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学术思想研究辑刊 十一编 第7册 董仲舒春秋学义法思想研究 下 考辨与诠释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学术思想研究辑刊 十一编 第7册 董仲舒春秋学义法思想研究 下 考辨与诠释
  • 林庆彰主编;杨济襄著 著
  • 出版社: 花木兰文化出版社
  • ISBN:9862544549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594页
  • 文件大小:53MB
  • 文件页数:33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学术思想研究辑刊 十一编 第7册 董仲舒春秋学义法思想研究 下 考辨与诠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册1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研究方向的揀择1

第二节 研究对象的争议6

第三节 研究论题的价值32

一、「道统观念」影响当代学者对汉代儒学之成见33

二、「阴阳气化观」影响当代学者对汉代儒学之评价36

三、以「文化反省」开创经学研究之新视野40

第四节 研究资料的运用50

一、《春秋繁露》成书之检讨51

二、「贤良对策」资料之检讨62

三、现存董仲舒其他著作之检视63

第二章 董仲舒春秋学与《春秋》经、传之关系65

第一节 董仲舒春秋学在「春秋学史」之定位66

第二节 董仲舒春秋学内容与《春秋》三传之异同82

一、三传看法各异,而董氏所论与《公羊传》相合82

二、董仲舒对《春秋》经、传的看法95

三、董仲舒春秋学之文献未见于《公羊传》者103

第三节 董仲舒春秋学内容对《公羊传》之补充128

一、十二世三等与《公羊传》之「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128

二、以「贵微重始,见悖乱之徵」诠释《公羊传》所言之「灾」、「异」130

三、《春秋》以「王者受命,作科以奉天地」,故谓「王正月」135

四、《春秋》爵等,商夏质文138

五、「祀周公用白牡」乃「报德之礼」138

六、《春秋》之于昏礼,达阳不达阴139

七、《春秋》善「宋襄公不厄人」,以变习俗、成王化141

八、臧孙辰请糴,乃「庄公使为」142

九、「邾娄人、牟人、葛人」因「天王崩而相朝聘」,故诛为「夷狄」142

十、吴子变而反道,乃爵而不殊143

十一、「以德为序」,鲁君在是,亦有所「避」146

十二、「灭同姓」书「绝」,贱其本祖而忘先151

第四节 结语153

第三章 董仲舒春秋学的方法论159

第一节 董仲舒春秋学之思维方式164

一、「比兴」的思维方式165

二、「二端」的思维方式179

三、「相对辨证」的思维方式182

四、「伦理秩序」的思维方式185

五、「致用」的思维方式191

第二节 董仲舒春秋学之解经方法193

一、以「比」贯「类」,属「事」见「义」194

二、览其绪以发其端209

三、「操之与在经无异」者,屠其赘214

四、穷其端而视其故,见所以然217

第三节 董仲舒对《春秋》书写方式之阐释221

一、对《春秋》书写用词之认识222

二、《春秋》有常辞,无达辞231

三、对《春秋》「微言」的阐释243

下册273

第四章 董仲舒春秋学对《春秋》义法之诠释273

第一节 董仲舒春秋学义法总论275

一、《春秋》义法之学,首重「道往以明来」275

二、《春秋》义法「遂人道之极」,人道浃而王道备277

三、《春秋》义法的「科」与「旨」278

四、《春秋》的「文」与「质」:文辞与义法284

第二节 《春秋》义法彰举道德行为的实践287

一、《春秋》为「仁义法」287

二、正其道不谋其利,明其理不急其功296

三、《春秋》贤义得众为大安301

四、「仁道」较君臣序让为贵304

五、《春秋》灾异记事之义:修身审己、明善心以反道308

第三节 《春秋》义法与政治理念309

一、以「贵元」架构政治典范309

二、「尊尊」与「存郊」315

三、德等则亲亲:「正己」与「安人」的双重意涵322

四、《春秋》敬贤重民,任德不任刑334

五、以「正己之义」除细故之患,以「安人之仁」绝乱塞害于未然343

六、《春秋》尊礼重信以成王化349

第四节 以《春秋》「大一统」论礼制352

一、《公羊传》「大一统」之义352

二、礼制作科,才能完成汉世之「大一统」353

三、汉世改制之必要357

四、董仲舒「三统」礼制之内容360

第五节 由《春秋》「正名」以论「成性之教」367

一、董仲舒论「性」,会通先秦儒学孟、荀二家之说367

二、董仲舒以「性情相与」论「王道之教」370

三、董仲舒论「性」较孟、荀二家更细密379

第五章 董仲舒春秋学「远外近内」考义——源于现存注本采何休《解诂》之说而导致之误解385

第一节 《春秋繁露》「远外近内」解义387

一、《公羊传》对「远外近内」的诠释388

二、《春秋繁露》「远外近内」说考辨392

三、何休以「三世说」释「远外近内」为条例428

四、凌曙《注》、苏舆《义证》引用何休《公羊解诂》所导致的释义之误461

第二节 《春秋繁露》「滕薛独称侯」解义469

一、《春秋》经传「滕、薛」国君称号方式之考辨469

二、《春秋繁露》以「滕薛称侯」为「王道」之展现486

三、凌曙《注》、苏舆《义证》引用何休《解诂》导致释义之误490

第三节 凌曙、苏舆注本对何休《解诂》的看法与清代常州公羊学风有关494

一、常州公羊学与凌曙之学承496

二、苏舆对何休《解诂》的看法498

第六章 董仲舒春秋学「灭国五十有馀,独先诸夏」考义——源于现存注本对「董仲舒春秋学解经方法」之误解511

第一节 前人注解之若干疑点512

一、凌曙《春秋繁露注》对「灭国五十有馀,独先诸夏」的解释513

二、苏舆《春秋繁露义证》之注解与凌曙不同514

三、「灭国五十有馀,『独先诸夏』」,不应只是指某单一事件的经文记载516

第二节 「灭国五十有馀,独先诸夏」句义之辨517

一、苏舆注引隐公二年「无骇帅师入极」诠解「灭国」一语,是否可印证董氏发凡的「亲亲」之旨?518

二、「灭国……独先诸夏」不是指「在灭国事件中为诸夏隐讳」521

第三节 以董仲舒「《春秋》无达辞」的角度,重新看待《公羊》经传里的「灭国事件」524

一、《公羊》经传「灭国事件」不以『灭』字行文者之剖析524

二、《春秋》经义的表现,不在于固定的用字上525

三、对《公羊》经传「内外之别」记载方式的补充527

第四节 突破「灭国」一词在释义上的思考僵局528

一、以「被灭之国」的词义,重新审视「灭国……独先诸夏」528

二、《春秋》今文经传之「灭国」一词,皆指「被灭之国」528

三、重新审视《公羊》经传对「被灭之国」的看法529

四、由今文经传「灭国」辞义之辨正,得证董氏「灭国……独先诸夏」所发凡的「亲亲之旨」530

五、由「灭国五十有馀,独先诸夏」见证董仲舒解经方法:「从变从义」之真谛533

第七章 结论543

附录555

附录一:董仲舒年谱555

附录二:董仲舒所发凡之【春秋学义法】原文一览表557

附录三:今本《春秋繁露》篇目与所论之「春秋义法」统计一览表574

主要参考书目57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