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刑事被害人之权利新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郑瑞平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12129801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148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163页
- 主题词:被害人-权益保护-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刑事被害人之权利新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0.1 研究意义1
0.2 概念框架2
0.3 研究背景3
0.4 研究总结4
第1章 刑事被害人的权利概述7
1.1 刑事被害人的概念7
1.1.1 对“刑事被害人”概念的域外解释7
1.1.2 我国学者对“被害人”的定义10
1.1.3 对“刑事被害人”概念的再认识12
1.2 刑事被害人的权利13
1.2.1 刑事诉讼视角下保护刑事被害人权利的意义13
1.2.2 刑事被害人的权利体系构建14
第2章 刑事被害人的隐私权23
2.1 刑事司法程序中的被害人隐私权保护23
2.1.1 隐私权的基本内涵23
2.1.2 保障刑事被害人隐私权的意义25
2.1.3 刑事被害人的隐私权与侦查行为27
2.1.4 刑事被害人隐私权与司法权、新闻自由的关系28
2.2 询问刑事被害人与隐私权30
2.2.1 从询问刑事被害人的国内法规则看询问的法律控制机制30
2.2.2 问题分析32
2.2.3 询问刑事被害人的域外经验34
2.3 人身检查与刑事被害人的隐私权37
2.3.1 人身检查概述37
2.3.2 人身检查对刑事被害人的主要影响38
2.3.3 比较法考察:对人身检查的法律控制40
2.3.4 我国刑事被害人人身检查的状况分析42
2.3.5 完善我国的刑事被害人人身检查制度43
2.4 审判公开与刑事被害人隐私权的保护44
2.4.1 绝对不公开的缓和45
2.4.2 增加不公开审理案件的类型46
2.5 新闻报道与刑事被害人隐私权的保护46
2.5.1 庭审直播:新闻报道介入审判活动的新现象46
2.5.2 新闻报道介入审判的必要性47
2.5.3 新闻自由对刑事被害人隐私权的侵犯48
2.5.4 比较法考察:新闻报道侵害刑事被害人隐私权的法律后果49
2.5.5 对新闻报道的限制措施50
2.6 刑事诉讼文书与刑事被害人隐私权保护51
2.6.1 阅卷权与隐私权的冲突与协调51
2.6.2 对隐私权的倾向性保护:行使阅卷权应遵循的原则52
第3章 刑事被害人的安全保护权55
3.1 概述55
3.1.1 赋予刑事被害人安全保护权的必要性56
3.1.2 刑事被害人安全保护权的内涵57
3.2 诉讼过程中的刑事被害人安全保护权59
3.2.1 庭审前保护制度59
3.2.2 庭审中的保护措施60
3.2.3 庭审后的保护制度61
3.3 对刑事被害人的人身保护令63
3.3.1 对刑事被害人发布人身保护令63
3.3.2 实施刑事被害人人身保护令制度需要注意的问题64
3.4 社会援助65
第4章 刑事被害人的请求权67
4.1 概述67
4.1.1 刑事被害人的请求权的内涵67
4.1.2 刑事被害人获得赔偿的意义和主要途径68
4.2 刑事被害人的返还财产请求权70
4.2.1 追赃的价值及冲突选择71
4.2.2 追赃面临的实务困境72
4.2.3 追赃困境的化解策略74
4.2.4 追赃的程序完善75
4.3 刑事被害人的物质损害赔偿请求权77
4.3.1 刑事物质损害赔偿义务人的赔偿原则77
4.3.2 我国刑事被害人获得损害赔偿的司法实践78
4.3.3 实现刑事被害人请求赔偿权的保障措施80
4.4 刑事被害人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83
4.4.1 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的立法规定评析83
4.4.2 刑事被害人获得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的理由85
4.4.3 刑事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行使规则87
4.5 刑事被害人的国家补偿请求权89
4.5.1 国家补偿制度对刑事被害人的意义评价90
4.5.2 国家补偿请求权的完善92
第5章 刑事被害人的知情权97
5.1 概述97
5.1.1 赋予刑事被害人知情权的意义97
5.1.2 知情权的性质和知情的范围99
5.2 告知委托诉讼代理人——司法实践中的“告知难”问题及对策建议99
5.2.1 告知期限短暂,应当延长100
5.2.2 告知方式落后,可以更为灵活多样化100
5.2.3 告知对象的范围不宜依职权限缩,应该一律告知101
5.3 告知刑事被害人鉴定意见102
5.3.1 告知刑事被害人鉴定意见制度的法律内涵102
5.3.2 鉴定意见告知制度的理论意义和实践问题分析104
5.3.3 鉴定意见告知制度的细化规则104
5.4 告知刑事被害人不批捕的理由107
5.4.1 告知刑事被害人不批捕理由的重要意义107
5.4.2 告知刑事被害人不批捕理由时应当把握的要素109
5.5 告知刑事被害人有独立的上诉权和单独提起民事赔偿诉讼的权利109
5.5.1 刑事被害人刑事上诉权的程序设置及运行现状109
5.5.2 化解刑事被害人抗诉请求权法律尴尬的具体途径110
5.5.3 告知刑事被害人可以单独提起民事赔偿诉讼111
5.5.4 告知的方式——附随告知和单独告知112
5.6 执行程序中对刑事被害人的告知113
第6章 刑事被害人的陈述意见权115
6.1 审查起诉阶段的刑事被害人陈述意见程序115
6.1.1 刑事诉讼法的变化与问题的提出115
6.1.2 听取刑事被害人意见制度的程序构建117
6.1.3 听取刑事被害人意见过程中应当形成笔录121
6.2 刑事被害人当庭独立陈述意见权122
6.2.1 赋予刑事被害人当庭独立陈述意见权的必要性122
6.2.2 刑事被害人当庭独立陈述意见的规则123
6.3 刑事被害人的量刑建议权125
6.3.1 刑事被害人的量刑建议权与检察机关的量刑建议权的关系125
6.3.2 刑事被害人量刑建议权的意义125
6.3.3 司法操作建议126
第7章 刑事被害人的诉权保护130
7.1 自诉担当131
7.1.1 自诉担当的界定及域外规定分析131
7.1.2 自诉担当制度的价值132
7.1.3 我国自诉担当制度的立法设计132
7.2 自诉转公诉133
7.2.1 自诉转公诉的内涵133
7.2.2 自诉转公诉制度在我国135
7.2.3 自诉转公诉制度的完善137
参考文献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