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基础化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吴华,董宪武主编;刘强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7122028844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33页
- 文件大小:91MB
- 文件页数:344页
- 主题词:化学-高等学校:技术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基础化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无机及分析化学篇2
第一章 溶液和胶体2
第一节 溶液2
一、溶液的一般概念2
二、溶液组成的若干表示方法2
三、溶液组成之间的相互换算4
第二节 稀溶液的依数性5
一、溶液的蒸气压下降5
二、渗透压7
三、溶液沸点上升和凝固点下降8
第三节 胶体9
一、分散系9
二、胶体的性质10
三、胶体的结构11
四、胶体的破坏12
五、胶体的应用12
本章小结12
习题13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15
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率15
一、化学反应速率表示方法15
二、活化能与碰撞理论16
三、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17
第二节 化学平衡19
一、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19
二、实验平衡常数20
三、标准平衡常数21
第三节 化学平衡的移动22
一、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22
二、吕·查德里原理及其实践意义24
本章小结24
习题25
第三章 原子结构与分子结构27
第一节 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27
一、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理论描述27
二、核外电子运动状态29
三、原子轨道的近似能级图32
四、核外电子排布规则33
五、核外电子的排布34
第二节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系34
一、元素性质呈现周期性的内在原因34
二、周期与族的划分35
三、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36
第三节 物质的形成39
一、离子键39
二、共价键40
三、金属键44
第四节 分子间力和氢键45
一、分子的极性和电偶极矩45
二、分子间力的种类和特点46
三、氢键47
四、分子间力和氢键对物质的物理性质的影响47
本章小结48
习题48
知识拓展 反物质——宇宙中还有一个“反地球”吗?49
第四章 滴定分析法概论51
第一节 滴定分析法概述51
一、滴定分析法原理51
二、滴定分析法的特点52
三、滴定分析法的类型52
四、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52
五、滴定分析方式52
六、基准物质和标准溶液53
第二节 误差的基本知识54
一、误差的分类及产生原因54
二、误差的表示方法55
第三节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58
一、有效数字58
二、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58
本章小结59
习题60
第五章 电解质溶液和解离平衡62
第一节 电解质的解离平衡62
一、强电解质62
二、弱电解质63
第二节 缓冲溶液67
一、缓冲溶液及其组成67
二、缓冲作用的原理68
三、缓冲溶液的pH计算68
四、缓冲溶液的配制69
五、缓冲溶液在生物科学中的作用69
第三节 盐的水解70
一、盐的水解概念和类型70
二、水解平衡和水解常数70
三、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72
本章小结73
习题74
知识拓展 生物体液如何维持酸碱平衡75
第六章 酸碱质子理论和酸碱滴定法77
第一节 酸碱质子理论77
第二节 酸碱指示剂79
一、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79
二、酸碱指示剂变色范围80
三、混合指示剂81
第三节 强酸(碱)滴定强碱(酸)81
一、滴定过程中pH计算和滴定曲线81
二、pH的滴定突跃范围和指示剂的选择82
第四节 强碱(酸)滴定一元弱酸(碱)83
一、滴定过程中pH的计算和滴定曲线83
二、pH的突跃范围和指示剂的选择84
第五节 多元弱酸(碱)的滴定85
一、多元弱酸的滴定85
二、多元弱碱的滴定85
第六节 酸碱滴定法应用示例86
一、直接滴定法86
二、间接滴定法87
第七节 酸碱滴定分析计算的根据88
一、滴定剂与待测组分的计量关系88
二、物质的量与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88
