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网络工程师必读 接入网与交换网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王达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ISBN:7121031337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565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580页
- 主题词:接入网-工程技术人员-技术培训-教材;通信交换-通信网-工程技术人员-技术培训-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网络工程师必读 接入网与交换网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接入网与交换网综述1
1.1 广域通信网2
1.1.1 广域网的基本组成2
1.1.2 接入网概念的提出3
1.1.3 广域网结构划分4
1.1.4 我国通信网的构成5
1.2 V5接口协议6
1.2.1 V5接口简介6
1.2.2 V5接口功能6
1.2.3 V5.2协议结构7
1.2.4 V5.2协议的帧格式9
1.3.1 接入网技术分类10
1.3 接入网技术10
1.3.2 普通MODEM拨号11
1.3.3 ISDN拨号11
1.3.4 DSL接入13
1.3.5 Cable MODEM接入15
1.3.6 光纤接入网17
1.3.7 DDN专线接入20
1.3.8 无线接入21
1.3.9 各种接入网技术性能比较23
1.4 数据交换网24
1.4.1 交换概念的引入24
1.4.2 电路交换方式25
1.4.3 报文交换28
1.4.4 分组交换29
1.4.5 帧交换32
1.4.6 信元交换33
1.4.7 IP交换34
1.4.8 光交换36
1.5 同步训练38
第2章 MODEM拨号接入41
2.1 拨号网络基础42
2.1.1 公用电话交换网42
2.1.2 MODEM拨号概述43
2.1.3 MODEM拨号的两种主要应用44
2.2 拨号通信协议45
2.2.1 SLIP协议45
2.2.2 PPP(Point to Point Protocol)协议简介46
2.2.3 PPP协议体系结构47
2.2.4 PPP协商流程48
2.2.5 PPP的PAP/CHAP身份验证49
2.2.6 PPP帧格式51
2.3 MODEM技术52
2.3.1 MODEM的工作原理52
2.3.2 MODEM的传输模式53
2.3.3 V.90传输标准54
2.3.4 V.92传输标准55
2.3.5 V.44新数据压缩协议57
2.3.6 差错控制协议和文件传输协议57
2.3.7 MODEM通信的其他主要技术58
2.4 MODEM硬件基础60
2.4.1 MODEM的分类60
2.4.2 主要MODEM芯片62
2.5 MODEM的硬件安装65
2.5.1 串口外置MODEM的硬件连接66
2.5.2 USB接口MODEM的安装66
2.5.3 内置MOEDM的硬件连接67
2.5.4 笔记本电脑集成MODEM的连接68
2.6 MODEM拨号连接项的创建与配置69
2.6.1 拨号连接项的建立69
2.6.2 拨号连接的基本配置72
2.7 拨号远程访问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75
2.7.1 硬件拨号远程访问服务器75
2.7.2 Windows Server 2003远程访问服务器安装77
2.7.3 拨号远程访问服务器基本属性配置81
2.7.4 远程访问服务器端口配置85
2.7.5 静态路由和DHCP中继代理配置86
2.8 Windows Server 2003拨号远程访问策略的创建与配置87
2.8.1 远程访问策略的创建88
2.8.2 远程访问策略的配置91
2.9 零调制解调器95
2.10 常见MODEM拨号疑问和故障分析与排除96
2.10.1 常见拨号疑问解答96
2.10.2 常见故障分析与排除99
2.11 同步训练102
第3章 ISDN接入105
3.1 ISDN综述106
3.1.1 ISDN简介以及与MODEM的区别106
3.1.2 ISDN技术原理107
3.1.3 ISDN体系结构108
3.1.4 ISDN网络的主要功能109
3.1.5 ISDN的主要特点110
3.2 ISDN的组成111
3.2.1 ISDN的主要设备112
3.2.2 ISDN的信道和用户-网络接口117
3.2.3 ISDN网络连接方式118
3.2.4 ISDN的功能群和参考点119
3.3 ISDN网络的连接120
3.3.1 认识ISDN TA的接口和指示灯120
