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韶关市武江区志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刘光浩,周润仕,何笔生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方志出版社
- ISBN:9787802385597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876页
- 文件大小:217MB
- 文件页数:930页
- 主题词:区(城市)-地方志-韶关市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韶关市武江区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概述1
大事记10
第一篇 区域·环境·资源85
第一章 区域建置85
第一节 建置沿革85
第二节 区域87
第三节 行政区划87
第二章 自然环境92
第一节 地质地貌92
第二节 气候93
第三节 自然灾害96
第三章 资源103
第一节 土地资源103
第二节 水资源104
第三节 矿产资源106
第四节动、植物资源109
第二篇街·镇112
第一章 行政街112
第一节 新华街112
第二节 惠民街120
第二章镇128
第一节 西河镇129
第二节 西联镇139
第三节 龙归镇145
第四节 重阳镇154
第五节 江湾镇159
第三篇 人口与计划生育165
第一章 人口状况165
第一节 人口发展165
第二节 人口分布与密度166
第三节 人口变动166
第二章 人口结构169
第一节 民族构成169
第二节 性别、年龄构成170
第三节 行业、职业构成173
第四节 文化构成175
第三章 计划生育175
第一节 机构设置176
第二节 计生队伍·设施176
第三节 政策措施177
第四节 宣传教育178
第五节 奖励179
第六节 工作成效180
第七节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181
第四篇 城区建设184
第一章 城区规划与变迁184
第一节 机构设置184
第二节 城建规划184
第三节 城区变迁185
第二章 市政建设186
第一节 驿道186
第二节 公路网络187
第三节 桥梁·隧道191
第四节 街巷195
第五节 河堤198
第六节 排水199
第七节 城区绿化200
第八节 公园·广场201
第九节 住宅小区203
第十节 路灯照明203
第三章 交通运输204
第一节 公共交通204
第二节 专业运输206
第四章 公共事业208
第一节 电力208
第二节 自来水209
第三节 生活燃料211
第四节 驿站与邮政211
第五节 电信212
第五章 环保·环卫215
第一节 环境保护215
第二节 环卫管理217
第六章 城市管理219
第一节 机构设置219
第二节 专项管理220
第五篇 建筑与房地产业221
第一章 建筑业221
第一节 机构设置221
第二节 技术装备223
第三节 建筑管理226
第四节 驻区建筑企业简介228
第二章 房地产业230
第一节 房地产管理230
第二节 公私房建设与管理231
第三节 住房制度改革232
第四节 房屋租赁与管理233
第五节 房地产开发235
第六节 物业管理237
第三章 成果与收益239
第一节 建筑成果239
第二节 开发成果243
第三节 收益248
第六篇 中国共产党250
第一章 新中国成立前中共党组织250
第一节 武江地方中共党组织250
第二节 中共八路军驻韶关办事处支部251
第三节 中共(后)北江特委252
第四节 中共广东省委253
第二章 新中国成立后至建区前中共党组织254
第一节 中共武江城区党组织254
第二节 中共韶关市郊区党组织256
第三章 中共韶关市武江区委员会258
第一节 机构设置258
第二节 区党员代表大会259
第三节 区委重要会议263
第四节 区委重大决策265
第五节 组织建设268
第六节 思想理论建设273
第七节 精神文明建设275
附:文明村选介277
第八节 统一战线277
第九节 其他党务278
第四章 纪检监察281
第一节 机构设置281
第二节 廉政教育283
第三节 纠正不正之风285
第四节 惩治腐败287
第七篇 人民代表大会288
第一章 代表选举与代表罢免288
第一节 代表选举程序288
第二节 区人大代表选举288
第三节 代表资格审查291
第四节 代表名额构成292
