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地震数据信息技术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地震数据信息技术
  • 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地震出版社
  • ISBN:7502812032
  • 出版时间:1995
  • 标注页数:258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26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地震数据信息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概述1

第一节 数据与信息1

1.1 数据的概念1

1.2 信息的概念1

第二节 信息系统基本原理与特点5

2.1 信息系统与计算机信息系统5

2.2 信息系统的结构要素6

2.3 信息系统主要功能9

2.4 信息系统的分类与特点10

2.5 信息系统的评价12

3.1 信息系统发展简史15

第三节 信息系统发展概况15

3.2 发达国家信息系统发展情况16

3.3 我国信息系统的发展情况20

3.4 信息系统发展趋势22

第四节 我国地震信息系统概况27

4.1 地震信息系统27

4.2 地震数据库系统29

4.3 地震分析预报软件系统32

4.4 地震分析会商系统34

4.5 地震专家系统39

4.6 地震数据通信网43

1.1 经验和教训45

第二章 系统的设计和实现45

第一节 信息系统的研制过程45

1.2 结构化系统分析的基本思想46

1.3 研制信息系统的工作阶段47

1.4 信息系统的有关人员50

第二节 系统分析51

2.1 概述51

2.2 初步调查与可行性分析52

2.3 组织结构与事务处理55

2.4 信息流程57

第三节 系统设计63

2.5 系统说明书63

3.1 物理设计的目的与标准64

3.2 系统的总体设计65

3.3 计算机处理过程的设计68

3.4 实施方案的模拟70

3.5 实施方案的提出70

第四节 系统实现71

4.1 实施计划的制定71

4.2 实现工作的管理73

4.3 系统的交付使用75

第五节 信息系统的管理和维护76

5.1 运行管理的意义76

4.4 研制工作的结束76

5.2 运行情况的记录77

5.3 系统修改的组织78

5.4 系统运行情况的分析与评价78

5.5 新系统研制要求的提出79

第三章 数据采集81

第一节 数据采集的基本问题81

1.1 数据采集与测量81

1.2 A/D转换的原理与分类82

1.3 数据采集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84

2.1 数据采集系统的通道和信号调理90

第二节 数据采集技术系统90

2.2 A/D转换器和基准源93

2.3 数据采集系统的控制95

2.4 数据采集系统的数据存储96

2.5 数据传输与联网96

2.6 数据采集系统的现场记录98

2.7 数据采集系统的时间服务99

2.8 分布式数据采集系统99

第三节 数据预处理100

3.1 数据格式及格式变换100

3.2 精度控制和滤波100

3.4 数据采集系统中的数据压缩101

3.3 测量信息的转换101

第四节 地震前兆数据采集系统102

4.1 地震前兆数据采集系统的技术要求102

4.2 地震前兆传感器的原理、分类和接口信号105

4.3 地震前兆数据采集器的原理107

4.4 地震前兆数据采集器的联机109

4.5 地震前兆数据采集系统的联网通信技术110

4.6 分布式采集系统及地震前兆遥测台网110

第五节 地震数据采集系统112

5.1 地震数据采集系统的关键技术112

4.8 台网的管理112

4.7 台网中心及处理系统112

5.2 地震数据采集器原理114

第六节 提高可靠性的技术措施116

6.1 光电隔离技术116

6.2 避雷技术116

6.3 屏蔽技术116

6.4 电源技术117

6.5 死机恢复117

6.6 容错技术117

第四章 数据通信118

第一节 数据通信基础118

1.1 数据通信系统的结构及其基本工作方式118

1.2 数据信号的基本形式119

1.3 数据通信系统的基本质量指标120

1.4 数据通信的信道121

1.5 数据传输130

第二节 数据通信设备138

2.1 数据终端设备138

2.2 数据传输设备138

2.3 数据处理设备140

第三节 数据通信的接口与规程140

3.1 概述140

3.2 开放系统互连141

3.3 终端接口142

3.4 传输控制规程143

第四节 数据压缩技术144

4.1 数据压缩的可能性144

4.2 数据压缩方法144

4.3 有失真压缩145

第五节 数据通信网145

5.1 概述145

5.2 数据通信网的组网方式146

5.3 网络通信协议154

第六节 数据通信技术在地震信息技术中的应用158

6.1 短波通信在地震工作中的应用158

6.3 地震业务计算机网络165

6.2 地震信息卫星数据通信网简介165

第五章 数据管理169

第一节 数据管理的进展169

1.1 人工管理阶段169

1.2 文件系统169

1.3 数据库系统170

第二节 数据库系统171

2.1 数据库系统概述171

2.2 数据库数据模型173

2.3 数据库的结构与语言176

2.4 数据库管理系统182

3.1 地震数据库系统技术规范的主要内容185

第三节 地震数据库系统技术规范简介185

3.2 地震数据库系统技术规范的推广与应用186

第四节 全国综合地震数据库187

4.1 建库目的与主要任务187

4.2 主要功能187

4.3 系统总体结构188

第五节 区域综合地震数据库189

5.1 建库目的与任务189

5.2 主要功能189

5.3 系统总体结构190

6.3 主要功能191

6.2 建库目的与任务191

6.1 专业地震数据库的分类191

第六节 全国专业地震数据库191

第七节 地震数据文件管理系统192

7.1 数字地震台网文件管理系统192

7.2 人工地震测深文件管理系统193

第六章 数据处理194

第一节 数据处理简介194

1.1 基本概念194

1.2 信号处理方法分类194

2.1 时间域处理方法195

第二节 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195

2.2 频率域处理方法217

第三节 地震数据处理方法实用化攻关结果清单227

3.1 地震学方法227

3.2 大地形变测量学(含跨断层测量)228

3.3 定点形变测量228

3.4 重力学科229

3.5 地下水物理229

3.6 地下水化学229

3.7 地磁学方法230

3.8 地电法230

第四节 现代数字信号处理方法简介231

4.1 强干扰背景下微弱信号的提取231

3.9 综合预报231

4.2 非稳态地震前兆信号的处理232

4.3 现代谱估计的进展234

4.4 瞬态谱分析理论的应用234

4.5 畸变信号恢复234

第五节 结论235

第七章 数据资源的共享与保护237

第一节 概述237

1.1 数据资源237

1.2 地震数据资源238

1.3 数据资源共享的必要性和可能性239

2.1 技术规范240

第二节 实现数据资源共享的技术条件240

1.4 数据资源的保护与资源共享的权限240

2.2 数据格式241

2.3 数据格式转换243

第三节 计算机网络244

3.1 计算机网络概念244

3.2 局域网(LAN)概念245

3.3 局域网的选型248

3.4 局域网举例248

第四节 国际地震数据交换251

4.1 国际地震中心(ISC)252

4.2 世界数据中心(WDC)253

4.3 国际地震监测系统(ISMS)25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