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毛泽东选集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著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1968
- 标注页数:1406页
- 文件大小:40MB
- 文件页数:143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毛泽东选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3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九二六年三月)3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九二七年三月)12
农民问题的严重性12
组织起来13
打倒土豪劣绅,一切权力归农会14
“糟得很”和“好得很”15
所谓“过分”的问题16
所谓“痞子运动”18
革命先锋18
十四件大事22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47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九二八年十月五日)47
一 国内的政治状况47
二 中国红色政权发生和存在的原因48
三 湘赣边界的割据和八月的失败51
四 湘赣边界的割据局面在湘鄂赣三省的地位52
五 经济问题53
六 军事根据地问题53
井冈山的斗争(一九二八年十一月二十五日)56
湘赣边界的割据和八月失败56
割据地区的现势60
军事问题62
土地问题67
政权问题70
党的组织问题72
革命性质问题76
割据地区问题78
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一九二九年十二月)83
关于单纯军事观点84
关于极端民主化86
关于非组织观点87
关于绝对平均主义88
关于主观主义89
关于个人主义90
关于流寇思想91
关于盲动主义残余92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九三○年一月五日)94
必须注意经济工作(一九三三年八月二十日)105
怎样分析农村阶级(一九三三年十月)113
我们的经济政策(一九三四年一月二十三日)116
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九三四年一月二十七日)122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128
目前政治形势的特点128
民族统一战线137
人民共和国142
国际援助147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九三六年十二月)154
第一章 如何研究战争154
第一节 战争规律是发展的154
第二节 战争的目的在于消灭战争158
第三节 战略问题是研究战争全局的规律的东西159
第四节 重要的问题在善于学习162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战争167
第一节 这个问题的重要性170
第三章 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170
第二节 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是什么172
第三节 由此产生我们的战略战术175
第四章 “围剿”和反“围剿”——中国内战的主要形式176
第五章 战略防御180
第一节 积极防御和消极防御181
第二节 反“围剿”的准备184
第三节 战略退却187
第四节 战略反攻198
第五节 反攻开始问题200
第六节 集中兵力问题206
第七节 运动战212
第八节 速决战217
第九节 歼灭战220
关于蒋介石声明的声明(一九三六年十二月二十八日)226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一九三七年五月三日)232
民族矛盾和国内矛盾的目前发展阶段232
为民主和自由而斗争235
我们的领导责任241
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一九三七年五月七日)249
和平问题249
民主问题252
革命前途问题253
干部问题255
党内民主问题256
大会的团结和全党的团结256
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256
实践论(一九三七年七月)259
矛盾论(一九三七年八月)274
一 两种宇宙观275
二 矛盾的普遍性279
三 矛盾的特殊性283
四 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295
五 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301
六 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308
七 结论310
抗日战争时期315
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一九三七年七月二十三日)315
一 两种方针315
二 两套办法318
三 两个前途321
四 结论322
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一九三七年八月二十五日)324
反对自由主义(一九三七年九月七日)330
国共合作成立后的迫切任务(一九三七年九月二十九日)333
中国共产党和抗日战争344
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一九三七年十月二十五日)344
抗日战争的情况和教训345
在抗日战争中的八路军349
抗日战争中的投降主义352
民主制度和抗日战争353
上海太原失陷以后抗日战争的形势和任务(一九三七年十一月十二日)357
一 目前形势是处在片面抗战到全面抗战的过渡期中357
二 在党内在全国均须反对投降主义361
在党内,反对阶级对阶级的投降主义361
在全国,反对民族对民族的投降主义365
阶级投降主义和民族投降主义的关系366
陕甘宁边区政府、第八路军后方留守处布告(一九三八年五月十五日)370
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一九三八年五月)373
第一章 为什么提起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373
第二章 战争的基本原则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375
第三章 抗日游击战争的六个具体战略问题376
第四章 主动地灵活地有计划地执行防御战中的进攻战、持久战中的速决战、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377
第五章 和正规战争相配合385
第六章 建立根据地387
第一节 几种根据地388
第二节 游击区和根据地390
第三节 建立根据地的条件392
第四节 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394
第五节 敌我之间的几种包围395
第七章 游击战争的战略防御和战略进攻396
第一节 游击战争的战略防御397
第二节 游击战争的战略进攻400
第八章 向运动战发展401
第九章 指挥关系403
论持久战(一九三八年五月)407
问题的提起407
问题的根据415
驳亡国论418
妥协还是抗战?腐败还是进步?422
亡国论是不对的,速胜论也是不对的425
为什么是持久战?427
持久战的三个阶段430
犬牙交错的战争439
为永久和平而战442
能动性在战争中444
战争和政治446
抗日的政治动员448
战争的目的449
防御中的进攻,持久中的速决,内线中的外线451
主动性,灵活性,计划性455
运动战,游击战,阵地战464
消耗战,歼灭战468
乘敌之隙的可能性471
抗日战争中的决战问题473
兵民是胜利之本476
结论480
