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构建基于IPv6和移动IPv6的物联网 向M2M通信的演进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美)丹尼尔·迈诺里(DanielMinoli)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1494829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282页
- 文件大小:41MB
- 文件页数:297页
- 主题词:互联网络-应用;智能技术-应用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构建基于IPv6和移动IPv6的物联网 向M2M通信的演进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物联网概述1
1.1 概述1
1.2 物联网应用实例11
1.3 IPv6的功能14
1.4 发展领域和标准化建设18
1.5 当前研究的领域19
附录1.A相关文献20
参考文献21
第2章 物联网定义与架构23
2.1 物联网定义23
2.1.1 一般性认识23
2.1.2 ITU-电信标准化部门对物联网的认识25
2.1.3 工作定义28
2.2 物联网体系架构33
2.3 节点的基本功能36
参考文献38
第3章 物联网应用实例40
3.1 概述40
3.2 智能计量/先进计量基础设施43
3.3 电子医疗/体域网45
3.4 城市自动化50
3.5 汽车运用52
3.6 家庭自动化55
3.7 智能卡57
3.8 移动物体的跟踪与监控63
3.9 被动空中监视系统/“钢环”摄像监视系统65
3.10 控制运用实例75
3.11 其他应用76
参考文献76
第4章 物联网基本机制与关键技术79
4.1 物联网对象与服务的识别79
4.2 物联网结构特性82
4.2.1 环境特征82
4.2.2 流量特性82
4.2.3 可扩展性83
4.2.4 互操作性83
4.2.5 安全和隐私83
4.2.6 开放体系结构84
4.3 物联网关键技术84
4.3.1 设备智能84
4.3.2 通信能力84
4.3.3 移动性支持85
4.3.4 设备能量85
4.3.5 传感器技术87
4.3.6 RFID技术90
4.3.7 卫星技术97
参考文献97
第5章 物联网标准演化98
5.1 概述98
5.2 适用于RPL ROLL的IETF IPv6路由协议100
5.3 轻量级应用层协议103
5.3.1 背景103
5.3.2 消息传输模型104
5.3.3 请求/响应模型105
5.3.4 中介和缓存106
5.4 表述性状态转移106
5.5 ETSI M2M106
5.6 机器型通信的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服务需求107
5.6.1 方法107
5.6.2 MTC体系架构参考模型110
5.7 CENELEC112
5.8 IETF基于低功耗WPAN的IPv6技术(6LoWPAN)112
5.9 ZigBee IP(ZIP)113
5.10 智能物体中的IP技术(IPSO)113
附录5.A 传统的监控与数据采集(SCADA)系统114
参考文献117
第6章 第1/2层连接:物联网的无线技术119
6.1 物联网/M2M中的WPAN技术120
6.1.1 ZigBee/IEEE 802.15.4128
6.1.2 消费电子射频协议(RF4CE)140
6.1.3 蓝牙与蓝牙低功耗规范141
6.1.3.1 规范概述141
6.1.3.2 规范细节147
6.1.3.3 蓝牙HDP148
6.1.4 IEEE 802.15.6WBAN150
6.1.5 IEEE 802.15 WPAN TG4j MBAN152
6.1.6 ETSI TR 101 557154
6.1.7 NFC156
6.1.8 专用短程通信技术及相关协议158
6.1.9 WPAN技术对比161
6.2 物联网/M2M中的蜂窝移动网络技术164
6.2.1 概述与动机164
6.2.2 通用移动通信系统165
6.2.3 LTE166
6.2.3.1 LTE概述166
6.2.3.2 核心网169
6.2.3.3 接入网170
6.2.3.4 漫游171
6.2.3.5 互连171
6.2.3.6 协议架构171
6.2.3.7 多QoS管理172
6.2.3.8 信令175
6.2.3.9 向4G/LTE的演进路线176
附录6.A 物联网中的非无线技术:电力线通信177
参考文献183
第7章 第3层连接:物联网中的IPv6技术186
7.1 概述与动机186
7.2 寻址能力190
7.2.1 IPv4寻址与问题190
7.2.2 IPv6地址空间191
7.3 IPv6协议简介196
7.4 IPv6隧道205
7.5 IPv6的IPsee207
7.6 首部压缩方案209
7.7 IPv6服务质量(QoS)211
7.8 IPv6的迁移策略212
7.8.1 技术方法212
7.8.2 IPv6环境下的家庭宽带服务216
7.8.3 部署时机218
参考文献221
第8章 第3层连接:物联网中的移动IPv6技术223
8.1 概述223
8.2 协议细节234
8.2.1 通用机制234
8.2.1.1 MIPv6基本操作234
8.2.1.2 IPv6扩展协议236
8.2.1.3 新IPv6目的地选项237
8.2.1.4 新型IPv6 ICMF消息237
8.2.1.5 移动IPv6安全237
8.2.2 新IPv6协议:消息类型和目的地选项238
8.2.2.1 移动性首部238
8.2.2.2 移动性选项243
8.2.2.3 家乡地址选项243
8.2.2.4 类型2路由首部243
8.2.3 对IPv6邻居发现机制的修改245
8.2.3.1 修改的路由通告消息245
8.2.3.2 修改的前缀信息选项245
8.2.3.3 新的通告间隔选项245
8.2.3.4 新的家乡代理信息选项245
8.2.3.5 对发送路由通告的改变245
8.2.4 对各种IPv6节点的要求246
8.2.5 通信对端节点运行248
8.2.5.1 处理移动性首部248
8.2.5.2 分组处理248
8.2.5.3 迂回可路由性过程251
8.2.5.4 处理绑定252
8.2.5.5 缓存替换策略253
8.2.6 家乡代理节点运行253
8.2.7 移动节点运行254
8.2.7.1 分组处理255
8.2.7.2 家乡代理地址发现机制256
8.2.7.3 移动性支持258
8.2.8 MIPv6与IPv4和移动IPv4(MIP)的关系259
参考文献260
第9章 基于低功耗无线个域网的IPv6技术(6LoWPAN)261
9.1 背景/引言261
9.2 6LoWPAN的目标263
9.3 基于IEEE 802.15.4传输IPv6分组265
参考文献268
附录 英文缩略语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