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共产党荆门历史 第2卷 1949-1978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中共荆门市党史办公室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 ISBN:7509820261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391页
- 文件大小:58MB
- 文件页数:42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共产党荆门历史 第2卷 1949-1978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新民主主义建国纲领的贯彻实施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1949.10-1956.9)3
第一章 新生人民政权的建立和巩固3
一、解放初期的荆门形势3
二、巩固人民政权的斗争6
各级人民政权的建立6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召开10
清匪反霸斗争15
镇压反革命运动18
支援抗美援朝运动22
第二章 以土地改革为中心的民主改革26
一、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26
减租减息运动的开展26
土地改革从试点到全面推进28
土地改革的全面完成34
二、交通运输业的民主改革36
三、除旧布新的社会其他改革39
《婚姻法》的贯彻实施39
禁娼、禁毒、禁赌42
第三章 各项建设的全面展开45
一、贯彻实施新民主主义经济方针45
稳定物价和统一财经45
合理调整城镇工商业49
扩大城乡物资交流50
二、农业生产与互助合作的兴起53
生产救灾和兴修水利53
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56
康兰英互助组59
三、思想文化建设61
党的宣传工作的加强61
教育事业的调整和发展63
文化事业的初步繁荣66
人民卫生事业的创建69
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运动72
四、执政初期党的建设75
党组织的全面建立和发展75
干部队伍建设76
开展“三反”、“五反”运动77
整党整风和反腐防变教育83
五、恢复国民经济任务的完成86
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86
社会面貌的深刻变化87
第四章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贯彻和经济建设的全面开展90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宣传90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92
三、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的实施94
四、工业建设的起步96
五、抗御1954年特大洪水的斗争98
第五章 过渡时期的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105
一、荆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105
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学习宣传108
三、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110
党的组织整顿和发展110
纪检工作的加强112
审干工作和内部肃反115
四、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118
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118
文化事业的进一步繁荣121
卫生防疫工作有序推进125
第六章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129
一、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29
互助合作运动的初步发展129
农业合作运动由互助组向初级社转变132
快速建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35
荆门农业合作化的基本经验139
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41
三、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44
四、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荆门的确立148
五、中共荆门第一次代表大会150
第二编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1956.9-1966.5)155
第七章 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155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开端155
中共八大精神的学习贯彻155
“一五”计划的完成和“二五”计划的制定158
二、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160
整风运动的开展160
反右派斗争的开展164
三、荆门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167
第八章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69
一、“大跃进”运动的兴起和开展169
“以粮为纲”的农业生产“大跃进”169
“以钢为纲”的工业生产“大跃进”172
各行各业的全面“大办”174
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迅速发展175
人民公社的兴起175
农业合作社向人民公社的转变177
三、荆门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178
第九章 纠正“左”倾错误过程中的曲折181
一、纠正“左”倾错误的最初努力181
“左”倾错误的初步纠正181
整顿人民公社183
二、“反右倾”斗争和继续“大跃进”187
“反右倾”斗争的开展187
“大跃进”运动的再度铺开189
三、继续纠正“左”倾错误的开展190
处理“一平二调”和反“五风”190
战胜三年自然灾害192
四、荆门“大跃进”运动的历史教训195
五、中共荆门第二次代表大会200
第十章 大型农林水工程建设203
一、大型农林场建设203
国营沙洋农场203
国营五三农场206
国营太子山林场208
二、大型水利工程建设209
汉江堤防工程建设209
漳河水库等大型灌溉工程建设215
三、丹江口水库移民安置221
第十一章 以八字方针为指导的全面调整224
一、农业政策的调整224
农业退赔政策的贯彻执行224
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的试点和推广227
部分农活分户管理责任制的尝试231
二、工商业政策的调整232
七千人大会精神的传达贯彻232
压缩基本建设和调整经济关系234
供销社的恢复和集市贸易的逐步放开236
精简职工和减少城镇人口237
三、政治关系和科教文化领域的调整238
纠正反右扩大化和甄别平反工作的开展238
教育科学文化的调整240
四、荆门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242
第十二章 国民经济的继续调整245
一、调整的主要措施245
二、经济建设和其他各项事业的新成就251
三、荆门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252
第十三章 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255
一、中共八届十中全会精神的传达贯彻255
二、“四清”运动的开展257
三、“五反”运动的开展263
四、荆门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265
第三编 “文化大革命”十年(1966.5-1976.10)269
第十四章 “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和全面动乱269
一、“文化大革命”的发动269
政治思想文化领域的错误批判269
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引发的造反浪潮272
“文化大革命”扩展到工农业领域274
二、荆门地区动乱的升级275
造反派组织全面夺权275
驻荆部队执行“三支两军”275
第十五章 革命委员会的建立和“斗、批、改”运动的开展278
一、各级革命委员会的建立278
革命委员会的成立278
制止武斗蔓延的强制性措施281
二、“斗、批、改”运动的全面开展283
清理阶级队伍逐步展开283
教育革命的开展286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288
“五七”干校在荆门的建立290
三、荆门整党建党活动的开展294
四、中共荆门第三次代表大会297
第十六章 纠“左”的反复和“文化大革命”的结束299
一、对极左思潮的批判299
从批陈整风到批林批孔299
调整机构和解放干部303
二、1975年的全面整顿306
领导班子的整顿306
农业的整顿308
工矿企业的整顿316
社会治安秩序的整顿318
三、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胜利319
对“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抵制319
“文化大革命”在荆门的结束322
第十七章 “文化大革命”中的荆门经济建设324
一、“文化大革命”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严重危害324
国民经济遭受严重损失324
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受到严重阻挠325
党风和社会风气受到严重破坏326
二、“三线”建设与荆门工业的发展327
“三线”建设在艰难中前进327
“三线”建设重点项目布点荆门328
“三线”建设助推地方工业发展和城市建设341
三、农业生产取得成效344
农业学大寨344
农业机械化350
四、交通运输业不断发展353
第四编 在徘徊中前进和实现伟大的历史转折(1976.10-1978.12)361
第十八章 揭批“四人帮”和国民经济的恢复361
一、“揭批查”运动的深入开展361
全面开展“揭批查”运动361
整顿和加强各级领导班子364
二、中共荆门第四次代表大会367
三、荆门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369
四、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恢复和发展370
第十九章 开展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和初步拨乱反正374
一、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374
二、平反冤假错案的展开378
三、实现伟大的历史转折380
结束语 荆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经验384
后记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