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现代西方经济学说在中国的运用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鲍银胜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4158625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281页
- 文件大小:37MB
- 文件页数:296页
- 主题词:中国经济-经济发展-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现代西方经济学说在中国的运用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关于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价值”创造的研究及反思1
第一节 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自然资源货币化的价值形态分析1
第二节 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商品价值载体的探析4
一、使用价值是一般商品的价值载体4
二、有效劳动创造真正的增量价值6
三、商品价格的内在决定因素在于商品价值7
第三节 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有效劳动8
一、有效劳动是创造新价值的一个重要手段8
二、真正意义上的价值创造来自于生产领域而不是来自于投机领域11
三、固化生产资料在价值创造中所起到的作用随着生产方式改变而改变12
第二章 科技、教育和文化是推动现代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14
第一节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当前经济发展14
一、关于超额价值的获取14
二、科学技术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动力15
三、发展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以及提高国家竞争力的必由之路18
四、“生产力”是一个动态概念20
第二节 技术进步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关键24
一、技术进步可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24
二、技术进步可以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25
三、技术进步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必由之路29
第三节 生产力发展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33
一、生产力的发展重于财富积累33
二、机器改良是提高劳动生产力的一个重要路径34
三、创新、发明可以提高劳动生产力35
四、提高劳动者素质有利于发展劳动生产力36
五、公平市场竞争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37
第四节 大力发展文化等新兴产业是中国实现经济赶超的战略支撑点38
一、新兴产业的发展是保持市场竞争活力的必由之路38
二、新兴产业的发展是打破垄断、取得竞争优势的必由之路39
三、新兴产业的发展是取得超额利润的必由之路39
四、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是我国实现全面崛起的必由之路40
第五节 实现科技进步和发展新兴产业的前提在于优先发展教育41
一、教育是缩小个人之间先天能力差距的主要手段41
二、教育是推动技术进步和促进劳动者素质提高的重要手段42
三、发展教育是利用我国比较优势、提高经济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42
第三章 资源、环境瓶颈约束下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选择44
第一节 自然资源、原材料与传统经济发展方式之间的关系44
一、自然资源与劳动的结合是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的最主要特征44
二、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对于自然资源和原材料的利用46
第二节 现代经济发展条件下马克思“自然资源无价论”的理论反思49
一、现代经济条件下自然资源含有价值的主要原因49
二、赋予自然资源价值含量的经济影响及解决路径50
三、自然资源货币化的影响51
第三节 资源、环境双重瓶颈约束下的我国经济发展51
一、通过生产资料的节约保持经济持续发展51
二、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52
三、通过可再生生产要素的培育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53
第四节 资源、环境瓶颈约束下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58
一、实行集约化经营、培育新兴生产要素58
二、通过创新推动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发展61
第四章 我国现行经济条件下市场价格作用机制63
第一节 当前产品行业定价的一般规则63
一、商品价值简单表现形式63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者经营的成本底线64
第二节 影响市场物价的因素分析64
一、价格的决定因素不只局限于价值64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传导效应影响产品价格65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供求关系影响物价的作用机理66
第三节 价值规律在经济运行中的运用73
一、边际价格理论没有否定价值规律73
二、社会财富的增加在于提高产品价值含量73
第五章 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国民经济总量及产业结构的均衡和协调75
第一节 供求平衡规律对于国民经济总量及产业结构的影响75
一、相对价值形式与等价形式对应关系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运用75
二、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关系要求生产与消费之间保持均衡与协调77
三、产业资本顺利实现循环要求国民经济总量及结构保持均衡与协调79
四、国民经济总量和产业结构之间的均衡与协调81
第二节 国民经济总量平衡86
一、生产力发展与货币资本的均衡86
二、国民生产总值的真正内涵87
第六章 经济货币化与我国金融产业的发展88
第一节 我国经济货币化过程中必须处理好的几个关系88
一、正确处理自然资源货币化与劳动产品货币化之间的关系88
二、正确处理货币发行量与商品价值量之间的关系89
三、正确处理人民币发行与汇率变动之间的关系97
四、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币值稳定之间的关系101
五、正确处理信用发展与金融市场效率之间的关系104
六、正确处理对外开放与国际储备货币之间的关系106
第二节 货币资本运营与当前我国银行业的经营110
一、货币贷放不能离开实体经济的支持110
二、货币贷款实现顺利回收是货币资本维持不断连续运行的中心环节111
三、关于货币资本属性的论述对当前银行业经营的借鉴112
四、经济发展与市场利率117
五、银行传统业务——存款、贷款119
第三节 金融业务发展与风险防范123
一、国际金融危机的产生123
二、信用货币的最终支撑点124
三、金属资本国际间的流动125
四、汇票发行对经济的影响126
第四节 经济货币化与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127
一、大力发展我国资本市场的可行性127
二、资本市场的发展要求正确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的关系128
第七章 现代经济发展与商品流通130
第一节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商品流通产业的必要性130
