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ST7通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张迎新,雷文,陈胜,迟明华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775243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01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15页
- 主题词:单片微型计算机,ST7系列-理论;单片微型计算机,ST7系列-应用
PDF下载
下载说明
ST7通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ST7通用单片机简介1
1.1 概 述1
1.1.1 ST公司单片机产品介绍1
1.1.2 ST系列单片机的命名规则1
目录1
1.2.1 ST公司8位单片机的特点2
5.6 12位自动重装载定时器2(AT2
1.2 ST公司8位单片机简介2
1.2.2 ST5系列单片机4
1.2.4 ST7系列单片机4
1.2.3 ST6系列单片机4
1.2.5 ST9系列单片机5
1.3 ST7通用系列单片机5
1.3.1 ST7通用系列单片机的特点5
1.3.2 ST7FLITE0系列单片机7
1.3.3 ST7FLITE1/2系列单片机8
1.3.4 ST72324系列单片机9
第2章ST7系列单片机结构及原理9
2.1.1 ST7系列单片机的基本组成11
2.1单片机的基本结构11
2.1.2引脚定义及功能14
2.1.3基本工作条件22
2.2中央处理器CPU22
2.2.1程序计数器PC22
2.2.2状态寄存器CC23
2.2.3 累加器A24
2.2.4 索引寄存器X和Y25
2.2.5堆栈指针SP25
2.2.6堆栈的操作过程26
2.3寄存器与存储器的分配27
2.3.1存储器的空间分配27
2.3.2 HW寄存器29
2.4闪存程序存储器33
2.4.1 主要特性33
2.4.2编程模式33
2.4.3 ICC接口34
2.4.4闪存保护36
2.5.2 EEPROM控制与状态寄存器37
2.5数据EEPROM37
2.5.1 主要特点37
2.5.3存储器的操作38
2.5.4电源节电模式39
2.5.5读/写时可能产生的错误40
2.5.6 对EEPROM的读保护40
2.5.7 EEPROM存储器的工作时间40
2.5.8 EEPROM数据存储器应用举例41
2.6时钟管理41
2.6.1 ST7FLITE0/1/2的时钟管理42
2.6.2 ST72324的时钟管理45
2.6.3 内部RC振荡器的调节48
2.6.4锁相环PLL48
2.7复位管理49
2.7.1 复位来源49
2.7.2 复位过程50
2.7.3异步外部复位51
2.8系统可靠性管理52
2.7.4 内部低电压检测复位52
2.7.5 内部看门狗复位52
2.8.1 SICSR寄存器53
2.8.2低电压检测器LVD54
2.8.3辅助电压检测器AVD55
2.9 ST7单片机的选择字节56
2.9.1 ST7FLITE0系列的选择字节57
2.9.2 ST7FLITE1/2子系列的选择字节59
2.9.3 ST72324子系列的选择字节60
2.10 ST7的中断系统61
2.10.2中断技术的优点62
2.10.3 中断源62
2.10.1 中断的概念62
2.10.4 中断系统的功能63
2.10.5 ST7的中断系统结构64
2.10.6 中断处理过程69
2.10.7 中断的优先级管理和低功耗模式71
2.11.2等待模式72
5.4.5中断与低功耗模式 172
2.11.1 慢速模式72
2.11 ST7的低功耗方式72
2.11.3活跃暂停和暂停模式73
2.11.4自动唤醒模式76
第3章指令系统79
3.1 ST7指令系统简介79
3.2.1 符号注释80
3.2寻址方式80
3.2.2 寻址方式81
3.2.3机器码的前缀字节90
3.3数据传送类指令91
3.3.1 传送指令91
3.3.2半字节交换指令94
3.3.3堆栈操作指令95
3.4算术运算类指令96
3.4.1 加法指令96
3.4.2减法指令97
3.4.3无符号乘法指令97
3.4.4 加1/减1指令98
3.5逻辑操作类指令99
3.5.1逻辑“与”指令99
3.5.2逻辑“或”指令99
3.5.3逻辑“异或”指令100
3.5.4移位指令100
3.6控制转移类指令102
3.5.6 清0指令102
3.5.5取反与求补指令102
3.6.1无条件转移指令103
3.6.2条件跳转指令103
3.6.3调用子程序及返回指令104
3.6.4其他控制类指令106
3.7位操作指令106
3.7.1位修正指令107
3.7.2位测试转移指令108
3.8比较和测试指令109
3.8.1 比较指令109
3.8.2逻辑位比较指令110
3.8.3测试指令110
4.1.1程序设计语言111
4.1概述111
第4章汇编语言程序设计111
4. 1.2汇编语言源程序的格式112
4.1.3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步骤113
4.2基本汇编伪指令114
4.2.1段伪指令SEGMENT114
4.2.3定义变量伪指令DS116
4.2.2 汇编结束指令END116
4.2.4 定义常量伪指令DC117
4.2.5 赋值伪指令EQU和CEQU119
4.2.6 定义伪指令#DEFINE120
4.2.7 外部符号指令EXTERN120
4.2.8 公共符号指令PUBLIC121
4.2.9默认类型指令122
4.2.10数字表达方式123
4.3汇编程序中地址的定位123
4.3.1 一般程序的地址定位123
4.3.2重定位125
4.3.3段的定位126
4.3.4关于变量的初始化与定位127
4.4条件编译130
4.4.2条件编译举例130
4.4.1 条件编译的句法格式130
4.5.1 宏伪指令的格式与作用132
4.5宏的应用132
4.5.2可替换参数133
4.5.3 局部符号LOCAL134
4.5.4宏定义中的条件表达式136
