灾害75

2.6.1气候变化对生物灾害的影响76

2.6.2农林生物灾害引起的脆弱性77

2.6.3农林生物灾害的适应性对策77

2.7森林火灾78

2.7.1气候变化对森林火灾的影响78

2.7.2森林火灾防治的适应性对策78

2.8巨灾与气候变化79

2.8.1 1998年长江、松花江、嫩江特大洪涝79

2.8.2 2001—2003年持续干旱80

2.8.3 2006年川渝大旱81

2.8.4 2007年淮河特大洪涝81

2.8.5 2007年东北大旱83

2.8.6 2008年南方雨雪冰冻灾害83

2.8.7 2009年北方冬春季干旱85

参考文献85

第三章 陆地地表环境90

3.1气候变化对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的影响90

3.1.1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的宏观驱动机制分析90

3.1.2典型地区气候变化对LUCC的影响分析91

3.1.3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的气候反馈效应94

3.1.4适应气候变化的土地利用对策95

3.2水土流失97

3.2.1水土流失的类型、分布97

3.2.2水土流失的动态变化98

3.2.3典型区域水土流失现状100

3.2.4气候变化对水土流失的影响104

3.2.5适应水土流失的策略与效果107

3.3沙漠化与沙尘暴109

3.3.1现代沙漠化土地的分布及其变化109

3.3.2气候变化对土地沙漠化的影响111

3.3.3沙尘暴116

3.3.4沙漠化与沙尘暴防治与适应措施119

3.4土地石漠化、变化过程与影响120

3.4.1石漠化类型及其分布120

3.4.2近50年来石漠化过程121

3.4.3石漠化形成及其与气候的关系122

3.4.4土地石漠化的影响与治理126

3.5滑坡与泥石流128

3.5.1泥石流形成分布与危险分区128

3.5.2滑坡形成分布与危险分区132

3.5.3气候变化条件下灾害性泥石流滑坡的发育规律134

3.5.4应对气候变化的灾害性泥石流滑坡减灾措施139

参考文献140

第四章 陆地水文与水资源144

4.1观测事实144

4.1.1中国气候与水资源分区145

4.1.2 1865年有记录以来江河径流的变化145

4.1.3 20世纪50年代以来江河径流变化147

4.1.4蒸发皿蒸发量的变化153

4.1.5洪水的变化154

4.1.6湖泊变化155

4.1.7水质水环境变化159

4.1.8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影响163

4.2水资源系统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165

4.2.1水资源系统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定义165

4.2.2西北内陆河高寒山区径流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166

4.2.3华北半干旱区径流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167

4.2.4气候过渡区水资源系统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168

4.2.5南方气候湿润区径流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168

4.2.6水文变量对气候变化响应的基本规律169

4.3未来气候变化对区域水资源的可能影响170

4.3.1中国未来气候变化情景170

4.3.2未来气候变化对中国水资源的可能影响171

4.3.3未来气候变化对中国水资源脆弱性的可能影响172

4.4适应性对策173

4.4.1水利应对气候变化的总体思路和原则173

4.4.2水利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和措施173

参考文献177

第五章 冰冻圈变化的影响181

5.1冰川变化的影响181

5.1.1冰川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181

5.1.1.1冰川变化对水资源影响的观测事实181

5.1.1.2水资源影响的可能情景184

5.1.2冰川变化的灾害影响186

5.1.2.1冰川阻塞湖突发洪水186

5.1.2.2冰碛阻塞湖187

5.2冻土变化的影响188

5.2.1冻土变化的气候效应188

5.2.1.1多年冻土变化导致地表反照率的变化188

5.2.1.2多年冻土变化导致土壤热物理参数的变化189

5.2.1.3多年冻土变化导致大气粉尘的变化190

5.2.1.4多年冻土变化可能导致冻土区碳的源汇效应发生变化190

5.2.1.5多年冻土变化导致地表热量平衡的重新分配190

5.2.2冻土变化对水文和水循环的影响191

5.2.2.1冻土变化对土壤入渗的影响192

5.2.2.2冻土变化对土壤蒸散发的影响192

5.2.2.3冻土区变化对土壤水源涵养能力的影响193

5.2.2.4冻土变化对产汇流的影响193

5.2.2.5冻土变化对地下冰的影响194

5.2.3冻土变化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194

5.2.3.1青藏高原冻土变化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194

5.2.3.2中国新疆高海拔多年冻土生态和环境的影响195

