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刑法学视野下经侦法律使用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刑法学视野下经侦法律使用研究
  • 房军著 著
  • 出版社: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538293258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258页
  • 文件大小:42MB
  • 文件页数:273页
  • 主题词:经济犯罪-刑事侦察-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刑法学视野下经侦法律使用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罪刑法定原则与经济犯罪1

一、罪刑法定原则与经济犯罪的法定犯特征1

(一)经济犯罪之特性——法定犯1

(二)罪刑法定原则视野下的经济犯罪刑事违法性2

二、罪刑法定原则与非法经营犯罪司法解释2

(一)确立非法经营罪之初衷2

(二)罪刑法定原则确立后的新“口袋”3

(三)无奈的抉择8

(四)规范性文件中的非法经营罪9

(五)法官眼中的非法经营罪10

三、认定经济犯罪中如何贯彻罪刑法定原则19

(一)排除干扰,坚定法律是定罪量刑唯一依据的理念20

(二)正确理解罪刑法定原则之“法”20

(三)对经济犯罪的法定犯特征应有清醒的认识21

(四)不得随意适用刑法中的“兜底条款”22

(五)重视判例的重要参考作用23

第二章 经济犯罪的罪名24

一、问题的提出24

二、1997年《刑法》有多少经济犯罪罪名26

三、1999年以来经济犯罪罪名的主要变化26

四、刑法罪名确定机制的演进与革新29

(一)刑法罪名确定机制演进的两个阶段29

(二)现行刑法罪名确定机制之不足31

(三)完善我国刑法罪名确定机制的设想32

第三章 经济刑法的溯及力34

一、问题的提出34

二、经济刑法立法沿革35

三、新旧经济刑法适用的原则与方法37

(一)“从旧兼从轻”的刑法表述37

(二)《刑法》第十二条所云“处刑较轻”之含义37

(三)主刑完全相同而附加刑不同之情形的处理38

(四)相关数额及情节的出处39

四、新旧经济刑法适用举例41

(一)赵某涉嫌滥用职权案41

(二)李某窃取他人信用卡磁条信息案42

(三)张某涉嫌贷款诈骗案42

五、新旧经济刑法适用中应注意的问题44

(一)处罚轻重之外的考量:追诉期限44

(二)追诉时效原则的“从旧兼从轻”45

(三)跨法犯的处理46

(四)存在中间法情形的处理46

第四章 经济犯罪司法解释的溯及力49

一、问题的提出49

二、新旧经济犯罪司法解释简要回顾50

(一)关于确定刑法罪名的不同司法解释50

(二)关于经济犯罪追诉标准的不同司法解释51

(三)关于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不同司法解释53

(四)关于生产、销售伪劣假药、劣药犯罪的不同司法解释54

(五)追诉标准解释与其后司法解释的不同55

(六)关于金融诈骗犯罪非法占有目的的不同解释56

(七)关于假币犯罪犯罪对象的不同解释57

三、新旧经济犯罪司法解释适用的原则与方法57

(一)新旧经济犯罪司法解释适用的基本原则58

(二)“效力适用于法律的施行期间”的双重含义58

(三)司法解释的“从旧兼从轻”60

(四)司法解释“从旧兼从轻”的技术细节61

四、新旧经济犯罪司法解释适用举例61

(一)钱某非法经营食盐案61

(二)孙某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案62

(三)李某等非法经营案63

五、新旧经济犯罪司法解释适用中的例外情况63

第五章 单位经济犯罪65

一、问题的提出65

(一)单位经济犯罪之雏形65

(二)经济犯罪中单位犯罪的比重66

(三)研究单位经济犯罪的意义66

二、单位犯罪刑法规定简析71

(一)《刑法》总则关于单位犯罪之简要规定71

(二)《刑法》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之内涵72

(三)《刑法》分则关于单位犯罪规定的几种情形73

三、单位犯罪的概念与一般构成特征76

(一)单位犯罪概念之纷争76

(二)单位犯罪的一般构成特征78

四、单位犯罪中相关责任人的界定80

(一)《刑法》总则中相关责任人之空白内涵80

(二)“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的界定81

(三)“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界定82

(四)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是否为主从犯关系83

五、几种单位经济犯罪主体的法律适用84

(一)村委会不能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84

(二)单位的分支机构或者内设机构、部门可以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85

(三)个人独资企业不能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85

(四)合伙企业可以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86

(五)被撤销、注销、吊销营业执照或者宣告破产的单位可以成为单位犯罪主体86

(六)人民法院不能将未起诉的单位列为被告单位,但可以依据单位犯罪的相关规定处理已起诉的相关自然人87

(七)犯罪后发生分立、合并或者其他资产重组情形的88

(八)外国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在我国领域内犯罪的88

六、单位共同犯罪与单位自首89

(一)单位共同犯罪89

(二)单位自首90

第六章 共同经济犯罪92

一、问题的提出92

二、共同经济犯罪的成立条件93

三、共同经济犯罪中的身份犯95