4.6程序设计实例138
4.6.1顺序程序设计138
4.6.2循环程序设计139
4.6.3分支程序设计140
4.6.4查表程序设计141
4.6.5子程序设计141
4.6.6综合编程举例143
第5章片上外围电路148
5.1输入/输出端口148
5.1.1 I/O端口简介148
5.1.2输入模式151
5.1.4 复用功能151
5.1.3输出模式151
5.1.5 I/O端口的外部中断功能152
5.1.6 I/O端口设置153
5.1.7 I/O端口的引脚特性参数154
5.2 LITE定时器155
5.2.1 主要特性155
5.2.2 LITE定时器的结构和原理156
5.2.3 LITE定时器中的寄存器157
5.2.4时钟功能说明158
5.2.5看门狗功能159
5.2.6输入捕获功能160
5.3.1 AT的主要特点161
5.3.2 AT的结构及工作原理161
5.3 12位自动重装载定时器AT161
5.2.7 LITE定时器的中断161
5.3.3 AT定时器的寄存器162
5.3.4 PWM工作模式166
5.3.5输出比较方式167
5.3.6 中 断168
5.4 LT2定时器168
5.3.7低功耗模式下的AT定时器168
5.4.1 主要特点169
5.4.2 LT2定时器的组成与原理169
5.4.3寄存器说明170
5.4.4功能介绍171
5.5 看门狗定时器WDG172
5.5.1 主要特性172
5.5.2看门狗定时器的组成172
5.5.3看门狗的寄存器173
5.5.4看门狗的工作174
5.5.5设计看门狗的复位时间间隔174
5.5.6 低功耗模式176
5.6.1 主要特性176
5.6.2 AT2的功能结构177
5.6.3 AT2的寄存器178
5.6.4功能说明183
5.6.5 中断185
5.7 16位定时器186
5.7.1 主要特性186
5.7.2 16位定时器的组成187
5.7.3 16位定时器的寄存器188
5.7.4定时器功能192
5.7.5输入捕获功能194
5.7.6输出比较功能195
5.7.7单脉冲模式198
5.7.8脉宽调制模式199
5.7.9低功耗模式200
5.7.10中断201
5.8 SPI串行外围接口201
5.8.1 主要特性201
5.8.2基本组成与功能202
5.8.3 SPI的寄存器203
5.8.4主模式操作206
5.8.5从模式操作208
5.8.6时钟相位和时钟极性209
5.8.7错误标志及处理209
5.8.8 SPI系统配置与功能介绍210
5.8.9低功耗模式211
5.8.10 SPI的中断212
5.9 SCI串行通信接口212
5.9.1 主要特性212
5.9.2 SCI接口的结构及组成213
5.9.3串行数据的帧格式214
5.9.4 SCI的寄存器215
5.9.5发送器221
5.9.6接收器222
5.9.7常规波特率的设置223
5.9.8扩展波特率的设置223
5.9.9接收暂停和唤醒功能224
5.9.10奇偶控制225
5.10.1 主要特点及技术指标226
5.10 8位A/D转换器226
5.9.12 中断226
5.9.11低功耗模式226
5.10.2模/数转换器的结构与原理227
5.10.3模/数转换器的寄存器228
5.10.4 A/D转换的操作过程230
5.10.5输入电压放大器230
5.10.6 A/D转换结果230
5.10.8低功耗模式231
5.10.7 A/D转换时序231
5.11 10位A/D转换器232
5.11.1 主要特点232
5.11.2结构与原理232
5.11.3模/数转换寄存器234
5.11.4 A/D转换结果236
5.11.5 A/D转换操作过程236
5.11.6低功耗模式237
6.1 inDART-ST7FLITE0简介238
6.1.1 inDART-ST7FLITE0的主要优点238
第6章开发工具和开发方法238
6.1.2 inDART-ST7FLITE0的工作原理239
6.1.3 ICP在线编程239
6.1. IDB-ST7FLITE0演示面板240
6.1.5 STVD7综合开发环境242
6.2 inDART-ST7FL1TE0的安装242
6.2.1 inDART-ST7FLITE0系统的配置242
6.2.2硬件安装243
6.2.3软件安装243
6.3.2编译连接过程244
6.3 STVD7开发工具244
6.3.1 STVD7简介244
6.3.3汇编命令ASM246
6.3.4连接命令LYN247
6.3.5格式化命令OBSEND248
6.3.6库命令LIB248
6.4 STVD7应用指南249
6.4.1 启动运行STVD7249
6.4.2建立或进入工作区250
6.4.3文件编辑252
6.4.4编译连接253
6.4.5 配置MCU254
6.4.6断点说明256
6.4.7执行命令说明256
6.4.8 inDARTST7FLITE0的应用限制257
6.4.9 ICP编程功能258
6.5调试应用实例258
6.5.4编写程序源文件259
6.5.3建立工作区259
6.5.2调试前的准备259
6.5.1 例题说明259
6.5.5建立批处理命令文件261
6.5.6编译连接程序262
6.5.7调试程序262
6.6故障处理266
6.6.1 inDART-ST7FLITE0不能通信266
6.6.2运行速度太慢266
6.6.3用户程序执行时中途停止266
6.6.6显示通信错误267
6.6.4未执行中断处理程序267
6.6.5程序工作不正常267
第7章ST7系列单片机应用实例268
7.1 I/O应用举例268
7.2定时器应用举例270
7.3 A/D转换应用举例276
7.4 ST7和PC机间的SCI串行通信278
7.4.1 系统组成278
7.4.2配置ST72324279
7.4.3 PC机的串行通信280
7.4.4软件设计281
7.5 ST7单片机的SPI通信287
7.5.1 系统组成287
7.5.2 ST7FLITE0的配置287
7.5.3 M95040 EEPROM简介289
7.5.4 ST7与EEPROM的通信291
软件说明291
7.5.5 ST7单片机与多个EEPROM通信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