第五节 代表罢免292
第二章 区人民代表大会293
第一节 代表会议293
第二节 大会议案297
第三章 区人大常委会297
第一节 机构设置297
第二节 区人大常委会人员构成298
第三节 决定重要事项300
第四节 议案办理301
第五节 执法检查302
第六节 重要活动303
第七节 乡镇人大306
第八篇 人民政府308
第一章 区人民政府308
第一节 机构设置308
第二节 重要施政310
第三节 政府法制319
第四节 外事、侨务319
第二章 民政320
第一节 机构设置320
第二节 基层政权建设320
第三节 优抚与退伍安置324
第四节 救济与福利329
第五节 社会最低生活保障331
第六节 婚姻登记331
第七节 社团管理333
第八节 殡葬改革334
第九篇 人民政协·民主党派336
第一章 区政协336
第一节 机构设置·会议制度336
第二节 历届区政协委员会337
第三节 主要活动342
第二章 民主党派345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345
第二节 中国民主同盟346
第三节 中国民主促进会347
第四节 中国民主建国会348
第五节 中国农工民主党349
第六节 九三学社349
第十篇 群众团体351
第一章 工会351
第一节 机构设置351
第二节 主要活动351
第二章 共青团352
第一节 机构设置352
第二节 代表大会353
第三节 主要活动353
第三章 妇女组织354
第一节 机构设置354
第二节 代表大会355
第三节 主要活动355
第四章 科学技术协会357
第一节 机构设置与代表大会357
第二节 主要活动358
第五章 残疾人联合会359
第一节 机构设置与代表大会359
第二节 主要工作360
第六章 归国华侨联合会360
第一节 机构设置与代表大会360
第二节 主要活动361
第七章 工商业联合会361
第一节 机构设置与代表大会361
第二节 主要活动362
第八章 个体劳动者、私营企业者协会363
第一节 区个体劳动者协会363
第二节 区私营企业者协会363
第九章 海外联谊会364
第一节 机构设置364
第二节 主要活动364
第十一篇 人事·劳动365
第一章 人事365
第一节 机构设置365
第二节 人事制度改革365
第三节 干部队伍367
第四节 干部管理369
第五节 干部工资福利372
第六节 干部离(退)休374
第二章 劳动375
第一节 机构设置375
第二节 劳动制度改革375
第三节 劳动就业376
第四节 职工工资福利378
第五节 劳动保险380
第六节 劳动保护与安全生产381
第十二篇 政法383
第一章 政法委员会383
第一节 机构设置383
第二节 主要政务383
第二章 公安384
第一节 机构设置384
第二节 政治案件侦查385
第三节 刑事案件侦查386
第四节 治安管理387
第五节 户口管理390
第六节 交通消防管理391
第三章 检察392
第一节 机构设置392
第二节 刑事检察393
第三节 法纪检察394
第四节 监所检察395
第五节 控告申诉检察397
第六节 民事行政检察397
第七节 反贪工作398
第四章 审判400
第一节 机构设置400
第二节 审判制度401
第三节 刑事审判401
第四节 民事审判404
第五节 经济审判407
第六节 行政审判408
第七节 审判监督408
第八节 案件执行409
第五章 司法行政411
第一节 机构设置411
第二节 人民调解411
第三节 法律服务412
第四节 法制宣传414
第十三篇 军事415
第一章 地方武装与军事设施415
第一节 地方武装415
第二节 军事设施419
第二章 驻军、兵事420
第一节 驻军(警)420
第二节 兵事421
第三章 兵役426
第一节 兵役制度426
第二节 兵员征集428
第四章 民兵与预备役429
第一节 民兵429
第二节 预备役432
第五章 人民防空433
第一节 机构设置433
第二节 防空设施433
第三节 防空警报433
第十四篇 农业435
第一章 农村体制改革435
第一节 机构设置435
第二节 农业发展概况435
第三节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437
第四节 基层经济管理体制438
第五节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438
第六节 农村经营管理439
第七节 农村流通与社会化服务440
第二章 农业生产440
第一节 蔬菜生产440