一、商品顺畅流通是维持社会再生产正常运行的必要环节130
二、大力发展商品流通产业是提高市场运行效率的必要手段132
第二节 大力发展商品流通产业的主要路径136
一、规范流通秩序,防止过度投机136
二、发展商品流通市场,实现卖方与买方市场的有机结合137
三、延长流通环节生产产业链,提升商品在流通环节的增值空间141
四、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是提高商品流通效率的必要外部条件141
第八章 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144
第一节 先进制造业与经济发展144
一、先进制造业与劳动生产力144
二、生产资料生产与发展先进制造业145
三、先进制造业与财富创造145
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工业的发展148
第二节 提高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路径149
一、充分利用现有生产设备149
二、减少生产设备损耗149
三、正确处理现代化机器大生产与失业人口增加之间的矛盾150
第九章 我国城市化与失地农民的再就业路径153
第一节 城市化与失地人口的简单再生产153
一、劳动力工资必须保证劳动力简单再生产和后续劳动力的培养153
二、劳动力、劳动强度与人的全面发展154
第二节 城市化与失地农民的再就业155
一、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充分就业155
二、走渐进的、新型农村城市化之路158
第三节 农村城市化与人的全面发展162
一、走“以人为本”的经济发展之路162
二、通过创新的产权制度设计避免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中的血腥163
第四节 城市化与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164
一、关于土地投机164
二、提高建筑业利润的主要途径165
三、资本的产物是利润165
四、地租的决定因素166
第十章 发挥消费对于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167
第一节 消费是实现社会再生产良性循环的必要途径167
一、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的经济危机167
二、商品交换过程中的几种转换形态168
三、货币流通的主要特征169
第二节 居民收入分配与社会再生产的良性循环169
一、提高居民劳动收入水平是扩大消费的前提169
二、当前改善居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结构的主要路径174
三、正确处理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发挥消费对于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182
四、最大限度地缩小居民名义收入与实际收入之间的差距187
五、正确处理由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跨境流动而导致的全球财富再分配188
六、正确处理居民储蓄与消费之间的关系189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生产经营193
第一节 企业生产经营的市场化193
一、企业生产与市场需求的关系193
二、企业销售与市场需求的关系194
三、企业赢利与市场需求的关系197
第二节 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198
一、在确保产品适销对路的前提下,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质量198
二、通过生产适销对路的商品来取得经济效益200
三、进一步延长产品生产产业链,实现产品增值的最大化200
四、通过扩大生产规模以及行业并购的方式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202
五、通过技术进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203
六、通过加快商品周转速度的方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207
第三节 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风险防范208
一、通过资金在各生产环节的合理配置,防范资金链断裂风险208
二、走集约化扩张之路208
三、以市场为导向,以销定产209
第四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发展与政策支持210
一、通过制定科学的折旧率,支持企业技术改造210
二、采取各种措施,鼓励企业创新210
三、消除行业壁垒,鼓励企业充分竞争211
四、加大教育、科研投入力度,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212
第十二章 我国国际贸易收支结构的优化升级以及贸易转型214
第一节 国际贸易结算货币与外汇储备的关系214
一、国际贸易结算货币名义购买力与实际货币购买力的关系214
二、国际贸易结算方式与国内货币供给215
三、国际收支平衡与世界各国的货币政策的关系216
第二节 我国出口贸易的改善与优化升级218
一、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改善出口贸易结构218
二、提高出口贸易技术含量,增强出口贸易竞争力220
三、加强投机性外资入境监管,维护经常性国际收支平衡222
四、国际特殊贸易结构、国际货币体系下的全球贸易收支均衡222
第三节 对外贸易与一国经济增长的关系223
一、对外贸易有利于实现各国资源的优势互补223
二、对外贸易有利于提高一国劳动生产力224
第十三章 我国宏观经济管理与调控227
第一节 社会发展过程中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的途径227
一、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强政府调控227
二、推动经济增长的真正动力在于真实的价值创造230
第二节 政府宏观调控下的经济发展路径232
一、提高劳动者素质,创造更多的价值232
二、通过生产要素的培育和运用,推动经济发展233
三、进一步细化社会分工,促进经济发展236
第三节 经济发展与充分就业236
一、工资量的变动236
二、通货膨胀与失业率236
第四节 公共产品投资与经济发展238
一、公共产品投资与政府职能238
二、公共产品投资与市场运行效率239
第五节 投资、消费和出口对于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239
一、通过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的方式来刺激消费需求239
二、通过优化投资结构的方式来提高投资效率240
三、将保持物价基本稳定与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有机地结合起来244
四、通过可再生生产要素的培育实现区域经济的均衡、可持续发展245
五、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工具的选择原则和范围247
第十四章 我国经济发展与市场化改革266
第一节 国外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借鉴266
一、在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中必须强化对弱势群体的利益保护266
二、加强法制建设和市场监管267
三、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269
四、进一步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促进经济发展269
第二节 市场化改革与我国经济发展271
第三节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与国有企业发展的关系275
一、国有企业收入分配改革275
二、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改革277
参考文献279
后记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