3.3.2 ISDN TA的连接121
3.3.3 各接口电缆的规格123
3.4 ISDN协议125
3.4.1 ISDN协议结构概述126
3.4.2 ISDN基本速率接口物理层128
3.4.3 ISDN基群速率接口物理层130
3.4.4 ISDN协议数据链路层131
3.4.5 ISDN协议网络层133
3.4.6 ISDN的层间通信135
3.5 ISDN数据通信协议136
3.5.1 ISDN的无协议传输136
3.5.2 ISDN上的PPP协议应用137
3.5.3 ISDN的V.120协议137
3.6 ISDN的业务138
3.6.1 承载业务138
3.6.2 用户终端业务141
3.6.3 补充业务142
3.7 ISDN的主要应用144
3.8 ISDN的软件安装与使用146
3.8.1 TA适配器的驱动程序安装与配置146
3.8.2 ISDN拨号连接项的建立与使用149
3.9 ISDN常见故障分析与排除150
3.10 同步训练152
第4章 DSL接入157
4.1 DSL技术概述158
4.1.1 DSL接入技术的分类158
4.1.2 各种DSL技术的比较160
4.2 ADSL接入技术161
4.2.1 ADSL简介162
4.2.2 Glite标准163
4.2.3 ADSL的信道划分原理164
4.2.4 ADSL的调制和解调原理165
4.2.5 ADSL与其他接入方式的比较167
4.3 ADSL PPPoE通信协议169
4.3.1 PPPoE协议简介169
4.3.2 PPPoE协议工作原理170
4.3.3 PPPoE帧格式171
4.3.4 PPPoE的优点与缺点172
4.4 PPPoA协议173
4.4.1 PPPoA协议简介173
4.4.2 PPPoA体系结构的优点和缺点174
4.5 ADSL MODEM及其连接174
4.5.1 ADSL MODEM的分类与结构174
4.5.2 ADSL MODEM的网络连接176
4.6.1 ADSL的桥接接入模式177
4.6 ADSL的应用模式177
4.6.2 ADSL的路由接入模式179
4.6.3 IPoA专线接入模式180
4.6.4 PPPoA接入模式184
4.6.5 典型的PPPoA网络体系结构184
4.7 PPPoE ADSL连接的创建187
4.7.1 利用EnterNet创建ADSL PPPoE连接187
4.7.2 Windows XP PPPoE ADSL连接的创建191
4.8 新一代的ADSL技术193
4.8.1 ADSL2技术简介193
4.8.2 ADSL2相对ADSL的改进195
4.8.3 ADSL2+技术简介197
4.8.4 ADSL2+的主要技术优势与特点197
4.8.5 ADSL2+的国内应用199
4.9 常见ADSL故障排除200
4.9.1 物理故障排除200
4.9.2 逻辑故障排除202
4.10 HDSL技术203
4.10.1 HDSL技术简介203
4.10.2 HDSL工作原理204
4.10.3 HDSL网络系统连接205
4.10.4 HDSL2简介207
4.10.5 OPTIS技术原理208
4.10.6 HDSL的应用209
4.11 VDSL技术210
4.11.1 VDSL技术简介210
4.11.2 VDSL标准211
4.11.3 VDSL技术原理212
4.11.4 VDSL参考模型215
4.11.5 VDSL主要特点和业务功能217
4.12 同步训练218
第5章 Cable MODEM接入221
5.1 HFC网络概述222
5.1.1 HFC网络简介222
5.1.2 HFC网络系统频谱划分223
5.1.3 HFC网络系统结构223
5.1.4 HFC网络的主要优点和缺点227
5.2 Cable MODEM技术228
5.2.1 Cable MODEM简介228
5.2.2 Cable MODEM的传输标准和频率配置229
5.2.3 CM的工作原理230
5.2.4 CM的QAM调制原理231
5.2.5 CM的QPSK调制原理234
5.2.6 HFC网络上行通道的其他调制方式235
5.3 CM系统的连接与应用237
5.3.1 单用户的CM系统连接237
5.3.2 多用户共享的CM系统连接239
5.4 Cable MODEM的软件配置240
5.4.1 Windows 2000系统中的CM驱动程序安装240
5.4.2 Windows 98系统CM驱动程序的安装242
5.4.3 TCP/IP协议和浏览器配置243
5.5 Cable MODEM常见疑难问题解答与故障排除246
5.5.1 常见疑难问题解答246
5.5.2 常见故障排除方法248
5.6 同步训练251
第6章 专线接入253
6.1 T线路254
6.1.1 T线路基础254
6.1.2 E1线路257
6.1.3 T1线路编码258
6.1.4 E1编码259
6.2 DDN基础260
6.2.1 DDN概述260