三、溶质物质的量与溶液浓度之间的关系88
四、溶质物质的量、溶液浓度与待测物质质量分数之间的关系88
本章小结90
习题90
知识拓展 定点突变91
第七章 沉淀溶解平衡和沉淀滴定法92
第一节 沉淀溶解平衡92
一、沉淀溶解平衡92
二、溶度积规则93
三、溶度积常数规则的应用93
四、溶度积和溶解度的相互换算94
第二节 沉淀滴定法95
一、沉淀滴定法原理95
二、沉淀滴定法及其指示剂的选择95
三、沉淀滴定法的应用97
本章小结98
习题98
第八章 氧化还原反应和氧化还原滴定法100
第一节 氧化还原反应100
一、氧化数100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101
三、常用的氧化剂和还原剂101
四、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102
第二节 氧化还原滴定法简介104
一、氧化还原滴定法原理104
二、氧化还原指示剂104
三、常用氧化还原滴定法及应用105
本章小结108
习题108
知识拓展 新型储氢技术109
第九章 配位平衡和配位滴定法110
第一节 配位化合物110
一、配位化合物的定义及组成110
二、配合物的命名112
三、螯合物112
第二节 配位化合物解离平衡112
一、配位化合物在水溶液中的解离平衡及其影响因素112
二、稳定常数、不稳定常数及有关计算113
三、配位化合物解离平衡的移动及其意义114
第三节 配位滴定法116
一、配位滴定法原理116
二、配位滴定法指示剂选择116
三、影响滴定突跃的因素117
四、配位滴定中酸度的控制118
第四节 金属指示剂119
一、金属指示剂的作用原理119
二、金属指示剂应具备的条件119
三、使用金属指示剂应注意的问题119
四、常用金属指示剂120
本章小结121
习题121
第十章 吸光光度法123
第一节 光的性质及物质对光的吸收定律123
一、吸光光度法的特点123
二、光的性质123
三、光的选择性吸收及溶液的呈色124
四、光的吸收定律124
第二节 比色法与分光光度法126
一、目视比色法126
二、光电比色法126
三、分光光度法127
第三节 吸光光度法的应用实例127
一、磷的测定127
二、高含量组分的测定方法——示差法127
本章小结128
习题128
知识拓展 分光光度法测定蛋白质含量129
有机化学篇132
第十一章 开链烃132
第一节 有机化合物概述132
一、有机化合物132
二、有机化学的产生和发展132
三、有机化合物的分类133
第二节 烷烃133
一、烷烃的同系列和同分异构现象134
二、烷烃的命名135
三、烷烃的结构136
四、烷烃的物理性质137
五、烷烃的化学性质138
六、自然界的烷烃139
第三节 烯烃139
一、乙烯的结构139
二、烯烃的异构和命名139
三、烯烃的物理性质140
四、烯烃的化学性质141
五、自然界中的烯烃143
第四节 炔烃143
一、乙炔的结构143
二、炔烃的异构和命名143
三、炔烃的物理性质143
四、炔烃的化学性质144
第五节 二烯烃145
一、二烯烃的分类和命名145
二、1,3-丁二烯的结构146
三、共轭二烯烃的化学性质146
四、异戊二烯和橡胶147
本章小结147
习题148
知识拓展 能成为爆炸物的立方烷衍生物——八硝基立方烷149
第十二章 环烃150
第一节 脂环烃150
一、环烷烃的异构现象和命名150
二、环丙烷的结构151
三、环烷烃的物理性质151
四、环烷烃的化学性质151
第二节 单环芳烃152
一、芳烃的结构分类152
二、苯分子的结构152
三、单环芳烃的异构现象与命名153
四、芳烃的物理性质154
五、单环芳烃的化学性质155
六、苯环的取代基定位规律157
第三节 稠环芳烃158
一、稠环芳烃的结构158
二、萘的化学性质158
本章小结159
习题160
第十三章 卤代烃161
第一节 卤代烃分类和命名161
一、卤代烃的分类161
二、卤代烃的命名161
第二节 卤代烃的物理性质162
第三节 卤代烃的化学性质162
一、卤原子的取代反应163
二、消除反应163
三、与金属反应164
第四节 重要的卤代烃164
一、三氯甲烷164
二、四氯化碳165
三、氯乙烯及聚氯乙烯165
本章小结165
习题165
知识拓展 卤代有机化合物和环境166
第十四章 醇、酚、醚167
第一节 醇167
一、醇的分类和命名167
二、醇的物理性质168
三、醇的化学性质169
四、重要的醇171
第二节 酚172
一、酚的命名172
二、酚的物理性质172
三、酚的化学性质172
四、重要的酚174
第三节 醚175
一、醚的命名175
二、醚的物理性质176
三、醚的化学性质176
本章小结176
习题177
知识拓展 呼吸分析检测器178
第十五章 醛、酮和醌179
第一节 醛、酮179
一、醛、酮的分类和命名179
二、醛、酮的物理性质180
三、醛、酮的化学性质181
四、重要的醛和酮186
第二节 醌186
一、醌的结构和命名186
二、醌的物理性质187
三、醌的化学性质187
四、自然界的醌188
本章小结188
习题189
第十六章 羧酸及其衍生物和取代酸191
第一节 羧酸191
一、羧酸的分类和命名191
二、羧酸的物理性质192
三、羧酸的化学性质193
四、重要的羧酸196
第二节 羧酸衍生物197
一、羧酸衍生物的命名197
二、羧酸衍生物的物理性质198
三、羧酸衍生物的化学性质198
四、重要的羧酸衍生物199
第三节 取代酸199
一、羟基酸200
二、羰基酸202
本章小结203
习题203
知识拓展 草酸的毒性204
第十七章 旋光异构205
第一节 物质的旋光性205
一、偏振光和旋光性205
