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综合宽带网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韩)Byeong Gi Lee,(韩)Woojune Kim著;李广建,黄永文,黄岚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ISBN:7121005913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341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351页
- 主题词:宽带通信系统-综合业务通信网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综合宽带网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1章 导言1
1.1 技术推动力1
1.2 历史与现状2
1.2.1 因特网和TCP/IP2
1.2.2 ATM技术3
1.2.3 SDH/SONET4
1.2.4 WDM/Optics6
1.2.5 当前进展7
1.3 本书的组织8
第2章 网络框架10
2.1 分层11
2.1.1 分层的优点11
2.1.2 分层的实例12
2.1.3 分层的问题16
2.2 路由选择16
2.2.1 路由选择的方法16
2.2.2 路由选择中的问题17
2.2.3 路由选择的实例18
2.3 复用和交换18
2.3.1 复用功能和交换功能18
2.3.2 复用和交换的实例19
2.4.1 网络管理功能20
2.4 网络控制20
2.4.2 信令21
2.4.3 网络管理的实例21
2.5 通信管理23
2.5.1 通信模型和通信合同23
2.5.2 通信控制机制24
2.5.3 拥塞控制24
2.5.4 容量规划和通信工程25
2.6 QoS25
3.1 概念、分层和体系结构27
3.1.1 特征和设计原理27
第3章 TCP/IP27
3.1.2 TCP/IP的结构28
3.1.3 网络层协议30
3.1.4 传输层协议33
3.2 路由选择36
3.2.1 IP报文分组的路由选择36
3.2.2 TCP/IP网络中使用的路由选择协议42
3.3 交换和复用45
3.3.1 LAN45
3.3.2 LAN的互连和第二层交换47
3.3.3 第三层路由器和LAN分段48
3.3.4 第四至层交换51
3.3.5 IP交换、标记交换和MPLS52
3.4.1 RSVR的结构特征和基本操作57
3.4 网络控制57
3.4.2 RSVP消息和性能保证59
3.4.3 RSVP的特征61
3.5 通信管理62
3.5.1 TCP拥塞控制机制63
3.5.2 主动队列管理65
3.5.3 调度器67
3.6 QoS69
3.6.1 IntServ70
3.6.2 DiffServ71
4.1.1 ATM的特征76
4.1 概念、体系结构和分层结构76
第4章 ATM76
4.1.2 ATM体系结构77
4.1.3 ATM分层结构80
4.2 路由选择91
4.2.1 寻址92
4.2.2 PNNI路由选择93
4.3 复用和交换97
4.3.1 ATM交换功能97
4.3.2 ATM交换机结构98
4.3.3 点对多点交换104
4.4 网络控制和管理105
4.4.1 ATM网络的信令105
4.4.2 ATM操作和管理109
4.5.1 基本概念113
4.5 通信管理113
4.5.2 通信管理组件114
4.6 QoS121
4.6.1 通信合同与QoS121
4.6.2 一致性与符合性124
4.6.3 其他各种问题124
第5章 SDH/SONET125
5.1 概念与体系结构126
5.1.1 分层的概念与帧结构126
5.1.2 PDH、SDH和SONET128
5.1.3 分层网络132
5.2.1 STM-n帧结构的组织134
5.2 复用134
5.2.2 中间信号元138
5.2.3 同步复用过程141
5.3 同步148
5.3.1 通过指针调整进行同步148
5.3.2 指针抖动152
5.3.3 网络同步和定时152
5.4 分插和交叉连接153
5.4.1 线路终端153
5.4.2 ADM(分插复用器)153
5.4.3 DCS(数字交叉连接系统)154
5.5.1 OAM157
5.5 网络管理157
5.5.2 OAM信号的应用158
5.5.3 同步管理网络160
5.6 网络生存性160
5.6.1 保护和恢复161
5.6.2 点对点的链路保护162
5.6.3 SHR(自愈环网络)163
5.6.4 网状网络的恢复167
5.6.5 基于SDH/SONET的ATM的生存性168
第6章 WDM/Optics170
6.1 概念和分层170
6.1.1 光网络的发展历程170
6.1.3 光层172
6.1.2 波分复用(WDM)172
6.2 实现技术174
6.2.1 光纤174
6.2.2 激光器和探测器178
6.2.3 光放大器181
6.2.4 耦合器和隔离器184
6.2.5 开关和光转换器185
6.2.6 波长复用器和滤波器190
6.3 网络体系结构193
6.3.1 广播选择网络194
6.3.2 WRN197
6.3.3 线性光波网络200
6.3.4 网络拓扑设计202
6.4 分插和交叉连接204
6.4.1 OLT204
6.4.2 OADM205
6.4.3 OXC光交叉连接器206
6.5 网络管理208
6.5.1 操作管理维护OAM208
6.5.2 网络生存性209
6.5.3 环状网络保护211
6.5.4 网状网络恢复214
6.6.1 概念和体系结构215
6.6 OTN光传送网215
6.6.2 复用过程217
6.6.3 成帧和封装218
6.6.4 OAM和操作维护管理220
第7章 IP与ATM的综合222
7.1 概念与结构222
7.1.1 经典IPoA224
7.1.2 NHRP227
7.1.3 LANE230
7.1.4 MPOA237
7.1.5 I-PNNI243
7.1.6 基于ATM的MPLS243
7.1.7 基于CLSF的数据服务246
7.2 路由选择249
7.2.1 覆盖模型与路由选择249
7.2.2 集成模型与路由选择253
7.3 复用与交换254
7.3.1 封装与复用254
7.3.2 ATM信元税问题255
7.4 网络控制256
7.4.1 用VC传输TCP/IP通信流的几个基本问题257
7.4.2 经典IPoA和NHRP的信令支持259
7.5 通信控制261
7.5.1 ATM信元丢失对TCP/P性能的影响261
7.5.2 对TCP/IP通信流使用ABR263
7.6 QoS266
7.6.1 覆盖模型与QoS支持267
7.6.2 集成模型与QoS271
第8章 IP网络与光网络的综合273
8.1 概念273
8.1.1 OXC和LSR274
8.1.2 分层结构和封装模型275
8.1.3 数据平面和控制平面276
8.1.4 控制平面的信令模型和路由选择模型277
8.1.5 光域业务互连、光联网论坛和IETF278
8.2 体系结构和路由选择模型279
8.2.1 服务模型280
8.2.2 互连和路由选择模型281
8.2.3 端对端的保护问题283
8.2.4 控制平面的其他问题283
8.2.5 发展过程和其他问题286
8.3 分层和封装287
8.3.1 IPoA289
8.3.2 IPoS292
8.3.3 IPoW294
8.3.4 IPoW的新成帧方法296
8.4 路由选择303
8.4.1 光网络中的路由选择303
8.4.2 现有路由选择协议的扩展307
8.5 交换和复用308
8.5.1 OTPN309
8.5.2 OBS310
8.6 信令和控制312
8.6.1 G-MPLS与IETF的信令协议和控制协议312
8.6.2 OIP的UNI信令协议316
8.6.3 ODSI的信令和控制协议318
8.6.4 用G-MPLS作为SDH/SONET的控制平面320
8.7 通信管理与QoS321
8.7.1 通信工程322
8.7.2 差分光通信服务模型323
缩略语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