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论
  • 崔焕青主编 著
  • 出版社: 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181424
  • 出版时间:1988
  • 标注页数:457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47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1

第一篇 总论25

第一章 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阶段25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阶段的划分25

一 社会主义经济的产生25

二 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经济的设想29

三 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阶段的划分标志31

第二节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33

一 落后的社会生产34

二 商品经济不发达36

三 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多元结构36

四 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形式并存40

五 全面改革41

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42

第三节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和发展战略42

二 经济发展战略44

第二章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模式47

第一节 经济模式及其划分47

一 经济模式49

二 经济模式的内容51

第二节 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类型53

一 几种理论模式53

二 现实中的几种模式63

第三节 中国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选择67

一 中国传统经济体制分析67

二 目标模式选择69

三 模式转换中的摩擦与协调73

四 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关系76

一 商品经济是历史发展的必经阶段79

第一节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79

第二篇 社会主义生产过程79

第三章 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79

二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的发展82

三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的原因85

四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特点88

五 充分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重大意义90

第二节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92

一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有计划发展92

二 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的内在统一94

三 社会主义经济中价值规律的作用96

第三节 建立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98

一 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理论依据98

二 新旧体制转换时期计划与市场的二元调节101

三 新的经济运行机制103

四 新的经济运行机制的实现条件107

第四章 社会主义生产的实质110

第一节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110

一 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110

二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内涵111

三 有计划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特点115

第二节 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119

一 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手段119

二 生产目的和实现手段的关系122

三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124

第三节 社会主义经济效益127

一 讲求经济效益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127

二 微观经济效益和客观经济效益132

一 社会主义企业的性质和地位136

第五章 社会主义企业和企业体制136

第一节 社会主义企业的地位和作用136

二 社会主义企业的作用139

第二节 社会主义企业的资金140

一 资金的来源和构成140

二 社会主义企业资金的循环和周转145

三 提高资金使用效果147

第三节 企业体制148

一 我国企业管理体制的沿革148

二 国家对企业的管理体制151

三 企业相互之间的横向联合156

四 企业内部体制158

第一节 经营机制163

一 经营机制的前提:“两权”配置方式163

第六章 企业经营机制163

二 经营机制的内涵166

三 经营机制的外部环境173

第二节 经营机制的转变过程175

一 行政分权:机制转变的先声175

二 放权让利:机制转变的初始阶段177

三 承包租赁:机制转变的发展阶段179

第三节 新经营机制的多种具体形式181

一 经营方式多样化181

二 自主经营和联合兼并185

第七章 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188

第一节 社会再生产和产业结构188

一 社会主义的社会再生产188

二 产业结构192

三 我国产业结构现状和趋势195

第二节 产业政策199

一 产业政策概述199

二 产业结构政策202

三 产业组织政策206

第三节 经济增长210

一 经济增长制约因素210

二 经济增长的波动212

三 经济波动分析的几点启示216

第三篇 社会主义流通过程219

第八章 社会主义流通219

第一节 社会主义商品流通219

一 社会主义商品流通的性质和特点219

二 社会主义商品流通的地位和作用221

三 社会主义商品流通的形式和体制224

第二节 社会主义货币流通228

一 社会主义货币的本质和职能228

二 社会主义货币流通的特点和渠道230

三 社会主义货币流通规律231

第三节 社会主义信贷和银行233

一 社会主义信贷的必要性及其作用233

二 社会主义信贷资金的供给和需求235

三 社会主义利息237

四 社会主义银行和银行体制238

第九章 社会主义市场体系243

第一节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必要性243

一 破除僵化的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传统经济体制,要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系243

二 建立有计划商品经济管理体制,要求培育社会主义市场体系244

三 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目的,要求培育完善的市场体系246

四 生产力不平衡,要求培育多种市场相互交织的市场体系247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结构248

一 商品市场248

二 金融市场252

三 劳务市场255

四 技术与信息市场259

五 房地产市场261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功能、机制和特点264

一 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功能264

二 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运行机制266

三 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特点267

第四节 国家对市场体系的调节269

一 国家调节市场的必要性269

二 国家调节市场的内容270

三 国家调节市场的理想模式--参数控制模式271

四 国家调节市场发育273

第十章 社会主义价格275

第一节 价格275

一 成本、盈利和价格构成275

二 价格的基础和依据276

三 价格是重要的经济杠杆278

第二节 价格体系279

一 价格体系的含义和实质279

二 比价体系281

三 差价体系284

第三节 价格改革287

一 价格体系改革的必要性287

二 价格改革的方向290

三 价格管理体制改革291

一 经济机制的含义295

第十一章 健全社会主义市场机制295

第一节 市场机制概述295

二 市场机制的特点及功能298

第二节 竞争机制300

一 竞争机制的概念300

二 竞赛和竞争301

三 竞争机制的展开303

四 竞争机制作用的条件305

第三节 价格机制307

一 价格机制及其作用条件307

二 价格调节供求309

三 价格调节生产和投资311

四 价格调节资源配置312

五 价格的调节和被调节313

一 信贷利率机制调节总供给和总需求315

第四节 信贷利率机制315

二 信贷利率机制调节生产和投资316

三 信贷利率机制的作用得以发挥的条件317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经济与世界市场320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是对外开放型经济320

一 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320

二 社会主义国家对外经济关系发展的内部动因322

三 社会主义国家对外经济关系发展的外部条件325

第二节 对外经济关系的主要形式327

一 对外贸易327

二 引进先进技术333

三 利用外资335

四 劳务合作与劳务输出339

一 经济特区341

第三节 对外开放的格局341

二 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和沿海开放区,发展外向型经济345

第四篇 社会主义分配过程351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351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分配过程351

一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及其数量决定351

二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356

三 财政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作用360

第二节 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关系364

一 社会主义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关系364

二 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关系的原则367

三 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分配关系369

第三节 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积累和消费的关系370

一 社会主义积累和消费的关系370

二 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关系的原则372

第十四章 个人消费品的按劳分配376

第一节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经济规律376

一 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376

二 按劳分配规律的内容和要求379

三 按劳分配的性质和作用381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的特点383

一 马克思设想的按劳分配383

二 现阶段按劳分配的特点386

三 现阶段个人消费品分配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390

第三节 按劳分配的实现392

一 按劳分配的实现过程及其影响因素392

二 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395

三 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398

一 贯彻按劳分配必须克服平均主义400

第四节 按劳分配与一部分人先富起来400

二 鼓励诚实劳动,合法经营的人先富,促进共同富裕402

第五篇 社会主义的消费过程405

第十五章 社会主义消费405

第一节 社会主义消费的性质及其经济作用405

一 社会主义消费的性质405

二 社会主义消费的经济作用408

第二节 社会主义消费者行为的特点411

一 影响消费行为的因素412

二 消费者行为的模式特点414

二 综合运用经济杠杆417

第三节 社会主义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418

一 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消费水平418

二 消费结构及发展趋势422

三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消费模式428

一 社会主义国家领导和调节经济的必要性433

第六篇 社会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节433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433

第十六章 社会主义国家对国民经济的宏观领导和调节433

二 政府所有权职能与调控职能分开435

三 新旧体制更替与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职能的转换437

第二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节体系439

一 社会主义国家管理经济的“四个系统”和“四个手段”439

第三节 国民经济总量平衡449

一 总供给和总需求449

二 总供给约束和总需求过度450

三 控制需求,改善供给,争取国民经济总量平衡454

后记45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