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理论反思与建构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谷佳媚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134567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70页
- 文件大小:48MB
- 文件页数:281页
- 主题词: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理论反思与建构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问题的缘起1
(一)社会交往的发展与“沟通”问题的凸显1
(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审视6
二、研究的意义8
三、研究的现状12
(一)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概念13
(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定位13
(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特征与功能15
(四)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要素和阶段15
(五)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原则和方法16
(六)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影响因素和实现策略16
四、基本思路及研究方法17
(一)基本思路17
(二)研究方法17
五、本书创新之处19
第一章 沟通与思想政治教育沟通20
第一节 “沟通”概念及其多学科呈现20
一、“沟通”一词的多义性20
二、当代多学科视野中的“沟通”概念23
三、“沟通”的概念界定及基本特征29
第二节 沟通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联系32
一、个体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离不开沟通32
二、沟通行为的存在是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前提34
三、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现实形态表现为沟通过程36
四、沟通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定位38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概念的反思与确证41
一、“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概念在我国学术界的提出与反思41
二、对“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概念的确证46
第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学理支持49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49
一、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主要内容50
二、对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意义63
第二节 交往与生活世界理论70
一、马克思的交往实践观70
二、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73
三、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76
第三节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80
一、建构主义的知识观与学习观80
二、建构主义的学生观与教学观81
三、建构主义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借鉴意义82
第四节 其他相关教育学理论83
一、雅斯贝尔斯对教育的理解83
二、罗杰斯对教育的解读85
三、合作教育学的主张86
四、交往教学论的思想87
五、教育学诸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启发88
第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理论阐释90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内涵与特征90
一、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内涵90
二、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基本特征94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分类101
一、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101
二、直接沟通与间接沟通102
三、语言沟通与非语言沟通102
四、个别沟通与群体沟通104
五、有效沟通与无效沟通105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功能106
一、个体性功能106
二、社会性功能111
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核心理念117
第一节 主体性理念117
一、主体性的含义与主要特征117
二、主体性的发挥是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沟通的重要前提122
三、主体性的生成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沟通活动125
第二节 主体间性理念128
一、主体间性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关系的本真128
二、主体间的理解与“视界融合”是沟通的基础132
三、主体间的平等对话是沟通的途径136
四、主体间的共同建构与提升是沟通的目的137
第三节 关注幸福理念139
一、思想政治教育观照下的幸福样态140
二、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关涉幸福的应然追求144
三、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关涉幸福的可能因素147
第五章 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过程考察152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沟通过程的构成要素152
一、信息发送者与接受者153
二、信息154
三、渠道155
四、干扰156
五、情境156
六、反馈157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沟通过程的主要阶段157
一、信息准备阶段158
二、媒介选择阶段159
三、信息发送阶段160
四、通道传递阶段160
五、接收解码阶段161
六、信息反馈阶段164
七、评价调整阶段165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沟通过程的内在机制167
一、先导机制169
二、动力机制175
三、加工选择机制177
第四节 思想政治教育沟通过程的规律探索180
一、受教思想识辨律180
二、内容张力组合律186
三、过程合理完整律191
四、情境资源利用律194
第六章 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宏观思路201
第一节 发展沟通的新型思维201
一、转换实体性思维为关系性思维202
二、转换确定性思维为生成性思维203
三、重视直觉思维205
第二节 设定沟通的弹性多元目标208
一、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预设性目标209
二、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非预设性目标212
第三节 重置沟通的新型关系213
一、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关系的异化举要215
二、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关系的应然选择217
三、理想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关系的角色特征分析221
第七章 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策略优化227
第一节 重视沟通的语言妙用227
一、提高有声语言的运用效果227
二、重视非语言行为的使用237
第二节 呈现沟通的人文魅力241
一、避免直接告知,注重逻辑推导242
二、弱化命令指示,拓展沟通方式243
三、重视价值判断,结合事实判断244
四、善用“默会知识”,接轨现实沟通245
第三节 创设沟通的优质情境246
一、选择恰当科学的时间情境247
二、营造开放活跃的心理情境248
三、优化沟通的现实情境248
第四节 讲究沟通的多样方法250
一、谈心交流法250
二、情感陶冶法251
三、叙事沟通法253
四、积极倾听法255
五、仪式提升法256
参考文献259
后记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