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苏门词人群体概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苏门词人群体概论
  • 陈中林,徐胜利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6082365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90页
  • 文件大小:53MB
  • 文件页数:299页
  • 主题词:宋词-诗词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苏门词人群体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1

第一章 文化背景6

第一节 元祐更化7

一、元祐更化的起源7

二、反对王学与力辟柳词9

三、振拔士节与提高词格13

第二节 元祐党争16

一、人事的变迁:个人升沉与词学中心17

二、党争的无奈:浮生之嗟和贬谪之叹20

三、精神的港湾:家园之乐和渔父家风23

四、矛盾的心态:诗祸影响与言志功能26

第三节 元祐学术29

一、苏门词人群体的学术成就29

二、元祐学术精神与苏门词人群体风貌31

三、元祐学术对苏门词人创作的双面影响35

第二章 结群因缘39

第一节 结群因缘39

第二节 群体形成44

一、苏门词人群体的形成44

二、苏门词人群体形成的决定因素48

三、苏门词人群体的主要成员52

第三节 群体特征57

一、苏门词人群体特征的考察角度57

二、苏门词人群体的主要特征58

第三章 词学生活69

第一节 词坛概况69

一、北宋前期70

二、北宋后期74

第二节 词人雅集82

一、西园雅集82

二、前后六客词会86

三、《坡门酬唱集》87

第三节 词学批评90

一、苏门词人群体词学批评的基本情况90

二、苏门词人群体词学批评的显著特点92

三、苏门词人群体词学批评的文化启示95

第四章 词学观念97

第一节 词体观念的确立97

一、诗裔说98

二、诗余说101

第二节 词学功能的认同104

一、歌唱娱宾104

二、遣兴自娱107

三、寄意抒情109

第三节 词人意识的强化111

第五章 词学理论115

第一节 词学本体论115

第二节 作家创作论122

一、黄庭坚的作家论122

二、张耒的创作论127

第三节 词体风格论128

第四节 审美理想论131

一、“韵”的理论内涵132

二、“韵”的人文精神134

三、“韵”的美学意义137

第六章 词学创新144

第一节 词学背景144

一、“以诗为词”的词学背景145

二、“以诗为词”的共同倾向147

第二节 内涵特点150

一、“以诗为词”的词学内涵151

二、“以诗为词”的审美追求153

三、“以诗为词”的本质特点157

第三节 词史意义160

一、“以诗为词”的诗学基础160

二、“以诗为词”的必然趋势162

第七章 主题开拓167

第一节 男女情爱的净化167

一、题材分布168

二、形象类型170

三、词史意义171

第二节 日常生活的诗化173

一、题材内容174

二、美学内涵176

三、文化意蕴177

第三节 幽隐心灵的物化182

一、创作概况182

二、审美特征184

第四节 士人情怀的俗化189

一、天上人间的相思:七夕词189

二、白发黄花的风流:重阳词195

第八章 形式探索200

第一节 拓展词体内涵200

一、提高词品201

二、扩大词境202

三、推进词律206

第二节 借鉴诗歌作法208

一、回文208

二、集句212

三、隐括216

四、其他219

第三节 应用曲艺体式221

一、《调笑》转踏词221

二、《商调蝶恋花》鼓子词232

第九章 艺术个性239

第一节 群体风格239

一、苏门词人群体风格的主要类型239

二、苏门词人群体风格的多元特色246

第二节 东坡家法247

一、从正面表现活动主体248

二、以数字构筑艺术世界249

三、善于选用风、云、月等自然物象250

四、炼铸富有个性化特征的动作动词252

第三节 淮海词心254

一、假设以现情256

二、反跌以见情257

三、设问以抒情257

四、加倍以表情259

第四节 山谷本色261

一、以健笔写柔情262

二、寄豪放于婉约263

三、于丽情中议论264

四、用对立性意象265

第五节 归来情结266

一、咏叹“归来”267

二、行吟“东皋”269

第十章 词史影响273

第一节 东坡词与豪放派273

一、苏轼词对后世的影响274

二、苏轼词影响的深层原因276

第二节 淮海词与婉约派277

一、写景铺陈,融情于景277

二、化用成句,使事用典278

三、音韵谐美,格律精严280

第三节 山谷词与骚雅派281

一、倔强之气281

二、生硬之格283

三、旷逸之怀285

结束语287

参考文献28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