第二节 水稻生产446
第三节 经济作物447
第四节 农业机械448
第五节 韶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简介449
第三章 林业449
第一节 机构设置449
第二节 生产与产业开发452
第三节 资源及保护454
第四节 花卉、水果458
第五节 韶关市林业科学研究所简介460
第四章 畜牧·水产461
第一节 畜牧生产与种苗繁殖461
第二节 水产养殖与种苗孵化464
第三节 专业户·养殖场466
第五章 水利468
第一节 机构设置468
第二节 水利建设468
第三节 水资源管理与水土保持470
第四节 蓄水471
第五节“三防”建设480
第十五篇 工业482
第一章 个体私营工业482
第一节 建区前概况482
第二节 建区后概况483
第三节 区私营(民营)企业选介483
第二章 区街工业486
第一节 区属工业486
第二节 主要区属工业简介488
第三节 街道工业491
第四节 工业效益492
第三章 乡镇企业495
第一节 发展概况495
第二节 管理体制496
第三节 企业结构497
第四节 企业效益499
第四章 驻区工业500
第一节 发展概况500
第二节 驻区工业选介502
第三节 驻区工业退出和转制507
第十六篇 商业509
第一章 发展概况509
第一节 建区前商业509
第二节 建区后商业510
第二章 城区商业512
第一节 国有商业512
第二节 集体商业513
第三节 个体私营商业513
第四节 市场515
第三章 农村商业518
第一节 发展概况518
第二节 农贸市场519
第十七篇 招商引资 外经外贸520
第一章 招商引资520
第一节 改善投资环境520
第二节 政策措施521
第三节 招商引资活动523
第二章 外经外贸525
第一节 机构设置525
第二节 引进外资项目525
第三节 三资企业528
第四节 进出口贸易530
第三章 建立开发区532
第一节 华园开发区532
第二节 桃源居开发区532
第三节 芙蓉开发区533
第四节 武江科技工业园533
第十八篇 财税·金融535
第一章 财政535
第一节 财政体制改革535
第二节 财政收入537
第三节 财政支出539
第四节 财政管理监督541
第五节 乡镇财政建设546
第二章 税务547
第一节 机构设置547
第二节国税547
第三节 地税552
第三章 金融556
第一节 武江城市信用社556
第二节 红星农村合作基金会559
第三节 驻区金融机构560
第四节 驻区金融机构设备567
第五节 驻区金融业务概况568
第六节 驻区金融整顿573
第四章 保险575
第一节 机构设置575
第二节 养老保险577
第三节 医疗保险577
第四节 人寿保险577
第五节 财产保险578
第五章 证券·彩票578
第一节 证券578
第二节 彩票579
第十九篇 经济管理581
第一章 计划管理581
第一节 机构设置581
第二节 计划编制581
第三节 计划执行586
第四节 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管理588
第二章 统计管理590
第一节 机构设置590
第二节 统计调查590
第三节 报表编制591
第四节 统计资料汇编594
第三章 工商行政管理595
第一节 机构设置595
第二节 市场监督管理596
第三节 企业登记管理598
第四节 商标与广告管理599
第五节 经济合同管理608
第六节 经济监察609
第七节 消费者权益管理610
第八节 个体、私协管理611
第四章 物价管理611
第一节 机构设置611
第二节 管理原则611
第三节 价格管理612
第四节 物价监督613
第五节 非商品收费管理614
第五章 审计监督614
第一节 机构设置614
第二节 审计体系615
第三节 审计实绩616
第六章 国土管理618
第一节 机构设置618
第二节 土地使用制度改革618
第三节 地籍管理619
第四节 基本农田保护与复垦开发620
第五节 建设用地管理621
第六节 土地监察622
第七章 矿产开采与管理623
第一节 矿产开采概况623
第二节 矿产开采管理625
第三节 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626
第二十篇 教育627
第一章 教育管理627
第一节 机构设置627
第二节 学校管理627
第二章 教育结构629
第一节 幼儿教育629
第二节 小学教育630
第三节 中学教育637
第四节 中等专业教育642
第五节 高等学历教育644
