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创新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甘华鸣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 ISBN:7507820025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413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434页
- 主题词:创造性思维(学科: 研究生) 创造性思维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创新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创新策略基础3
第一章 问题与创造3
一、问题及其要素3
二、问题的类型4
三、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8
四、创造10
二、创造策略的构成12
一、创造策略模式12
第一节 创造策略的模式概要12
第二章 创造策略模式12
第二节 创造策略的模式简析14
一、创造的策略14
二、创造的过程14
三、创造的心理操作15
四、创造的非认知调控17
五、创造的障碍及其克服17
一、提出问题的策略的流程21
第一节 提出问题的策略概要21
二、提出问题的策略的具体技术21
第三章 提出问题21
第二篇 创新的过程21
第二节 提出问题的策略详析22
一、发散加工22
二、收敛加工33
三、运用特殊技巧35
第四章 寻找资料40
第一节 寻找资料的策略概要40
一、寻找资料的策略的流程40
第二节 寻找资料的策略详析41
二、寻找资料的策略的具体技术41
一、发散加工42
二、收敛加工47
三、运用特殊技巧49
第五章 弄清问题61
第一节 弄清问题的策略概要61
一、弄清问题的策略的流程61
二、弄清问题的策略的具体技术61
第二节 弄清问题的策略详析62
一、发散加工64
二、收敛加工78
第一节 生成方案的策略概要81
一、生成方案的策略的流程81
第六章 生成方案81
二、生成方案的策略的具体技术82
第二节 生成方案的策略详析82
一、发散加工83
二、收敛加工93
三、运用特殊技巧94
第七章 寻找标准112
第一节 寻找标准的策略概要112
一、寻找标准的策略的流程112
二、寻找标准的策略的具体技术112
第二节 寻找标准的策略详析113
一、发散加工114
二、收敛加工116
三、运用特殊技巧117
第八章 选择方案120
第一节 选择方案的策略概要120
一、选择方案的策略的结构120
二、选择方案的策略的具体技术120
第二节 选择方案的策略详析121
一、筛选方案121
二、精选方案123
三、改进方案124
四、运用直觉125
第九章 接受方案127
第一节 接受方案的策略概要127
一、接受方案的策略的流程127
二、接受方案的策略的具体技术127
第二节 接受方案的策略详析128
一、寻找帮助和阻碍129
二、发现“击中”和“相关”130
三、潜在问题分析132
一、实施方案的策略的流程134
二、实施方案的策略的具体技术134
第一节 实施方案的策略概要134
第十章 实施方案134
第二节 实施方案的策略详析135
一、制定计划136
二、执行计划138
第十一章 回顾总结145
第一节 回顾总结的策略概要145
一、回顾总结的策略的结构145
二、回顾总结的策略的具体技术146
第二节 回顾总结的策略详析146
一、验证结果146
二、回顾解题过程148
三、更换解题模式150
四、利用导出结论153
第三篇 创新的心理操作165
第十二章 发散加工(一)165
第一节 图形的发散加工165
一、图形单位的发散加工165
二、图形种类的发散加工166
三、图形关系的发散加工167
四、图形系统的发散加工168
五、图形转化的发散加工171
六、图形涵义的发散加工172
第二节 符号的发散加工175
一、符号单位的发散加工175
二、符号种类的发散加工175
三、符号关系的发散加工177
四、符号系统的发散加工178
五、符号转化的发散加工179
六、符号涵义的发散加工180
第三节 语义的发散加工180
一、语义单位的发散加工180
三、语义关系的发散加工182
二、语义种类的发散加工182
四、语义系统的发散加工183
五、语义转化的发散加工184
六、语义涵义的发散加工187
第四节 行为的发散加工188
一、行为单位的发散加工188
二、行为种类的发散加工189
三、行为关系的发散加工191
四、行为系统的发散加工192
五、行为转化的发散加工192
六、行为涵义的发散加工193
第十三章 发散加工(二)196
第一节 发散加工的策略概要196
一、发散加工的策略的结构196
二、发散加工的策略的具体技术197
第二节 发散加工的策略详析197
一、自由发挥198
二、追求数量204
三、思维形象化208
四、暂缓评价208
六、不断加工209
七、持续努力209
五、吸收异议209
八、暂时搁置211
九、适时停止211
第三节 发散加工的应用举例212
一、在生成方案正向分析中的应用212
二、在生成方案逆向分析中的应用214
一、图形种类的收敛加工219
二、图形转化的收敛加工219
第一节 图形的收敛加工219
第十四章 收敛加工(一)219
第二节 符号的收敛加工220
一、符号关系的收敛加工220
二、符号系统的收敛加工220
三、符号转化的收敛加工221
四、符号涵义的收敛加工221
第三节 语义的收敛加工222
一、语义单位的收敛加工222
二、语义种类的收敛加工222
三、语义关系的收敛加工223
四、语义系统的收敛加工223
六、语义涵义的收敛加工224
五、语义转化的收敛加工224
第十五章 收敛加工(二)226
第一节 收敛加工的策略概要226
一、收敛加工的策略的结构226
二、收敛加工的策略的具体技术227
