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桐城派与清代学术流变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曾光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7516187890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189页
- 文件大小:75MB
- 文件页数:19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桐城派与清代学术流变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言1
一 关于研究时段的说明2
二 桐城派研究现状述评3
(一)从学术角度对桐城派展开研究的情况3
(二)关于桐城派是学派还是文派的论争5
三 研究的基本思路与主要内容8
第一章 清初学术流变与桐城派学术正统地位的确立11
一 清初桐城派兴起的官方学术“土壤”11
(一)清初的文化政策与清朝官方学术的确立13
(二)制度设计与学术走向:清代科举制度、教育制度与桐城派学术正统地位的强化15
二 清初的学术高压与桐城派的机会20
(一)清初的学术政治氛围:文化高压与学术导向21
(二)方苞的人生转机与桐城派正统学术地位的建立24
(三)适者生存:方苞的“变”与“不变”29
三 从方苞到姚鼐:桐城派古文理论体系的构建与学术选择33
(一)“桐城三祖”与桐城派古文理论体系的构建33
(二)桐城派三祖的学术选择:学行继程、朱之后49
(三)桐城派与清代理学的传承52
第二章 桐城派与汉学家之间的恩怨纷争及兼收调和56
一 桐城派创始人与汉学家的恩怨问题56
(一)关于姚鼐与戴震之间的交恶57
(二)桐城派与汉学派之间的学术沟壑62
二 姚门弟子与汉学家的学术纷争:以《汉学商兑》学术批判方式为例67
(一)方东树与江藩的学术对立68
(二)《汉学商兑》学术批判方式探析70
三 关于桐城派“汉宋兼收”的学术思想85
(一)姚鼐的“义理、文章、考证”三事说86
(二)嘉道年间姚门弟子的学术兼收思想90
(三)曾国藩的学术兼收思想91
(四)近代中国传统学术的转型与汉宋之争的消融93
第三章 桐城派与晚清理学经世思潮95
一 晚清的社会变局与理学经世思潮的勃兴:桐城派的低谷与转机96
(一)桐城派的发展低谷96
(二)帝王的好恶与学术的命运97
(三)晚清理学复兴与桐城派的新机102
二 道德重建:晚清桐城派经世的一种尝试107
(一)桐城派始祖对程朱理学的尊崇及对程朱道德的强调108
(二)姚门弟子对程朱道德的强调与学术主导地位的争夺111
三 以古文之笔撰史地著述:桐城派文士实现经世之志的又一方式115
(一)姚门弟子的历史变易观及对经世之文的理解116
(二)姚莹写就的经世巨著:《康輶纪行》118
(三)桐城一湘乡派有关西学绍介的史地著述123
四 曾国藩“中兴桐城”及其理学经世思想的特征133
(一)曾国藩“中兴桐城”对于桐城派发展的重要意义134
(二)曾国藩理学经世思想的三大特征136
第四章 甲午战后理学的衰落与清末桐城派的学术困境及学术传承146
一 甲午战后理学的衰落及桐城派面临的挑战147
(一)甲午战败后理学的衰落147
(二)中国学术的近代转型与桐城派面临的学术困境148
(三)清末教育制度的近代转型与桐城派面临的危机151
二 桐城派末代领袖吴汝纶与清末桐城派的学术传承155
(一)传统学术大师的学术魅力在学派传承中的独特作用156
(二)传统教育方式在清末桐城派学术传承中的巨大作用165
结语 桐城派末流余音172
参考文献180
后记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