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九三八年十月)485
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486
共产党员在民族战争中的模范作用487
团结全民族和反对民族中的奸细分子489
扩大共产党和防止奸细混入489
坚持统一战线和坚持党的独立性490
照顾全局,照顾多数及和同盟者一道工作491
干部政策492
党的纪律494
党的民主494
我们的党已经从两条战线斗争中巩固和壮大起来495
当前的两条战线斗争497
学习498
团结和胜利500
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问题(一九三八年十一月五日)502
帮助和让步应该是积极的,不应该是消极的502
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的一致性503
“一切经过统一战线”是不对的504
战争和战略问题(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六日)506
一 中国的特点和革命战争506
二 中国国民党的战争史510
三 中国共产党的战争史512
四 国内战争和民族战争中党的军事战略的转变514
五 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516
六 注意研究军事问题519
五四运动(一九三九年五月)522
青年运动的方向(一九三九年五月四日)525
反对投降活动(一九三九年六月三十日)534
必须制裁反动派(一九三九年八月一日)539
关于国际新形势对新华日报记者的谈话(一九三九年九月一日)543
和中央社、扫荡报、新民报三记者的谈话(一九三九年九月十六日)550
苏联利益和人类利益的一致(一九三九年九月二十八日)556
《共产党人》发刊词(一九三九年十月四日)565
目前形势和党的任务(一九三九年十月十日)578
大量吸收知识分子(一九三九年十二月一日)581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九三九年十二月)584
第一章 中国社会584
第一节 中华民族584
第二节 古代的封建社会586
第三节 现代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589
第二章 中国革命595
第一节 百年来的革命运动595
第二节 中国革命的对象596
第三节 中国革命的任务599
第四节 中国革命的动力600
第五节 中国革命的性质609
第六节 中国革命的前途612
第七节 中国革命的两重任务和中国共产党613
斯大林是中国人民的朋友(一九三九年十二月二十日)618
纪念白求恩(一九三九年十二月二十一日)620
一 中国向何处去623
新民主主义论(一九四○年一月)623
二 我们要建立一个新中国624
三 中国的历史特点624
四 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626
五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633
六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638
七 驳资产阶级专政640
八 驳“左”倾空谈主义644
九 驳顽固派646
一○ 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649
一一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655
一二 中国文化革命的历史特点657
一三 四个时期659
一四 文化性质问题上的偏向664
一五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666
克服投降危险,力争时局好转(一九四○年一月二十八日)671
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反对反共顽固派(一九四○年二月一日)674
向国民党的十点要求(一九四○年二月一日)680
《中国工人》发刊词(一九四○年二月七日)685
必须强调团结和进步(一九四○年二月十日)687
新民主主义的宪政(一九四○年二月二十日)689
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一九四○年三月六日)699
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一九四○年三月十一日)702
放手发展抗日力量,抵抗反共顽固派的进攻(一九四○年五月四日)711
团结到底(一九四○年七月)717
论政策(一九四○年十二月二十五日)720
为皖南事变发表的命令和谈话(一九四一年一月)729
中国共产党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729
中国共产党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言人对新华社记者的谈话729
打退第二次反共高潮后的时局(一九四一年三月十八日)736
关于打退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总结(一九四一年五月八日)739
《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一九四一年三月、四月)747
序747
跋750
改造我们的学习(一九四一年五月)753
揭破远东慕尼黑的阴谋(一九四一年五月二十五日)762
关于反法西斯的国际统一战线(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三日)764
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一九四一年十一月二十一日)765
整顿党的作风(一九四二年二月一日)769
反对党八股(一九四二年二月八日)787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九四二年五月)804
引言804
结论809
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一九四二年九月七日)836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一九四二年十月十二日)840
祝十月革命二十五周年(一九四二年十一月六日)845
抗日时期的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一九四二年十二月)846
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一九四三年六月一日)852
质问国民党(一九四三年七月十二日)858
开展根据地的减租、生产和拥政爱民运动(一九四三年十月一日)865
评国民党十一中全会和三届二次国民参政会(一九四三年十月五日)869
组织起来(一九四三年十一月二十九日)882
学习和时局(一九四四年四月十二日)891
为人民服务(一九四四年九月八日)905
评蒋介石在双十节的演说(一九四四年十月十一日)908
文化工作中的统一战线(一九四四年十月三十日)912
必须学会做经济工作(一九四五年一月十日)915
游击区也能够进行生产(一九四五年一月三十一日)922
两个中国之命运(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三日)926
论联合政府(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四日)930
一 中国人民的基本要求930
二 国际形势和国内形势931
三 抗日战争中的两条路线934
中国问题的关键934
走着曲折道路的历史935
人民战争939
两个战场943
中国解放区945
国民党统治区946
比较948
“破坏抗战、危害国家”的是谁?950
所谓“不服从政令、军令”951
内战危险952
谈判952
两个前途953
四 中国共产党的政策954
我们的一般纲领956
我们的具体纲领963
中国国民党统治区的任务988
中国沦陷区的任务989
中国解放区的任务991