5.2.3.3中国东北多年冻土的变化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196

5.3积雪变化的影响197

5.3.1积雪变化对水文水资源的影响197

5.3.2积雪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98

5.3.3积雪灾害199

5.3.3.1牧区雪灾199

5.3.3.2雪崩200

5.3.3.3风吹雪灾害201

5.4海河湖冰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202

5.4.1渤海、黄海北部海冰变化及其影响203

5.4.2海冰变化的工程与环境效应203

5.4.3河、湖冰变化及其工程、环境和生态效应204

5.5冰冻圈变化的适应性对策205

参考文献207

第六章 陆地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212

6.1陆地生态系统及其与气候的关系212

6.1.1陆地生态系统类型与特征212

6.1.2气候—植被关系215

6.2影响事实216

6.2.1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216

6.2.2气候变化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218

6.2.3气候变化对内陆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221

6.2.4气候变化对荒漠生态系统的影响223

6.3影响预估224

6.3.1未来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224

6.3.2未来气候变化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226

6.3.3未来气候变化对内陆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228

6.3.4未来气候变化对荒漠生态系统的影响229

6.3.5综合生态地理地带的时空变动229

6.4陆地生态系统的脆弱性230

6.5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232

6.5.1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232

6.5.2生物多样性适应气候变化的对策234

6.6适应措施与选择235

6.6.1有利于适应的技术措施236

6.6.2主动适应的技术措施238

6.6.3适应的选择239

6.7存在的问题与解决途径239

6.7.1不确定性239

6.7.2成本—效益分析241

6.7.3解决途径241

参考文献242

第七章 近海与海岸带环境248

7.1近海与海岸带环境的范畴和概况248

7.1.1近海和海岸带环境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249

7.1.2近海生态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252

7.2观测的气候变化对近海和海岸带环境与生态的影响255

7.2.1 20世纪中国海海平面变化255

7.2.2对近海海洋灾害变化的影响256

7.2.3海平面上升对海洋和海岸工程设计标准的影响259

7.2.4气候与海平面变化对近海和海岸带生态的影响259

7.3未来气候变化对近海和海岸带的影响预估263

7.3.1 21世纪中国海平面变化趋势预测与气候影响263

7.3.2近海海洋灾害变化趋势264

7.3.3对近海环境与生态的影响预估267

7.4中国近海和海岸带脆弱性270

7.4.1近海脆弱的生态270

7.4.2海岸带的脆弱性271

7.5海平面变化适应技术与方法271

7.5.1沿海工程适应技术271

7.5.2海洋保护区建设和海洋生态系统适应技术277

7.6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278

7.6.1不确定性278

7.6.2社会经济投入与效益279

7.6.3解决的措施280

参考文献282

第八章 气候变化与农业生产288

8.1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288

8.1.1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种植的影响288

8.1.2气候变化对农业气象灾害的影响291

8.1.3气候变化对农业病虫害的影响294

8.1.4气候变化对主要粮食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296

8.1.5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成本的影响297

8.1.6气候变化对畜牧业的影响298

8.1.7气候变化对渔业的影响299

8.2未来气候变化的影响及脆弱性300

8.2.1气候变化的潜在影响300

8.2.2农业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302

8.3农业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措施304

8.3.1适应措施和效果304

8.3.2未来适应能力建设306

8.3.3典型案例分析——东北农业区307

8.3.4适应的优先事项与不确定性309

参考文献312

第九章 气候变化与重大工程315

9.1三峡工程315

9.1.1工程概况315

9.1.2气候变化对工程安全运行的可能影响316