(一)有身份者与无身份者里应外合共同实施的经济犯罪行为95

(二)具有不同身份且均利用了职务便利的共同经济犯罪行为98

四、共同经济犯罪中常见的帮助犯99

(一)法条明确规定按共犯处理的帮助犯99

(二)伪造货币犯罪之帮助犯100

(三)非法出版物相关犯罪之帮助犯101

(四)非法集资类经济犯罪之帮助犯101

(五)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之帮助犯101

(六)生产、销售假药、劣药犯罪之帮助犯102

(七)假冒伪劣烟草制品犯罪之帮助犯102

(八)侵犯知识产权犯罪之帮助犯103

五、共同经济犯罪中特殊的帮助犯104

(一)按专门罪名处理:渎职类帮助犯104

(二)洗钱类犯罪:事后帮助犯105

六、共同经济犯罪与单位经济犯罪107

(一)两种可以并存的犯罪形态107

(二)三种共同经济犯罪形式107

(三)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之间不是必然的主、从犯关系108

第七章 经济犯罪的主观因素110

一、经济犯罪主观因素概说110

(一)经济犯罪主观因素的概念110

(二)主观因素与主观要件111

(三)无故意且无过失则无犯罪111

二、过失经济犯罪112

三、经济犯罪中的目的犯113

(一)广义的犯罪目的113

(二)《刑法》分则明确规定的目的犯114

(三)《刑法》分则未明示但为各界所公认的目的犯117

(四)伪造货币犯罪亦是目的犯118

(五)因意志以外原因未达非法占有目的之金融诈骗犯罪是未遂118

(六)经济犯罪几种特定目的之推定119

四、经济犯罪中的“明知”120

(一)“明知”的双重内涵120

(二)“自认明知”与“推定明知”121

(三)《刑法》分则中明确规定“明知”的经济犯罪121

(四)部分经济犯罪“明知”的推定124

五、经济犯罪的违法性认识126

(一)违法性认识的两种观点126

(二)经济犯罪违法性认识之否定126

第八章 经济犯罪的罪数127

一、经济犯罪罪数概说127

二、经济犯罪中的继续犯128

(一)继续犯的概念、特征与处罚原则128

(二)经济犯罪中常见的继续犯128

三、经济犯罪中的连续犯129

(一)连续犯的概念、特征与处罚原则129

(二)经济犯罪中常见的连续犯129

(三)《刑法》经济犯罪连续犯规定解析130

(四)与“连续犯”类似的一种情况132

四、经济犯罪中的牵连犯134

(一)牵连犯的概念、特征与处罚原则134

(二)经济犯罪中常见的牵连犯136

五、经济犯罪中的吸收犯138

(一)吸收犯的概念、特征与处罚原则138

(二)经济犯罪中常见的吸收犯139

六、经济犯罪中的想象竞合犯140

(一)想象竞合犯的概念、特征与处罚原则140

(二)经济犯罪中常见的想象竞合犯140

七、经济犯罪中的法条竞合犯142

(一)法条竞合犯的概念、特征与处罚原则142

(二)经济犯罪中常见的法条竞合犯143

第九章 经济犯罪的数额145

一、经济犯罪数额的概念145

二、常见的经济犯罪数额145

(一)销售金额、货值金额145

(二)偷逃应缴税额147

(三)偷税数额、应纳税额、逃避缴纳税款数额148

(四)虚开税款数额、税款被骗数额149

(五)非法经营数额、违法所得数额150

三、经济犯罪数额之局限157

(一)以数额为定罪量刑依据之局限157

(二)以损失数额为定罪量刑依据之局限158

(三)以行为数额为定罪量刑依据之局限159

(四)单位与个人犯罪数额差异之局限160

(五)数额地区差异之局限161

四、经济犯罪数额的出处161

(一)法条中直接规定数额161

(二)司法解释中规定数额161

(三)追诉标准汇编有关文件中的数额163

(四)新解释中修正的数额163

(五)省、市、区规定数额164

五、经济犯罪数额的计算164

(一)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中货值金额的计算164

(二)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中应缴税额的计算165

(三)知识产权犯罪中非法经营数额的计算166

(四)非法经营烟草专卖品中非法经营数额的计算167

(五)诈骗类经济犯罪数额的计算167

第十章 经济犯罪的立案追诉标准169

一、经济犯罪立案追诉标准的价值所在169

(一)解决了经济刑法的可操作性问题169

(二)解决了规定分散、难于查找的问题170

二、适用经济犯罪立案追诉标准中应注意的问题171

(一)立案追诉标准只规定了相关数额或情节171

(二)新规定的出台将随时修正现有立案追诉标准172

三、《立案追诉标准(二)》的主要变化173

(一)文件名称的变化173

(二)体例的变化174

(三)增加了10种新规定经济犯罪的立案追诉标准175

(四)删除了1种已废除经济犯罪的立案追诉标准176

(五)修改了10种经济犯罪案件的名称177

(六)调整了大部分经济犯罪的立案追诉标准178

(七)6种经济犯罪不再按是否单位犯罪规定差额标准180

(八)除职务侵占、挪用资金案外不再设定地区差异标准180

第十一章 经济犯罪的管辖181

一、诉讼法范畴的经济犯罪管辖181

(一)《刑诉法》的原则规定181

(二)1998年《规定》的进一步诠释182

(三)人民法院可以直接受理的两类典型经济犯罪182

(四)缉私警察的刑事管辖权183

(五)公安机关办理经济犯罪案件的内部分工183

二、实体法范畴的经济犯罪管辖184

(一)对国内经济犯罪的管辖184

(二)对国外经济犯罪的管辖185

三、犯罪地、居住地、被害人所在地186

(一)犯罪地186

(二)居住地187

(三)被害人所在地188

四、网络经济犯罪的管辖190

(一)网络经济犯罪管辖的原则191

(二)网络经济犯罪管辖的新规定191

(三)网络经济犯罪管辖的争议处理192

五、经济犯罪的指定管辖193

附:经济犯罪管辖的局限与完善193

(一)海关刑事管辖权的配置与优化194

(二)侦查管辖权多元化——以洗钱犯罪为例197

附录一 1997年10月1日新《刑法》实施后我国经济刑法主要变化及其立法背景200

附录二 经济犯罪案件立案追诉标汇总表210

主要参考文献25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