6.2.2 DDN的网络结构261
6.2.3 DDN系统组成261
6.2.4 DDN主要特点和优点263
6.3.1 DDN的网络同步264
6.3 DDN技术264
6.3.2 DDN管理和控制266
6.4 DDN接入267
6.4.1 用户如何办理入网手续267
6.4.2 用户入网方式267
6.4.3 DDN与其他网络的连接方式270
6.5 DDN业务272
6.5.1 DDN基本业务272
6.5.2 其他业务273
6.5.3 用户入网速率选择275
6.5.4 DDN业务资费标准275
6.6 DDN常见故障排除276
6.7 同步训练277
第7章 光纤接入281
7.1 光纤接入网基础282
7.1.1 光纤接入网概述282
7.1.2 光纤接入网分类282
7.1.3 光纤接入网的基本组成284
7.1.4 光纤接入装置286
7.1.5 光纤接入网的拓扑结构291
7.1.6 光纤接入网的优缺点293
7.2 SDH光纤接入网294
7.2.1 PDH的不足294
7.2.2 SDH的提出295
7.2.3 SDH的主要特点296
7.2.4 SDH的主要优势296
7.2.5 SDH的不足298
7.3 SDH技术299
7.3.1 SDH帧结构299
7.3.2 SDH复用映射结构303
7.3.3 复用原理305
7.3.4 SDH成网技术307
7.4 波分复用(WDM)311
7.4.1 WDM简介311
7.4.2 WDM发展历程和特点312
7.4.3 WDM技术原理315
7.4.4 WDM的主要特点316
7.4.5 DWDM317
7.4.6 CWDM319
7.5 WDM系统中的光器件322
7.5.1 激光器类型323
7.5.2 激光调制325
7.5.3 波分复用器件327
7.5.4 光放大器329
7.5.5 光纤光栅器件331
7.6 IP over SDH332
7.6.1 IP over SDH概述332
7.6.2 IP over SDH技术的优缺点333
7.7 GPON334
7.7.1 GPON的提出334
7.7.2 GPON技术特点335
7.7.3 GPON系统结构336
7.7.4 GME成帧方法338
7.7.5 GPON帧结构339
7.7.6 GPON的主要优势341
7.8 EPON技术342
7.8.1 EPON标准进程342
7.8.2 EPON的基本网络结构343
7.8.3 EPON传输原理344
7.8.4 EPON的关键技术345
7.9 GEPON技术350
7.9.1 GEPON原理350
7.9.2 GEPON主要特点351
7.9.3 GEPON面临的主要挑战和解决方法352
7.9.4 3种PON技术的比较353
7.10 光纤用户环路356
7.10.1 光纤接入网的形式356
7.10.2 FTTH的解决方案358
7.10.3 FTT+LAN接入方式的用户登录360
7.10.4 光纤到户在国内外的发展361
7.11 同步训练363
第8章 无线接入369
8.1 无线接入基础370
8.1.1 无线接入概述370
8.1.2 移动宽带无线接入与固定宽带无线接入371
8.1.3 固定无线接入分类373
8.1.4 我国无线接入频率管理375
8.2 固定无线接入技术规范377
8.2.1 引用标准377
8.2.2 网络定位378
8.2.3 固定无线接入系统基本配置379
8.2.4 固定无线接入业务和功能380
8.2.5 固定无线接入接口382
8.2.6 操作维护系统383
8.2.7 固定无线接入的基本设备要求384
8.2.8 3.5GHz无线接入技术系统的框架387
8.3 无线本地环路接入388
8.3.1 无线本地环路接入概述388
8.3.2 WLL的优越性389
8.3.3 无线本地环路的技术方案及相关条件389
8.4 本地多点分配业务接入391
8.4.1 LMDS概述391
8.4.2 LMDS系统网络结构393
8.4.3 LMDS的主要技术特点和优势394
8.4.4 LMDS系统的主要业务和典型应用396
8.4.5 LMDS发展状况及应用前景398
8.5 多路多点分配业务接入399
8.5.1 MMDS概述400
8.5.2 MMDS的主要特点400
8.5.3 MMDS系统组成401
8.5.4 MMDS与LMDS的比较403
8.5.5 MMDS的现状与发展前景404
8.6 WiMAX405
8.6.1 WiMAX概述405
8.6.2 WiMAX主要特点406
8.6.3 WiMAX的技术优势407
8.6.4 WiMAX与Wi-Fi的关系408
8.6.5 WiMAX与3G的关系409
8.6.6 英特尔构建的WiMAX蓝图410
8.6.7 WiMAX面临的挑战411
8.7 同步训练412
第9章 分组交换网417
9.1 数据交换基础418
9.1.1 线路交换418
9.1.2 报文交换419
9.1.3 分组交换420