9.1.3三峡工程的气候效应319

9.1.4适应性对策320

9.2南水北调工程323

9.2.1工程概况323

9.2.2气候变化对工程安全运行的可能影响323

9.2.3适应性对策328

9.3长江口整治工程329

9.3.1工程概况329

9.3.2气候变化对工程安全运行的可能影响330

9.3.3长江口整治工程的气候效应331

9.3.4适应性对策332

9.4青藏铁路工程332

9.4.1工程概况332

9.4.2气候变化对工程安全运行的可能影响333

9.4.3适应性对策334

9.5西气东输工程337

9.5.1工程概况337

9.5.2气候变化对工程安全运行的可能影响337

9.5.3工程的环境协同效应338

9.5.4适应性对策340

9.6中俄输油管线工程340

9.6.1工程概况340

9.6.2气候变化对工程安全运行的可能影响341

9.6.3适应性对策343

9.7三北防护林工程344

9.7.1工程概况344

9.7.2气候变化对工程安全运行的可能影响344

9.7.3适应性对策346

9.8其他重大工程347

9.8.1高速公路347

9.8.2高速铁路349

9.8.3南方输电线路350

参考文献352

第十章 气候变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357

10.1气候变化对不同区域的影响357

10.1.1东北地区357

10.1.2东部地区362

10.1.3中部地区367

10.1.4西部地区371

10.1.5区域比较375

10.2气候变化对城市群的影响376

10.2.1中国主要城市群及其概况376

10.2.2气候变化对沿海地区城市群的影响378

10.2.3气候变化对中部地区城市群的影响379

10.2.4气候变化对西部地区城市群的影响381

10.2.5未来趋势及适应对策382

10.3气候变化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383

10.3.1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地理格局的影响383

10.3.2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影响的空间分异特征385

10.3.3气候变化对沿海地区海岸带的影响386

10.3.4应对气候变化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387

10.3.5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与对策390

参考文献391

第十一章 气候变化对人居环境及人体健康的影响396

11.1前言396

11.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居环境的影响397

11.2.1海平面上升对人居的影响397

11.2.2气候变化与城市热岛效应对人居的影响399

11.2.3气候变化对农村人居环境的影响403

11.2.4气候变化对生活生产设施的影响404

11.2.5气候变化对社会服务的影响405

11.2.6气候变化对能源的影响406

11.2.7气候变化对工业产业的影响406

11.3气候变化对城市化的影响406

11.3.1气候变化对人口迁徙的影响406

11.3.2气候变化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407

11.3.3气候变化对城市规模及形态的影响408

11.3.4气候变化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409

11.4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412

11.4.1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412

11.4.2未来的影响和脆弱性415

11.5适应对策与政策建议417

11.5.1城市规划417

11.5.2城市园林建设419

11.5.3建筑设计与施工419

11.5.4养成节约用水用电的生活习惯420

11.5.5建立健全影响公众健康的疾病监测和预警系统420

11.5.6应对能力建设420

参考文献420

第十二章 适应气候变化的方法和行动425

12.1适应气候变化问题的现状425

12.1.1适应和适应能力425

12.1.2气候变化公约下的适应进展427

12.1.3敏感领域和脆弱人群429

12.2适应气候变化的方法430

12.2.1适应决策工具430

12.2.2适应措施选择431

12.2.3适应措施成效431

12.2.4适应能力评价433

12.3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框架434

12.3.1适应行动实施框架434

12.3.2行动框架宁夏应用案例435

12.4敏感领域/部门适应案例438

12.4.1水资源管理和利用438

12.4.2那曲高寒草地适应实践444

12.4.3沿海地区影响及适应对策445

12.4.4卫生健康的适应能力建设447

12.5区域适应行动经验448

12.5.1宁夏的适应和可持续发展结合448

12.5.2上海的适应和沿海区发展结合449

12.5.3广东的适应和防灾减灾相结合450

12.6中国的适应行动战略451

12.6.1中国适应行动努力451

12.6.2中国的适应政策与行动452

12.6.3适应行动挑战和科学问题455

12.6.4中国适应发展战略456

参考文献45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