第六节 成人教育647
第七节 特殊教育648
第三章 教学研究649
第一节 机构设置649
第二节 教学改革649
第三节 考核制度改革650
第四章 教师队伍651
第一节 队伍状况651
第二节 师资培训653
第三节 工资待遇653
第五章 经费·设施654
第一节 教育经费654
第二节 教育设施657
第六章 办学体制659
第一节 公办学校659
第二节 企业办学校660
第三节 社会办学校660
第二十一篇 科技·文化·体育661
第一章 科学技术661
第一节 机构设置661
第二节 科技队伍663
第三节 科技活动663
第四节 科普成果665
第二章 文化667
第一节 机构设置667
第二节 文化场所668
第三节 文化活动671
第四节 文化市场672
第五节 图书675
第三章 新闻广播电影电视676
第一节 新闻报道676
第二节 广播677
第三节 电影678
第四节 电视679
第四章 档案·方志679
第一节 机构设置679
第二节 档案管理680
第三节 档案馆藏681
第四节 档案利用与编研681
第五节 档案教育与目标管理682
第六节 现行文件利用683
第七节 韶关市城建档案馆简介683
第八节 方志工作684
第五章 体育686
第一节 机构设置686
第二节 体育设施686
第三节 群众体育687
第四节 竞技体育690
第二十二篇 医疗卫生693
第一章 机构设置693
第一节 行政机构693
第二节 区属医疗单位693
第三节 驻区医院·医学院697
第二章 卫生防疫与妇幼保健704
第一节 卫生防疫704
第二节 妇幼保健707
第三章 医政·药政708
第一节 医政708
第二节 药政709
第三节 药店选价709
第四章 医疗710
第一节 中医710
第二节 西医711
第三节 护理713
第四节 医疗下乡714
第五章 医疗制度715
第一节 公费医疗715
第二节 合作医疗715
第三节 干部子女自费统筹医疗716
第六章 爱国卫生运动716
第一节 机构设置716
第二节 除害防病717
第三节 改水改厕718
第二十三篇 旅游·饮食·服务719
第一章 旅游业719
第一节 旅游资源719
第二节 景点开发719
第三节 旅游管理721
第二章 饮食业722
第一节 建区前概况722
第二节 建区后概况722
第三章 旅馆业724
第一节 发展概况724
第二节 主要宾馆简介727
第四章 服务业729
第一节 传统服务业729
第二节 新兴服务业732
第二十四篇 社会生活734
第一章 民风民俗734
第一节 岁时民俗734
第二节 礼仪习俗739
第三节 生活习俗742
第四节 旧风劣俗750
第二章 姓氏752
第一节 姓氏录752
第二节 姓氏分布753
第三章 方言757
第一节 方言分布757
第二节 客家方言758
第三节 其他方言775
第四章 人民生活785
第一节 农民生活785
第二节 城镇居民生活786
第三节 小康村建设787
第四节 老年人生活788
第五章 民族·宗教789
第一节 民族789
第二节 宗教790
第二十五篇 文物793
第一章 遗址·墓葬793
第一节 文化遗址793
第二节 古墓葬795
第三节 石刻796
第二章 古建筑·出土文物797
第一节 庙宇祠堂797
第二节 古楼798
第三节 出土文物799
第三章 革命文物801
第一节 革命旧址801
第二节 革命烈士纪念碑803
第二十六篇 人物805
第一章 人物传805
第二章 人物简介813
第三章 人物表816
第一节 革命烈士英名表816
第二节 先进人物表823
第三节 区外武江籍名人录825
附录826
一、广东省政府批复826
二、关于市辖区管理权限暂行规定的通知826
三、关于发展对外经济优惠政策的若干规定829
四、关于印发《武江区机关工作人员行为规范》的通知831
五、印发《武江区招商引资工作若干规定》的通知832
六、国务院关于同意广东省调整韶关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835
七、转发国务院关于同意广东省调整韶关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836
八、武江区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836
九、古诗歌840
十、古散文854
十一、2004年省、市驻区主要单位一览表861
表格索引868
修志始末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