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物理海洋学 第2卷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日)高野健之,(日)川合英夫著;涂仁亮等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13031·2866
- 出版时间:1985
- 标注页数:345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35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物理海洋学 第2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 录2
第一编大洋环流2
高野健三2
第1章海水的流动2
1.1海流的实况2
1.1.1大洋环流和海流2
1.1.2海流的定义3
1.1.3海流的分布4
1.1.4海流的变化6
1.2.1科氏力10
1.2力的平衡10
1.2.2惯性振动14
1.2.3地转流16
1.2.4地转流近似19
1.3求流速的方法20
1.3.1根据密度分布求流速的方法20
1.3.2使用海流计测定流速的方法22
1.3.3用海流计测定的速度和地转流速度26
1.3.4新的观测方法31
1.4海流的成因36
1.4.1热量36
1.4.2盐度44
1.4.3风应力49
1.4.4其它方面51
第2章大洋环流的理论基础52
2.1基础方程式52
2.1.1球坐标和直角坐标52
2.1.2运动方程式53
2.1.3连续方程式57
2.1.4状态方程式59
2.2由基础方程式容易得出的几个关系式60
2.2.1再论地转流60
2.2.2漂流63
2.2.3地转流、漂流的辐散与辐合67
2.2.4准地转流71
2.3早期大洋环流理论73
2.3.1流速的垂直积分(体积输送)73
2.3.2风生大洋环流的线性理论77
2.3 3理论计算和观测结果的比较84
2.3.4对早期大洋环流理论的几点补充86
2.4大洋环流理论的发展87
2.4.1风生大洋环流理论的缺陷87
2.4.2多层模型94
2.4.3海流的弯曲96
2.4.4大洋环流的长期变动100
3.1对三度空间大洋环流理论的探讨104
3.1.1新动态104
3.1.2热盐环流104
第3章 三度空间的大洋环流104
3.1.3热盐环流理论的起源106
3.2深层水温等的分布107
3.2.1盐度的水平分布107
3.2.2水温的水平分布109
3.2.3氧的水平分布109
3.2.4流的速度110
3.3.1摸拟实验111
3.3深层大洋环流的模型111
3.3.2涌升、沉降产生的环流112
3.3.3深层大洋环流的强度113
3.3.4海冰115
3.4水温等的垂直分布和涌升116
3.4.1水温的垂直分布116
3.4.214C的垂直分布116
3.4.3226Ra的垂直分布117
3.4.4氧的垂直分布117
4.1.3计算方法119
4.1.2计算原理119
4.1.1数值分析的涵义119
4.1数值分析119
第4章数值分析119
4.1.4数值分析的优点120
4.2大洋环流的数值分析121
4.2.1正压成分121
4.2.2热量产生的大洋环流122
4.2.3由热量和风的作用产生的大洋环流122
4.2.4数值分析的进展122
4.3海-气相互作用124
4.3.1相互作用124
4.3.2海冰的作用125
4.3.3大气、大洋环流126
4.3.4季节变化127
4.4研究大洋环流的目的128
4.4.1海流的变动128
4.4.2海况预报和长期预报129
4.4.3环境保护和环境改造129
4.4.4水团分析130
结束语130
参考文献132
1.1 海洋及海洋科学所具有的特殊条件140
第1章海况学的综合分析方法140
川合英夫140
第二编黑潮和亲潮的海况学140
1.2探险方法142
1.3气候海洋学方法142
1.4天气海洋学方法143
1.5两种方法和现象尺度的关系145
第2章 黑潮和亲潮的结构及名称147
2.1 黑潮和亲潮的梗概结构147
2.1.1 黑潮和亲潮所包含的海流和海水的双重意义147
2.1.2黑潮流系和亲潮流系149
2.1.3海域的划分153
2.2.1主要的锋和水域154
2.2细部结构154
2.2.2次黑潮锋157
2.2.3暖核158
2.2.4内侧低温带、外侧低温带和冷核159
2.2.5亲潮第一和亲潮第二入侵162
2.2.6津轻暖流163
2.2.7扰动水域和涡163
2.3断面结构165
2.3.1断面的位置和作图方法165
2.3.2海面流速167
2.3.3流速断面169
2.3.4бT(热比容偏差)断面175
2.3.5水温断面176
2.3.6盐度断面179
2.3.7含氧量断面180
第3章黑潮和亲潮海流形态的演变182
3.1相互交织型183
3.2树枝状分流型184
3.3伴有条带和涡流的双锋型188
3.4湍流分离型191
3.5缠结的蔓藤花纹图案193
3.6变形多支海流194
第4章气候海洋学方法197
4.1海水特性199
4.1.1北太平洋热带水201
4.1.2北太平洋副热带型水202
4.1.3西北太平洋中央水206
4.1.4原始亲潮水210
4.1.5北太平洋中层水和冷间水213
4.1.6 T-S关系的比较215
4.2季节变化220
4.2.1海面水温220
4.2.2四个水柱的温、盐结构225
4.2.3暖核的水温235
4.2.4流速和流量236
4.3流轴和锋的水温指标237
4.3.1黑潮流轴的水温指标和流速239
4.3.2亲潮锋和对马暖流轴的水温指标246
第5章综观方法249
5.1综观方法的情报体系249
5.2时空观测点的布设方法(观测时间差无关紧要时)251
5.2.1 Fofonoff基准251
5.2.2观测层深度的选定252
5.2.3平面上观测点的布设252
论260
5.2.4时间间隔和空间间隔的关系——稳定计算理260
5.3时空观测点的配置方法(观测时间差影响大局时)263
5.3.1移动速度263
5.3.2同时性条件267
5.3.3观测点的取舍269
5.3.4调查船行进方向的确定270
5.3.5时间间隔和空间间隔的关系273
5.4水平移动速度的计算——短期变动277
5.4.1国际地球物理年(IGY)黑潮锋调查277
5.4.2大型暖水块的分离过程280
5.4.3水平移动速度的计算概要286
5.5超短期变动现象287
第6章黑潮流径的弯曲和长期变动289
6.1东海289
6.2日本以南海区292
6.2.1冬季的黑潮流径在都井岬东南海域的离岸情292
况292
6.2.2本州南部沿岸冷水块的类型296
6.2.3冷水块生成说——弯曲东迁302
6.2.4冷水块生成说——中层水上浮304
6.2.5流速的长期变动同弯曲的关系307
6.3.1黑潮流径的弯曲309
6.3 日本东北海区309
6.3.2黑潮延续体在日本近海区域的长期变动312
6.3.3黑潮延续体在外洋区域的长期变动316
6.3.4黑潮水域和亲潮水域的变动316
6.4北太平洋海流过渡区域317
6.5黑潮流轴位置的等级划分323
第7章 结论——通向渔业水文学的桥梁327
7.1水产研究的两个发展方向和环境研究的作用327
7.2对海洋生物、非生物环境的各种确定方法329
7.3为什么必须把海洋环境作为结构环境来研究330
参考文献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