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海湾生态系统监测方法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海湾生态系统监测方法
  • 宁修仁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ISBN:780163912X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337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353页
  • 主题词:海湾-生态系统-环境监测-方法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海湾生态系统监测方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一1

1 海湾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的目的和意义1

1.1 海湾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的目的1

目录1

1.2.1 海湾生态系统野外观测规范化的任务2

1.3.1 野外观测在学科发展中的作用2

1.3 海湾生态系统野外观测规范化的意义2

1.2.2 海湾生态系统野外观测规范化的目标2

1.2 海湾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的规范化2

序二3

1.3.2 野外观测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3

前言5

2 海湾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的历史和发展趋势6

2.1 国外海湾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的历史6

2.2 国内海洋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的历史7

2.3 海湾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的发展趋势9

2.3.1 定量研究,定性研究、建立模型,提供早期预警9

2.3.4 在信息管理上强调标准化,建立信息系统10

2.3.2 宏观生态观测和微观生态观测相结合,全面分析和评价海湾生态系统的发展状况10

2.3.3 全球海平面观测系统(GLOSS)的应用10

2.3.5 网络设计上趋于一体化,考虑全球海洋生态变化趋势,重视加强国与国之间的合作11

主要参考文献11

3 海湾生态系统观测指标体系12

3.1 国内外海湾生态观测试验站观测指标体系12

3.1.1 基本状况12

3.1.2 现有主要指标体系评述14

3.2 海湾生态系统野外试验站观测指标体系19

主要参考文献23

4 海湾生态系统野外观测方法24

4.1 观测样地设置与观测24

4.1.1 布点应考虑的因素24

4.1.2 站位布设原则24

4.1.3 观测方式24

4.1.4 测站定位和观测时间标准25

4.1.5 采样要求25

4.1.8 样品保存26

4.1.7 样品测定26

4.1.6 样品处理26

4.2 海湾自然地理状况28

4.2.1 海岸线测定28

4.2.2 海岸线位置28

4.2.3 河口地区海岸线测绘28

4.2.4 潮间带的面积28

4.3 气象要素观测29

4.3.1 云的观测29

4.3.2 气温观测29

4.3.3 天气现象的观测30

4.3.4 降水量的观测30

4.4 水文和光学要素观测30

4.4.1 现场水深的测定30

4.4.2 水温的测定30

4.4.3 盐度的测定30

4.4.6 海冰观测31

4.4.7 海洋光学参数的观测31

4.4.4 海流观测31

4.4.5 海浪观测31

4.4.8 透明度观测35

4.4.9 水色观测36

4.5 海水化学要素的测定36

4.5.1 pH测定36

4.5.2 碱度的测定(pH法)37

4.5.3 悬浮物质的测定(重量法)39

4.5.4 浊度的测定(分光光度法)40

4.5.6 化学需氧量(COD)的测定42

4.5.5 溶解氧的测定42

4.5.7 生化需氧量(BOD)的测定(五日培养法)43

4.5.8 亚硝酸盐测定(重氮-偶氮法)45

4.5.9 硝酸盐的测定(镉柱还原法)45

4.5.10 氨的测定(靛酚蓝分光光度法)45

4.5.11 非离子氨的换算45

4.5.12 活性磷酸盐的测定(磷钼蓝分光光度法)46

4.5.13 活性硅酸盐的测定(硅钼蓝法)46

4.5.14 颗粒有机碳(POC)和颗粒氮(PN)的测定46

4.5.15 总有机碳的测定(过硫酸钾氧化法)49

4.5.16 溶解有机碳的测定51

4.5.17 溶解有机氮的测定(碱性硫酸钾氧化法)52

4.5.18 总磷的测定(过硫酸钾氧化法)54

4.5.19 总氮和总磷的同时测定56

4.5.20 硫化物的测定(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56

4.5.21 沉积物粒度测定(综合法)57