9.1.4 线路交换与分组交换的比较420
9.2 分组交换网421
9.2.1 分组交换网简介421
9.2.2 分组交换网工作原理422
9.2.3 分组交换网的组成423
9.2.4 分组交换网的主要服务425
9.2.5 分组交换网的优点和缺点426
9.3 分组交换协议427
9.3.1 X.25协议简介428
9.3.2 X.25协议工作原理428
9.3.3 X.25协议优点与缺点429
9.3.4 HDLC协议简介430
9.3.5 HDLC协议结构430
9.3.6 LAPB协议433
9.4 X.25分组交换网的组成434
9.4.1 X.25分组交换机434
9.4.2 用户接入设备435
9.5.1 X.25协议结构简介437
9.5 X.25协议的分层结构437
9.5.2 X.25协议的物理层438
9.5.3 X.25协议的数据链路层439
9.5.4 X.25协议的分组层440
9.6 分组交换功能的实现444
9.6.1 分组交换资源分配444
9.6.2 分组的形成446
9.6.3 路由选择448
9.7 分组网的业务类型和应用449
9.7.1 任选业务功能类型449
9.7.2 常用任选业务功能描述451
9.7.3 ChinaPAC支持的用户入网协议454
9.7.4 分组交换网的应用455
9.8 同步训练456
第10章 帧中继网461
10.1 帧中继交换网462
10.1.1 帧中继技术的发展历史462
10.1.2 帧中继的基本工作原理463
10.1.3 主要帧中继标准464
10.1.4 帧中继交换的主要特点465
10.1.5 帧中继与X.25分组网的比较466
10.2 帧中继交换网结构467
10.2.1 帧中继网络接入设备468
10.2.2 帧中继交换机469
10.2.3 帧中继用户接入设备470
10.3 帧中继协议体系结构471
10.3.1 帧中继体系结构简介471
10.3.3 LAPF协议帧格式473
10.3.2 数据链路层473
10.3.4 LAPF的帧交换过程476
10.4 帧中继功能实现477
10.4.1 帧中继功能概述477
10.4.2 带宽管理478
10.4.3 拥塞管理479
10.5 本地管理接口(LMI)481
10.5.1 LMI帧格式481
10.5.2 LMI过程482
10.5.3 链路完整性验证与PVC状态查询483
10.6 帧中继上的多协议互联484
10.6.1 RFC1490简介485
10.6.2 RFC1490的分片功能486
10.7.1 帧中继用户接入规程487
10.7 帧中继用户接入487
10.7.2 用户接入电路488
10.8 帧中继业务及应用490
10.8.1 帧中继业务简介及主要特点490
10.8.2 帧中继网的主要应用492
10.8.3 与现有业务的比较493
10.9 同步训练494
第11章 ATM网497
11.1 ATM综述498
11.1.1 ATM网络技术发展历程498
11.1.2 ATM网络的交换原理499
11.1.3 ATM网络的主要特点501
11.1.4 ATM网络的主要优点502
11.2.1 ATM网络设备503
11.2 ATM网络的组成503
11.2.2 ATM网卡505
11.2.3 ATM的线路传输506
11.2.4 ATM网络的接口507
11.3 ATM协议参考模型509
11.3.1 ATM参考模型简介509
11.3.2 ATM物理层511
11.3.3 TC子层工作原理513
11.3.4 ATM层信元格式514
11.3.5 ATM网络连接的建立与释放515
11.3.6 服务质量控制516
11.3.7 流量控制517
11.3.8 拥塞控制518
11.3.9 ATM适配层519
11.4 AAL协议族520
11.4.1 AAL1520
11.4.2 AAL2、AAL3/4523
11.4.3 AAL5简介524
11.5 ATM交换技术525
11.5.1 TDM与STDM的比较525
11.5.2 ATM交换网络结构526
11.5.3 ATM交换的时分交换与空分交换527
11.5.4 ATM交换系统结构531
11.5.5 ATM交换的主要特征533
11.5.6 ATM交换与电路交换的比较534
11.6.1 ATM网络中的IP支持概述535
11.6 ATM网络的IP支持535
11.6.2 CLIP536
11.6.3 LANE简介538
11.6.4 LANE的工作原理540
11.6.5 MPOA542
11.6.6 IP交换545
11.7 ATM业务546
11.7.1 ATM网络的主要接入方式547
11.7.2 QoS和从QoS上划分ATM业务类型548
11.7.3 ATM网主要提供的业务种类549
11.7.4 业务接入实现方式550
11.8 同步训练550
附录A 同步训练参考答案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