二、旋光度和比旋光度206
第二节 旋光性和分子结构的关系207
一、手性和手性分子207
二、对称因素与手性碳原子207
第三节 含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旋光异构208
一、含一个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旋光异构208
二、旋光异构构型的确定和表示方法209
三、含两个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旋光异构211
四、旋光异构体的性质和生理功能212
本章小结212
习题212
知识拓展 旋光异构现象与路易·巴斯德213
第十八章 含氮和含磷有机化合物214
第一节 胺214
一、胺的分类和命名214
二、胺的物理性质215
三、胺的化学性质215
四、重要的胺217
第二节 酰胺218
一、酰胺的结构和命名218
二、酰胺的物理性质218
三、酰胺的化学性质218
四、碳酸的衍生物219
第三节 含磷有机化合物220
一、含磷有机化合物的主要类型220
二、含磷有机农药简介220
本章小结221
习题222
知识拓展 N-亚硝基二烷基胺的致癌性222
第十九章 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224
第一节 杂环化合物224
一、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224
二、杂环化合物的结构225
三、杂环化合物的化学性质226
四、重要的杂环化合物及其衍生物228
第二节 生物碱230
一、生物碱概述230
二、生物碱的一般性质231
三、重要的生物碱231
本章小结233
习题234
知识拓展 烟草的化学成分及吸烟的危害235
第二十章 碳水化合物236
第一节 碳水化合物概述236
第二节 单糖237
一、单糖的结构及构型237
二、单糖的性质239
三、重要的单糖242
第三节 二糖243
一、还原性二糖243
二、非还原性二糖244
第四节 多糖245
一、淀粉245
二、糖原246
三、纤维素247
四、半纤维素247
五、果胶物质247
本章小结248
习题248
知识拓展 让血库里的血全是O型249
第二十一章 油脂和类脂化合物250
第一节 油脂250
一、油脂的存在和用途250
二、油脂的化学组成和结构251
三、油脂的性质252
第二节 类脂254
一、磷脂254
二、蜡255
第三节 乳化作用与表面活性剂255
一、肥皂的组成及乳化作用255
二、表面活性剂256
本章小结257
习题257
第二十二章 氨基酸、蛋白质259
第一节 氨基酸259
一、氨基酸的结构、分类和命名259
二、氨基酸的物理性质261
三、氨基酸的化学性质261
第二节 蛋白质263
一、蛋白质的元素组成与分类263
二、蛋白质的结构264
三、蛋白质的性质266
本章小结268
习题268
知识拓展 基因芯片269
实验篇272
第一部分 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272
一、化学实验的一般规则272
二、实验室安全和事故的处理272
三、实验预习、记录和报告273
第二部分 常用实验仪器介绍274
第三部分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280
一、玻璃仪器的洗涤干燥280
二、试剂的取用规则281
三、滴定分析操作技术282
四、结晶技术284
五、固液分离技术285
六、有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288
第四部分 基础化学常用仪器的使用293
一、天平293
二、分光光度计297
第五部分 学生实验300
实验一 玻璃仪器的加工和塞子钻孔300
实验二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304
实验三 电解质溶液306
实验四 盐酸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307
实验五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309
实验六 混合碱中Na2CO3、NaHCO3含量的测定310
实验七 铵盐中含氮量的测定311
实验八 生理盐水中氯化钠含量的测定313
实验九 高锰酸钾溶液浓度的标定314
实验十 土壤腐殖质含量的测定315
实验十一 双氧水中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317
实验十二 水的硬度的测定317
实验十三 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铁含量319
实验十四 土壤中全磷的测定320
实验十五 乙酸乙酯的制备技术322
实验十六 乙酰水杨酸的制备技术323
实验十七 乙酰苯胺的制备技术324
实验十八 茶叶中咖啡因的提取326
实验十九 50%乙醇分馏技术327
附录329
一、一些重要的物理常数329
二、一些弱电解质的解离常数329
三、常用缓冲溶液的pH范围329
四、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298K)329
五、配离子的标准稳定常数(298K)330
参考文献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