4.5.22 沉积物pH和Eh的测定57

4.5.23 沉积物硫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57

4.5.24 沉积物有机碳的测定57

4.5.26 沉积物总磷的测定61

4.5.25 沉积物总氮的测定61

4.6 生物现存量及生物种群测定62

4.6.1 微生物现存量及生物种群测定62

4.6.2 浮游生物现存量测定——叶绿素(粒度分级)测定68

4.6.3 微微型光合浮游生物现存量的测定75

4.6.4 微型和小型浮游生物现存量和种类测定79

4.6.5 微、小型浮游动物生物量测定82

4.6.6 大、中型浮游生物现存量和种类鉴定84

4.6.7 鱼类浮游生物现存量测定88

4.6.8 游泳生物现存量测定91

4.6.9 底栖生物现存量和种群组成测定98

4.6.10 污损生物调查105

4.6.11 潮间带生物调查109

4.7.1 海湾初级生产力的测定(14C示踪法测定初级生产力——按粒级测定颗粒态光合有机碳生产速率)115

4.7.2 溶解态光合有机碳(DPOC)生产速率的测定118

4.7.3 潮间带底栖微型藻类初级生产力的测定119

4.7.4 新生产力的测定(15N示踪法)120

4.7.5 浮游植物增长率的测定(稀释法)122

4.7.6 细菌生产力的测定124

4.7.7 细菌异养活性的测定(14C葡萄糖示踪法)126

4.7.8 浮游动物次级生产力的测定127

4.7.9 小型浮游动物摄食率的测定(稀释法)131

4.8 影响生态系统的人类活动调查(纲要)133

4.8.1 捕捞生产133

4.8.2 养殖生产134

4.8.3 入海(陆源)污染134

4.8.4 工程建设和油田生产136

4.8.5 生态评价136

4.8.6 富营养化评价138

4.8.7 生物毒性试验139

4.8.8 滤食率测定143

4.8.9 赤潮毒素——麻痹性贝毒的检测146

主要参考文献149

引用标准152

GB 12763.3—91 海洋调查规范 海洋气象观测 云的观测152

GB 12763.3—91 海洋调查规范 海洋气象观测 天气现象的观测158

GB 12763.3—91 海洋调查规范 海洋气象观测 降水量的观测162

CB 12763.2—91 海洋调查规范 海洋水文观测 深度测定164

GB 12763.2—91 海洋调查规范 海洋水文观测 水温观测169

GB 12763.2—91 海洋调查规范 海洋水文观测 盐度测定175

GB 12763.2---91 海洋调查规范 海洋水文观测 海流观测179

GB 12763.2—91 海洋调查规范 海洋水文观测 海浪观测181

GB 12763.2--91 海洋调查规范 海洋水文观测 海冰观测186

GB 17378.4—1998 海洋监测规范 第4部分:海水分析 pH的测定194

GB 17378.4--1998 海洋监测规范 第4部分:海水分析 溶解氧的测定 碘量法201

GB 17378.4--1998 海洋监测规范 第4部分:海水分析205

化学需氧量测定 碱性高锰酸钾法205

GB 12763.4—91 海水化学要素观测 亚硝酸盐测定 重氮-偶氮法209

GB 17378.4—1998 海洋监测规范 第4部分:海水分析 硝酸盐测定 镉柱还原法213

GB 17378.4—1998 海洋监测规范 第4部分:海水分析 氨的测定 靛酚蓝分光光度法218

GB 17378.4—1998 海洋监测规范 第4部分:海水分析 磷酸盐的测定 磷钼蓝分光光度法222

GB 17378.4—1998 海洋监测规范 第4部分:海水分析 活性硅酸盐的测定 硅钼蓝法225

GB 17378.4—1998 海洋监测规范 第4部分:海水分析 硫化物的测定 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228

GB/T 13909—92 海洋调查规范 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 pH值测定233

GB/T 13909—92 海洋调查规范 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 Eh值测定234

GB/T 13909—92 海洋调查规范 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 沉积物 粒度分析235

GB/T 13909—92 海洋调查规范 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 有机碳测定(重铬酸钾-硫酸氧化法)248

GB 17378.5—1998 海洋监测规范5:沉积物分析 硫化物测定 离子选择电极法250

附录A(规范性附录) 鱼类浮游生物网图254

附录B(规范性附录) 游泳动物性成熟程度、摄食程度及拖网网具255

附录C(规范性附录) 大型底栖生物固定液配制、样品编号260

附录D(规范性附录) 小型底栖生物的几种仪器设备、测量和计算261

附录E(规范性附录) 潮间带生物调查中潮位测量法和几种采样设备图265

附录F(规范性附录) 生物体内大肠菌群的检测269

附录G(提示性附录) 几种受试动物的亲体产卵和幼虫阶段的培养条件275

附表27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