第二节 收敛加工的策略详析227
一、系统分析228
二、明确标准228
三、思路合理化228
四、注重实施条件234
八、保持方向237
九、运用直觉237
六、正视困难237
七、避免“消灭本能”237
五、少下结论237
十、不轻易满足238
十一、评估风险238
第三节 收敛加工的应用举例238
一、在寻找创意正向分析中的应用238
二、在寻找创意逆向分析中的应用239
第十六章 评价242
第一节 图形的评价242
二、符号种类的评价244
一、符号单位的评价244
第二节 符号的评价244
三、符号关系的评价245
四、符号系统的评价246
五、符号转化的评价246
六、符号涵义的评价247
第三节 语义的评价248
一、语义种类的评价248
二、语义关系的评价248
四、语义转化的评价249
三、语义系统的评价249
五、语义涵义的评价251
第四篇 创新的非认知调控255
第十七章 情绪、动机调控255
第一节 情绪、动机调控的策略概要255
一、情绪、动机调控的策略的结构255
二、情绪、动机调控的策略的具体技术255
第二节 情绪、动机调控的策略详析256
一、激励创造动机256
二、调动创造情绪261
第一节 个性调控的策略概要265
一、个性调控的策略的结构265
第十八章 个性调控265
二、个性调控的策略的具体技术266
第二节 个性调控的策略详析266
一、培养开放性267
二、重视独立性268
三、保持严谨性269
第五篇 创新的障碍及其克服273
第十九章 认知障碍及其克服273
第一节 思维定势及其克服273
一、思维定势273
二、思维定势的克服275
第二节 功能固着及其克服278
一、功能固着278
二、功能固着的克服280
第三节 结构僵化及其克服282
一、结构僵化282
二、结构僵化的克服285
第四节 想像力缺乏及其克服287
一、想像力缺乏287
二、想像力缺乏的克服289
第五节 负迁移及其克服291
一、负迁移291
二、负迁移的克服293
一、信息饱和295
第六节 信息饱和及其克服295
二、信息饱和的克服297
第二十章 情绪、动机障碍及其克服303
第一节 怕担风险及其克服303
一、怕担风险303
二、怕担风险的克服304
第二节 缺乏挑战精神和情绪急躁及其克服305
一、缺乏挑战精神和情绪急躁305
一、容不得“混乱”306
二、缺乏挑战精神和情绪急躁的克服306
第三节 容不得“混乱”及其克服306
二、容不得“混乱”的克服307
第四节 创造动机不强及其克服307
一、创造动机不强307
二、创造动机不强的克服308
第五节 创造动机过头及其克服310
一、创造动机过头310
二、创造动机过头的克服312
第一节 文化禁忌及其克服313
一、文化禁忌313
第二十一章 文化环境障碍及其克服313
二、文化禁忌的克服315
第二节 从众心理及其克服316
一、从众心理316
二、从众心理的克服317
第三节 家庭阻扰及其克服320
一、家庭阻扰320
二、家庭阻扰的克服321
第二十二章 头脑风暴法326
第一节 头脑风暴法简介326
第六篇 集思广益群体创新326
第二节 头脑风暴法的基本原则与特点327
一、基本原则327
二、头脑风暴法的特点329
第三节 头脑风暴法的实施程序331
一、明确头脑风暴法小组的组成331
二、热身会332
三、确定议题332
四、提出设想332
五、记录设想335
六、评价335
二、“BS法”的适用范围336
一、“BS法”的误区336
第四节 头脑风暴法的适用范围336
第五节 头脑风暴法的变式338
一、A·D·里透法——以抽象主题寻求卓越设想338
二、角色风暴法341
三、笔写式头脑风暴法342
四、SIL方法343
五、图画刺激法344
六、贺卡法345
七、超级主人公法345
八、笔式头脑风暴法346
第一节 综摄法简介352
第二十三章 综摄法352
第二节 综摄法的基本原则与特点353
一、综摄法的机制353
二、创造的心理状态356
三、综摄法的特点357
第三节 综摄法的实施程序358
一、确定综摄法小组的构成358
二、提出问题361
三、专家分析问题361
四、净化问题361
八、类比的研究362
七、类比的选择362
五、理解问题——确定解决问题的目标362
六、类比的设想362
九、适应目标363
十、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363
第四节 综摄法的相关操作技巧365
一、直接类比366
二、切身类比367
三、象征类比368
四、荒诞类比369
第六节 使用综摄法时应注意的问题370
第五节 综摄法的适用范围370
附录375
附录一 与创造有关的若干术语375
一、表象375
二、表象训练376
三、尝试——错误说376
四、抽象思维377
五、动机377
六、顿悟说378
十、个性379
九、反从众379
八、发散思维测验379
七、发散思维379
十一、功能固着380
十二、功能性解决380
十三、吉尔福德智力三维结构模式381
十四、记忆381
十五、记忆表象382
十六、收敛思维383
十七、具体思维383
十八、类推383
二十、联想384
十九、立体思维384
二十一、灵感385
二十二、盲从385
二十三、能力386
二十四、逆向推理387
二十五、迁移387
二十六、强化387
二十七、情感388
二十八、情绪388
二十九、群体压力389
三十一、想像390
三十、算法390
三十二、形象思维391
三十三、元认知391
三十四、直觉391
附录二 创造性人格特征393
一、一般的创造性人格特征393
二、自然科学家的人格特征393
三、社会科学家的人格特征394
四、作家的人格特征395
六、教师的人格特征396
五、建筑师的人格特征396
附录三 个案分析——航空公司的决策398
一、提出问题398
二、寻找资料399
三、弄清问题401
四、生成方案402
五、寻找标准404
六、选择方案406
七、接受方案407
八、制定计划408
参考文献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