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区域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研究 以中山市职业教育发展为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胡勇,朱俊,王静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 ISBN:9787511251008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71页
- 文件大小:37MB
- 文件页数:289页
- 主题词:地方教育-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研究-中山市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区域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研究 以中山市职业教育发展为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导论1
第一章 职业教育模式概述3
一、职业教育3
二、产业结构4
三、转型升级7
四、职业教育模式8
五、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关系10
(一)职业教育的三大职能10
(二)职业院校社会服务功能定位11
(三)职业院校服务社会的价值取向12
第二章 国内外职业教育模式发展研究14
一、发达国家或地区职业教育模式改革研究14
(一)美国社区学院职教模式15
(二)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15
(三)澳大利亚TAFE职教模式16
(四)英国的CBET职教模式16
(五)日本的企业职教模式17
(六)台湾地区依托行业的“建教”职教模式18
二、发达国家职业教育模式改革带给我们的启示19
三、国内区域职业教育模式发展研究20
(一)“实践主导”的深圳职业教育模式20
(二)区域统筹发展的宁波职业教育模式20
(三)服务先进装备制造业的沈阳职业教育模式21
(四)面向市场发展的四川德阳职业教育模式22
(五)工学结合的天津职业教育模式22
四、国内区域职教模式实践的启示23
(一)广东省经济社会转型为职业教育发展带来契机23
(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横向与纵向“立交桥”未完全打通24
(三)职业教育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功能尚未体现25
(四)职业教育转型升级尚未实现自我发展25
第三章 构建中山职业教育模式的必要性及意义27
一、构建职业教育的“中山模式”的必要性27
(一)适应广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28
(二)构建职业教育的“中山模式”是打造南方重要的职业技术教育高地的需要32
(三)适应中山经济发展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35
二、构建中山职业教育模式的意义40
(一)构建中山职业教育模式的现实意义41
(二)构建中山职业教育模式的理论意义44
第四章 构建中山职业教育模式的现实基础47
一、区域经济呈现出持续迅猛发展势头47
二、产业集聚优势明显、升级提速50
三、政策支持与投入环境日趋良好52
四、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54
五、组建职业教育集团统筹发展55
六、办学体制机制日益优化、活力逐步彰显55
七、专业建设与产业优化升级高度吻合56
第五章 中山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计量分析59
一、中山职业教育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59
(一)中山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总量增加的关联分析60
(二)中山职业教育对区域经济总量增加的影响分析66
(三)中山职业教育投入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支出法)71
(四)中山市经济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收益率分析80
二、职业教育与中山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关系研究86
(一)中山市产业结构调整动因的计量分析86
(二)中山职业教育的对社会发展创新的供给89
第六章 中山职业教育模式的基本内涵及特色94
一、创新体制机制,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94
(一)探索中职学校校长职级制95
(二)以“四个合作”为主线的高职教育体制改革——中山高新区职业教育发展情况103
二、搭建“立交桥”,推动技能人才可持续发展110
(一)完善“三链”实践教学平台110
(二)制订“三二分段”人才培养方案113
三、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现职业院校特色发展115
(一)高职教育的“中山火炬模式”115
(二)沙溪理工学校实用性人才培养模式118
(三)小榄建斌中学“螺旋提升”人才培养模式120
(四)构建人才培养评估体系122
四、推进内涵建设,提升职业院校质量发展125
(一)实施“深海探珠”计划,构建专业课程体系125
(二)实施“三三五”机制,创新教学组织形式130
五、实训基地多元化建设,促进政校企一体化发展133
(一)政府统筹,组建中山市职教集团133
(二)多形式参股,组建高职生产性实训校区135
(三)股份制改革,组建中职实训中心139
六、打造职教师资梯队,保障职业院校稳定发展139
(一)打造职业教育的校长群体140
(二)打造具有“双师结构”的专兼结合教师队伍140
(三)建立保障机制,稳定职教师资队伍144
七、鼓励校际合作,形成职业院校错位发展145
(一)依托职教集团,整合职教资源145
(二)搭建合作平台,院校抱团发展146
八、拓宽就业渠道,带动多方共同发展147
(一)五位一体,高质量就业147
(二)订单培养,零距离就业148
(三)培训引导,自主创业149
九、搭建科研平台,激发职业教育协同发展150
(一)建立中山虚拟工程研究院150
(二)组建中山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心152
(三)构建网络吸引教育科研人才153
(四)争取企业横向投入155
十、健全社会服务体系,实现职业教育全面发展157
(一)构建具有中山特色的终身教育体系157
(二)推行校行合作,共建技术服务与科技成果转化平台159
(三)推进项目合作,实现人才共享、利益驱动的合作发展模式161
第七章 构建中山职业教育模式的“瓶颈”问题164
一、中山职业教育终身教育理念有待深化165
二、职业教育多渠道经费投入机制需要进一步健全167
三、校企合作机制还需政策补位168
四、统一模式下的多元化发展路径尚未成熟169
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存在多种制约因素170
六、师资队伍结构还需进一步完善171
七、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滞后于考评机制173
八、产学研转化与评价机制需要进一步明确174
第八章 进一步完善中山职业教育模式的思路及对策176
一、政府支持,体制机制重大突破176
(一)实行管办分离,进一步扩大职业院校办学自主权176
(二)建立“一委三会一长”的董事会架构176
(三)推进董事会法人治理178
二、政府主导,搭建政校企三位一体办学平台178
(一)政府主导、学校主体、行业企业主动参与,形成良好的政策环境178
(二)进一步完善政府、学校、企业、家长、学生“五位一体”的合作就业体系178
(三)打造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提升教育教学质量179
(四)创新职业教育实训中心建设的新路子180
三、合作办学,构建中山职业教育新模式182
(一)走合作办学之路,从单一主体向多元主体转变182
(二)走集约化发展之路,从单兵作战到集团化发展转变182
(三)走特色化发展之路,从差异发展向协调发展转变183
(四)走国际化发展之路183
四、政府推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185
(一)深化合作内涵,改革育人模式185
(二)完善以“三链”为载体的人才培养“立交桥”186
(三)推行专兼结合的“导师制”,培养企业一线基层精英187
五、政府统筹,建设国家级职教高地187
(一)建设国家高职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城市188
(二)建设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189
(三)建设国家级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189
(四)建设国家级校企合作示范基地189
六、合作发展,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促进成果转化190
(一)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与学习型社会190
(二)建立技术应用中心和产学研结合基地192
(三)建立和完善教师社会服务的制度与政策193
参考文献194
附录:进一步深化中山职业教育改革的制度建设探讨200
中山火炬开发区关于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兼职教师政府津贴实施办法(试行)200
中山市职业教育集团组织章程204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构建“三链”人才培养机制实施方案214
中山市职业教育中高职“三二分段”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27
中山市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意见246
中山市关于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型实训基地建设的指导意见253
中山市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工程的意见259
中山市关于评选“职业教育优秀青年教师”的意见262
中山市促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实施办法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