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转型中的中央与地方关系 以清末民初云南边疆法律变迁为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马雁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 ISBN:9787511704375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87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397页
- 主题词:中央和地方的关系-研究-云南省-近代;法制史-研究-云南省-近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转型中的中央与地方关系 以清末民初云南边疆法律变迁为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 本课题的缘由、理论和现实意义1
(一)本课题的缘由1
(二)本课题的理论和现实意义3
二 相关文献综述5
(一)地方法治研究的基本情况5
(二)近代法治问题的研究8
(三)清末民初法律问题的相关研究成果11
(四)清末民初少数民族法律状况研究及有关直、间接研究成果13
(五)清末民初云南地方法治史料及直、间接研究成果15
三 相关概念说明19
(一)清末民初的时间限定19
(二)云南地域的具体界定19
(三)时空、身体的法律文化功能20
四 本书的特点与创新点、研究方法和力求突破之处21
(一)本书的特点与创新点21
(二)研究方法23
(三)力求突破之处24
第一章 清末民初云南地方法治运行的条件26
第一节 社会现实条件——中央倡导的主要因素27
一 改变领事裁判权对清王朝统治基础的直接威胁27
二 加强对地方民变活动的控制——以教案的处理为例31
(一)清末民初云南社会基本情况与民变的关系31
(二)从教案分析西方传教士与地方治理的关系与变革41
三 削弱地方新兴官僚资本势力的勃兴与分权47
四 “置流存土”下,中央政权、地方政权和边地民族上层的微妙格局52
第二节 社会思想条件——社会文化领域的变迁59
一 西方近代法治文化的传播:以西方传教士的活动为线索59
二 清末中央变法修律的影响66
三 云南地方新知识分子的倡导和呼吁70
四 云南地方自治思潮的盛兴76
第三节 社会现实条件与思想文化条件下的云南地方法治78
一 作为现实目标的云南地方法治78
(一)中央政权建设和权威渗透的途径81
(二)地方新兴势力的体制纳入需求与现实之间的张力83
(三)预备立宪下,地方力量的自治要求86
二 体现民间社会秩序需求的云南地方法治90
三 云南地方法治运行的启示93
第二章 行政法律制度中的法治运行99
第一节 近代云南行政法律制度的创生及其与地方政治的关系100
一 行政法制建设是维护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保障100
二 清末民初云南地方政治格局的基本状况103
三 宪政改革中凸显的地方行政法律制度构建108
第二节 清末官制改革与云南的地方行政法律制度118
一 清末官制改革在云南的动因、步骤和效果118
二 云南地方官制改革的具体落实状况和原因——以新学为例121
三 国家和地方政权结构下的行政法律制度127
第三节 云南地方的司法机构与行政法律制度132
一 云南地方各级审判厅的设置及其组织法原则132
二 云南地方各级检察厅设置及其运行139
三 省咨议局的设置及其与地方审检监司法机构的关系144
四 发审局、监狱、司法公署等司法附属机构的工作原则149
(一)杜文秀京控案件与发审局149
(二)清末民初监狱改良153
(三)司法公署与县治的关系156
第三章 民商事法律制度中的法治运行161
第一节 地方民族资本结构变化导致的法治要求163
一 “官督商办”政策下的地方政府与民间资本合作163
二 “红顶商人”体制纳入要求下的法治贴近169
三 工商业市场转型中的近代法治要求177
第二节 地方社会经济文化结构变化导致的法治要求187
一 人口增长压力下以法治为渠道的地方政权建设187
二 市镇网络结构中的法治和法律“地方性知识”的变迁198
三 权力—权利话语核心的文化衍生结构211
第三节 民商事法律制度的现实运行——司法裁判为中心217
一 是否存在一个民间处断与司法权力交融的“第三领域”?217
二 民事司法裁判对习惯法的塑造及效果227
三 女性民事人格权的变化与重塑236
四 民商事领域的法治变迁:契约与身份并行不悖245
第四章 刑事法律制度中的法治运行252
第一节 清末民初云南地方刑事法治及其法哲学意义254
一 国家主义原则和社会改良背景下的云南地方刑事法治254
二 地方政权、地方精英与国家政权场域争夺和分权策略下的云南地方刑事法治256
三 民众阶层改变和政治利益话语工具的云南地方刑事法治263
第二节 各方力量对比中的云南地方刑事法治268
一 国家政权力量的下渗:控制刑事司法机构及其官吏为途径268
二 地方势力的分权和自治要求:以对刑事案件管辖权的争夺和对刑事法律的灵活解释为途径273
三 弱者的武器:普通民众对刑事法律空间的运用和权利争取280
(一)刑事司法和司法行政管理的制度缝隙280
(二)刑事司法公力救济与民间私力救济延续共存284
(三)流民阶层和边缘群体的压力型生存288
第三节 清末民初云南刑事法制的现实运作:以对地方政治资源的控制策略为中心293
一 省级刑事司法资源的分布和运行——国家和地方军政官员的控制293
二 县市级刑事司法资源的集中和垄断运行297
第四节 清末民初云南刑事法治运行格局中的社会生态302
第五章 诉讼法律制度中的法治运行306
第一节 诉讼法律制度中的近代化法治因素307
一 保障司法独立的认识初见端倪307
二 明令限制刑讯逼供311
三 律师制度中的身体法权化塑造315
第二节 诉讼法律制度设置的非均衡状态及其原因318
一 刑事诉讼两端严格化——整饬吏治、强化国家权威、贯彻国家主义318
二 民事诉讼的收缩和形式化——有利新兴资本的发育,推进社会改良324
三 行政诉讼的发育不足和低效推行——以陋规的实际运行为例330
第三节 法治场域内外的力量博弈和协商共识:诉讼法律制度与司法外裁判途径的关系336
一 法治实践的社会网络336
二 纠纷解决中的各方法治力量关系338
第四节 清末民初司法改革在云南边疆地区推行的“反司法”悖论344
一 “渐进”与“突变”:立法原则和生存规则的背离345
二 “有限”与“无限”:国家司法控制能力的空间及延伸350
三 “概念化”与“变通性”:司法官吏运用策略的传统回归354
四 生成西方摹本下的中国经验361
结论367
参考文献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