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基于产业视角的流域生态规划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赵兵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7030477859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204页
- 文件大小:42MB
- 文件页数:21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基于产业视角的流域生态规划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相关范畴界定、文献综述及经验借鉴1
1.1 相关范畴界定1
1.1.1 区域与流域1
1.1.2 生态经济与生态产业3
1.1.3 流域生态经济8
1.1.4 流域生态规划11
1.1.5 流域地区社会经济专项规划的地位与作用17
1.2 文献综述18
1.2.1 流域生态经济理论的研究总述18
1.2.2 流域生态经济发展的理论研究21
1.2.3 对我国流域生态经济现有文献研究视角的思考39
1.2.4 岷江上游流域地区产业与生态方面理论研究的主要观点41
1.2.5 对现有文献研究视角的再思考43
1.3 国外流域生态产业发展及其经验借鉴44
1.3.1 美国田纳西流域生态产业发展研究44
1.3.2 欧洲莱茵河流域生态产业发展研究46
1.3.3 俄罗斯伏尔加河流域生态产业发展研究47
1.3.4 巴西亚马逊流域生态产业发展研究47
1.3.5 启示与借鉴48
1.4 流域地区生态产业发展的支撑理论48
1.4.1 增长极理论49
1.4.2 点轴开发理论50
1.4.3 网络开发理论50
1.4.4 比较优势理论50
1.4.5 外部性理论51
1.4.6 可持续发展理论52
2 流域生态产业体系构建54
2.1 生态产业研究进程54
2.1.1 生态产业的本质内涵及主要特点54
2.1.2 生态产业的评判标准和发展方向56
2.2 生态产业体系构建探索57
2.2.1 生态产业体系研究进展57
2.2.2 生态产业体系构建模式62
2.3 基于流域范围的生态产业体系和主导产业研究65
2.3.1 流域范围的生态产业体系构建分析65
2.3.2 流域范围的生态主导产业选择67
3 岷江上游流域生态产业发展的现实基础和资源条件71
3.1 岷江上游地区区情概况71
3.1.1 岷江上游地区环境概况71
3.1.2 岷江上游地区资源概况73
3.1.3 岷江上游地区经济社会概况76
3.2 岷江上游流域水资源条件82
3.2.1 岷江上游流域水资源特性及其对流域经济的影响82
3.2.2 岷江上游流域水资源的需求与供给84
3.2.3 岷江上游流域水资源的经济均衡87
3.3 岷江上游地区灾后重建中的生态特征探析88
3.3.1 岷江上游地区面临的基本生态问题88
3.3.2 岷江上游地区生态问题的形成机理90
3.3.3 岷江上游地区生态经济分区93
4 基于水资源承载力的岷江上游流域生态产业体系构建98
4.1 流域水资源承载力的分析与应用98
4.1.1 水资源承栽力的研究现状98
4.1.2 流域水资源承载力的基本理论101
4.1.3 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影响因素与评价体系102
4.2 岷江上游地区水资源承载力的计算与特点103
4.2.1 模糊综合评价法103
4.2.2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应用104
4.2.3 综合评价结果分析105
4.3 基于水资源承载力基础的岷江上游流域生态产业体系构建107
4.3.1 岷江上游流域生态产业体系建设107
4.3.2 岷江上游流域生态主导产业确立109
5 岷江上游流域生态工业规划设计111
5.1 生态工业发展进程分析111
5.1.1 生态工业的基本内涵提出111
5.1.2 我国生态工业的发展模式及路径选择113
5.1.3 流域地区发展生态工业的基本原则114
5.2 岷江上游生态工业发展分析115
5.2.1 岷江上游地区工业发展情况及特点分析115
5.2.2 岷江上游地区发展生态工业的必要性116
5.2.3 岷江上游地区生态工业发展思路与发展布局118
5.3 岷江上游流域生态工业发展规划设计120
5.3.1 流域内形成三个不同层面的循环经济形态120
5.3.2 进一步优化岷江上游流域的工业结构120
5.3.3 加快岷江上游地区生态工业园区发展121
6 岷江上游流域生态农业规划设计123
6.1 岷江上游流域生态农业发展总体分析123
6.1.1 生态农业的理论探索及其发展123
6.1.2 岷江上游流域农业发展基础及制约因素125
6.1.3 岷江上游流域生态农业发展的重大机遇与耦合分析127
6.2 岷江上游地区生态种植业发展规划129
