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博物馆里说革命金融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博物馆里说革命金融
  • 中国金融博物馆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3822546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169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182页
  • 主题词:金融-经济史-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博物馆里说革命金融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革命金融背景梳理1

1 民国以前的金融乱局(1840—1911)1

1.1 基础货币:白银、铜钱1

1.2 外资银行的进入3

1.3 中央政府加强金融管控5

1.4 金融风暴8

2 北洋时期的金融(1911—1927)11

2.1 财政上的困窘11

2.2 银本位制确立,确立“国币”地位11

2.3 民间金融勃兴13

3 国民政府时期的金融(1927—1937)18

3.1 国民政府“中中交农”四行体系的形成18

3.2 币制改革22

4 抗战时期中国的金融危局(1937—1945)25

4.1 逆势而上的财政积累25

4.2 弱国的生财之道25

4.3 苏州籍金融家贝祖诒26

4.4 宋子文的金融政策26

4.5 金融崩溃的“罪魁祸首”27

4.6 挽救之道28

第二部分 共产党革命金融的来龙去脉31

1 农民运动和统一战线中的金融政策31

1.1 农民运动31

1.2 中国共产党在农民运动中的金融政策33

1.3 农民协会的金融革命实践33

2 土地革命与打击高利贷37

2.1 农村中的高利贷37

2.2 当时中国农村高利贷情况及形成的危害37

2.3 建立革命根据地38

2.4 革命根据地的金融39

2.5 革命根据地金融机构创建的两个阶段39

3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和中央造币厂48

3.1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权的诞生48

3.2 苏维埃政权的金融政策48

3.3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的诞生49

3.4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章程51

3.5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办理的具体业务51

3.6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机构设置52

3.7 长征路上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53

3.8 长征胜利后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54

4 抗日战争时期的革命金融55

4.1 陕甘宁边区银行59

4.2 抗日根据地银行61

4.3 抗日根据地的货币发行和货币斗争66

4.4 抗日根据地银行与革命发展的关系71

5 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金融73

5.1 解放区金融机构的发展73

5.2 中国人民银行的建立77

5.3 农村信用合作社79

5.4 解放区的货币斗争80

第三部分 中国人民银行的历史与现状(从南汉宸到周小川的65年)80

1 中国人民银行的历史沿革(1948—2014)84

1.1 中国人民银行的创建(1948一1952)84

1.2 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国家银行(1953—1977)93

1.3 中国人民银行体制的改革和创新(1978—2002)97

1.4 中国人民银行体制的强化和完善(2003年至今)105

2 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箱108

2.1 存款准备金108

2.2 公开市场操作108

2.3 再贴现108

2.4 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109

2.5 中央银行贷款(再贷款)109

2.6 利率政策109

2.7 贷款基础利率集中报价和发布机制110

2.8 同业存单110

2.9 常备借贷便利(SLF)111

3 央行在几个重要时期的宏观调控113

3.1 1984—1985年通胀的治理113

3.2 1988—1989年通胀的治理114

3.3 1993—1994年通胀的治理116

3.4 1998年通货紧缩117

3.5 2003—2008年上半年应对通货膨胀压力119

3.6 2008年下半年以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122

4 央行历任行长124

4.1 南汉宸(任期:1949.10—1954.10)124

4.2 曹菊如(任期:1954.11—1964.10)125

4.3 胡立教(任期:1964.10—1973.5)126

4.4 陈希愈(任期:1973.5—1978.1)126

4.5 李葆华(任期:1978.1—1982.5)127

4.6 吕培俭(任期:1982.5—1985.3)127

4.7 陈慕华(任期:1985.3—1988.4)128

4.8 李贵鲜(任期:1988.4—1993.7)128

4.9 朱镕基(任期:1993.7—1995.6)129

4.10 戴相龙(任期:1995.6—2002.12)129

4.11 周小川(任期:2002.12—)130

第四部分 著名政治家与金融131

1 梁启超的金融改革启蒙思想131

1.1 梁启超131

1.2 梁启超的货币改革思想131

1.3 中国货币本位制132

1.4 银行制度的建设132

1.5 公债思想133

2 孙中山与中国金融近代化133

2.1 孙中山133

2.2 改组大清银行为中国银行134

2.3 支持中华银行135

2.4 发起成立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135

2.5 声讨曹锟贿选136

3 蒋介石与民国时期币制改革136

3.1 蒋介石136

3.2 颁布《中央银行条例》136

3.3 废两改元137

3.4 法币改革137

4 毛泽东的金融政策实施138

4.1 毛泽东138

4.2 改革金融体系138

4.3 建立根据地银行,发行货币139

4.4 实行农业贷款低利率政策139

4.5 中国人民银行的成立和人民币的发行140

5 陈云的共和国金融体系建设140

5.1 陈云140

5.2 稳定金融与物价141

5.3 建立财政统一调拨制度142

5.4 初步完善共和国货币制度142

5.5 发挥金融调控作用142

6 邓小平的改革开放与金融核心论143

6.1 邓小平143

6.2 改革开放143

6.3 金融核心论143

6.4 恢复中国证券市场144

第五部分 中国金融全景与未来格局145

1 改革开放后金融组织体系的变化145

1.1 中国人民银行独立分设145

1.2 一元银行体制146

1.3 金融体制改革确立146

1.4 《商业银行法》颁布147

1.5 金融业分业监管的设立147

2 多元化资本市场的建立148

2.1 中国保险业务的恢复148

2.2 国库券发行与证券市场复苏148

2.3 我国证券市场的逐步建立149

2.4 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兴起150

2.5 城市商业银行150

2.6 外资银行重新进入中国150

3 新金融探索与产业150

3.1 风险投资基金的出现150

3.2 私募股权基金进入中国151

3.3 金融业对外开放151

3.4 并购产业与并购基金152

4 互联网金融革命152

4.1 金融与互联网的融合152

4.2 阿里巴巴网络贷款业务152

4.3 监管机构对互联网金融的介入153

4.4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冲击153

第六部分 全球各国金融史参考154

1 英国光荣革命与英格兰银行154

1.1 近代银行业的起源154

1.2 英国近代银行起源154

1.3 王权对议会的践踏155

1.4 《权利法案》颁布155

1.5 国家信誉的建立156

2 法国大革命与法兰西银行157

2.1 法国大革命前的财政危机157

2.2 路易十六的税赋制度改革的失败157

2.3 法国大革命158

2.4 《人权宣言》158

2.5 资产阶级掌权时期的财政问题158

2.6 指券158

2.7 热月政变后的法国财政159

2.8 法兰西银行的建立159

3 美国独立战争与债券融资160

3.1 殖民地的诞生和美利坚民族独立意识的觉醒160

3.2 美利坚民族与英国的矛盾激化161

3.3 独立战争开始161

3.4 美国纸币的发行162

3.5 外债与国债发行162

3.6 独立战争的胜利162

4 俄国的苏维埃国家金融163

4.1 俄国封建农奴制的废除163

4.2 十月革命与苏维埃政权的建立164

4.3 苏维埃国家的国民经济165

4.4 苏维埃国家金融165

5 明治维新与日本近代金融体系166

5.1 明治维新后日本金融业发展状况166

5.2 《新货币条例》167

5.3 建立中央银行167

5.4 商业银行及特殊政策性银行168

5.5 战争赔款促进日本金融业发展16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