五 全党团结起来,为实现党的任务而斗争994
愚公移山(一九四五年六月十一日)1001
论军队生产自给,兼论整风和生产两大运动的重要性(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七日)1005
赫尔利和蒋介石的双簧已经破产(一九四五年七月十日)1010
评赫尔利政策的危险(一九四五年七月十二日)1014
给福斯特同志的电报(一九四五年七月二十九日)1016
对日寇的最后一战(一九四五年八月九日)1018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021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三日)1021
蒋介石在挑动内战(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三日)1035
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给蒋介石的两个电报(一九四五年八月)1039
评蒋介石发言人谈话(一九四五年八月十六日)1046
中共中央关于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的通知(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六日)1050
关于重庆谈判(一九四五年十月十七日)1054
国民党进攻的真相(一九四五年十一月五日)1064
减租和生产是保卫解放区的两件大事(一九四五年十一月七日)1068
一九四六年解放区工作的方针(一九四五年十二月十五日)1070
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一九四五年十二月二十八日)1075
关于目前国际形势的几点估计(一九四六年四月)1080
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一九四六年七月二十日)1082
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一九四六年八月)1087
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一九四六年九月十六日)1093
美国“调解”真相和中国内战前途(一九四六年九月二十九日)1098
三个月总结(一九四六年十月一日)1101
迎接中国革命的新高潮(一九四七年二月一日)1107
中共中央关于暂时放弃延安和保卫陕甘宁边区的两个文件(一九四六年十一月、一九四七年四月)1115
关于西北战场的作战方针(一九四七年四月十五日)1118
蒋介石政府已处在全民的包围中(一九四七年五月三十日)1120
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一九四七年九月一日)1125
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一九四七年十月)1131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关于重行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训令(一九四七年十月十日)1137
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一九四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139
关于建立报告制度(一九四八年一月七日)1159
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一九四八年一月十八日)1162
军队内部的民主运动(一九四八年一月三十日)1170
在不同地区实施土地法的不同策略(一九四八年二月三日)1172
纠正土地改革宣传中的“左”倾错误(一九四八年二月十一日)1175
新解放区土地改革要点(一九四八年二月十五日)1178
关于工商业政策(一九四八年二月二十七日)1180
关于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问题(一九四八年三月一日)1182
评西北大捷兼论解放军的新式整军运动(一九四八年三月七日)1186
关于情况的通报(一九四八年三月二十日)1192
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一九四八年四月一日)1200
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一九四八年四月二日)1213
再克洛阳后给洛阳前线指挥部的电报(一九四八年四月八日)1218
新解放区农村工作的策略问题(一九四八年五月二十四日)1221
一九四八年的土地改革工作和整党工作(一九四八年五月二十五日)1223
关于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一九四八年九月、十月)1229
关于健全党委制(一九四八年九月二十日)1234
中共中央关于九月会议的通知(一九四八年十月十日)1236
关于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一九四八年十月十一日)1245
全世界革命力量团结起来,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一九四八年十一月)1248
中国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一九四八年十一月十四日)1252
关于平津战役的作战方针(一九四八年十二月十一日)1255
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一九四八年十二月十七日)1260
将革命进行到底(一九四八年十二月三十日)1263
评战犯求和(一九四九年一月五日)1272
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关于时局的声明(一九四九年一月十四日)1277
中共发言人评南京行政院的决议(一九四九年一月二十一日)1282
中共发言人关于命令国民党反动政府重新逮捕前日本侵华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和逮捕国民党内战罪犯的谈话(一九四九年一月二十八日)1284
中共发言人关于和平条件必须包括惩办日本战犯和国民党战犯的声明(一九四九年二月五日)1291
把军队变为工作队(一九四九年二月八日)1295
四分五裂的反动派为什么还要空喊“全面和平”?(一九四九年二月十五日)1298
国民党反动派由“呼吁和平”变为呼吁战争(一九四九年二月十六日)1303
评国民党对战争责任问题的几种答案(一九四九年二月十八日)1306
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一九四九年三月五日)1314
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一九四九年三月十三日)1330
南京政府向何处去?(一九四九年四月四日)1335
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一日)1338
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五日)1346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言人为英国军舰暴行发表的声明(一九四九年四月三十日)1349
在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上的讲话(一九四九年六月十五日)1352
论人民民主专政(一九四九年六月三十日)1357
丢掉幻想,准备斗争(一九四九年八月十四日)1372
别了,司徒雷登(一九四九年八月十八日)1380
为什么要讨论白皮书(一九四九年八月二十八日)1388
“友谊”,还是侵略?(一九四九年八月三十日)1394
唯心历史观的破产(一九四九年九月十六日)1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