6.2.1 岷江上游地区生态种植业发展的模式选择129
6.2.2 岷江上游地区发展生态种植业的产业布局与基地建设131
6.3 岷江上游地区生态畜牧业发展规划132
6.3.1 岷江上游地区生态畜牧业总体分析132
6.3.2 岷江上游地区生态草地畜牧业发展研究133
6.3.3 岷江上游地区发展生态畜牧业的产业结构优化与布局135
6.4 岷江上游地区生态林业及渔业发展规划137
6.4.1 岷江上游地区生态林业基础状况137
6.4.2 岷江上游地区生态林业发展分析138
6.4.3 岷江上游地区生态林业建设布局139
6.4.4 岷江上游地区生态林业发展目标与对策140
6.4.5 岷江上游地区生态渔业可持续发展140
7 岷江上游流域生态服务业规划设计142
7.1 生态服务业研究进展142
7.1.1 生态服务业的理论探究142
7.1.2 生态服务业的发展重点146
7.1.3 我国生态旅游发展概况147
7.2 岷江上游生态旅游业发展规划148
7.2.1 岷江上游地区旅游资源评价148
7.2.2 岷江上游地区旅游业发展的现状与存在问题150
7.2.3 岷江上游地区生态旅游业发展的地位与作用151
7.3 岷江上游生态旅游业发展定位与布局规划152
7.3.1 岷江上游地区生态旅游业产业结构的调整152
7.3.2 岷江上游地区生态旅游业发展目标与总体布局153
7.3.3 岷江上游地区生态旅游发展片区定位154
8 岷江上游流域生态文化产业规划设计156
8.1 生态文化产业研究进展156
8.1.1 生态文化产业的理论探究156
8.1.2 发展民族地区生态文化产业的基本内涵157
8.1.3 民族地区生态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模式分析158
8.2 岷江上游民族地区生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160
8.2.1 岷江上游地区民族地区生态文化产业发展基础160
8.2.2 岷江上游地区民族地区生态文化产业体系建设163
8.2.3 岷江上游民族地区生态文化产业体系建设路径163
8.3 岷江上游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特点和现实途径165
8.3.1 岷江上游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特点165
8.3.2 岷江上游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途径166
9 岷江上游地区生态人居规划设计168
9.1 岷江上游地区行政建制调整168
9.1.1 升级县级市168
9.1.2 增设8个建制镇168
9.2 岷江上游地区城镇中心职能和经济职能169
9.2.1 城镇中心职能169
9.2.2 城镇经济职能169
9.2.3 城镇空间结构170
9.2.4 城镇规模结构170
9.3 岷江上游地区主要城镇生态人居规划设计171
9.3.1 汶川县威州镇171
9.3.2 松潘县进安镇172
9.4 岷江上游地区农(牧)村新型社区发展规划设计173
9.4.1 农(牧)村新型社区设置置条件173
9.4.2 建设标准173
9.4.3 农村新型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配置173
10 基于水资源管理的岷江上游流域生态规划实施对策研究174
10.1 岷江上游流域水资源管理研究174
10.1.1 岷江上游流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174
10.1.2 岷江上游流域水资源动态配置分析175
10.1.3 提高岷江上游流域水资源承载力的策略175
10.1.4 岷江上游流域节水途径176
10.2 岷江上游流域生态产业协调发展研究177
10.2.1 岷江上游流域生态产业内部的协调发展177
10.2.2 岷江上游流域生态产业与空间的联动效应178
10.3 岷江上游流域生态产业发展的路径探索180
10.3.1 科学规划,提供导航180
10.3.2 产业优化,奠定基础181
10.3.3 构建生态监控体系,提供灾害风险信息182
10.4 岷江上游流域生态产业发展补偿机制分析182
10.4.1 岷江上游流域生态产业发展补偿的理论依据182
10.4.2 岷江上游流域生态产业发展补偿的模式探讨184
10.4.3 岷江上游流域生态产业发展补偿的政策措施185
10.5 岷江上游流域生态规划制度创新187
10.5.1 加快行政管理体制创新,提供组织保障187
10.5.2 完善流域管理立法体系,提供法律保障188
10.5.3 加快财政金融体制改革,提供资金保障188
10.5.4 强化产业技术体制创新,提供技术保障189
主要参考文献190
后记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