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科技国情分析报告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科技国情分析报告
  • 游光荣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 ISBN:7500640188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499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52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科技国情分析报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认识国情的基础:把握时代特征1

1.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信息社会的到来3

2. 怎样认识信息社会8

附表目录19

表1 “新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关键区别19

3. 我国何时步入信息社会31

表2 2010年前中国集成电路的供需趋势36

第二章 国情、国力与科技实力38

1. 国情研究的目的和方法论41

2. 综合国力研究及其时代特征42

附图目录47

图1 黄硕风提出的综合国力指标体系47

图2 黄硕风提出的科技力子系统评估指标体系48

3. 科学技术对综合国力的影响50

第三章 如何评价科技实力53

1. 科技实力的定义与内涵53

2. 科技实力评价指标体系61

3. 科技实力的定量研究64

表3 国家科技实力评价指标体系68

第四章 千年沧桑 世纪梦想 五十年的辉煌--中国科学技术事业回顾70

1. 由盛而衰的千年历史 复兴中华的百年梦想70

表4 18世纪前中国传入西方的技术和发明72

表5 18世纪前西方传入中国的技术和发明72

2. 在几乎空白的基础上发展76

3. 向科学进军 突破“两弹”技术 与诺贝尔科学奖擦肩而过81

4. 在逆境中求生存、求发展 国防尖端技术取得新突破92

5. 改革开放迎来科学技术的春天96

6. 科教兴国:第三代领导核心制定跨世纪的基本国策103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107

第五章 我国科技实力面面观107

2. 我国科学技术的总体态势分析121

表6 全国重大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和国家科技奖励数131

1. 中国经济规模居世界第七位132

第六章 中国经济实力在世界的坐标132

表7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在世界的坐标133

2. 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排在世界第78位左右139

表8 中国经济规模何时上升到世界第六位139

表9 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的坐标140

3. 中国经济实力排在世界第20位148

表10 中国GDP和人均GDP的增长速度148

表11 中国经济实力在世界的坐标151

表12 1997~1999年全球竞争力排行榜157

4. 国内外主要经济、社会发展评价方法的排行榜157

第七章 中国科技实力在世界上排在第几位164

1. 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可观、质量堪忧、配置不合理165

表13 中国与主要国家科技人力资源比较166

2. 科技经费投入:比重小、强度低、滞后于经济增长170

表14 全国R D经费及其有关比例171

表15 世界各国(地区)R D支出及其占GDP的比例172

表16 世界主要国家(地区)R D支出情况173

3. 科技产出:效率太低、创新能力薄弱、影响力不大176

表17 我国科技产出在世界的坐标177

4. 科技对社会的影响力和科技潜力:与主要发展中国家相比没有明显优势180

5. 科研效率:远远比不上发达国家181

表18 世界主要国家科技投入和科研效率对比182

6. 中国科技实力的定位:科技发展中国家184

第八章 美、俄、日、德、中科技实力的对比与展望186

1. 美、俄、日、德、中科技实力现状186

表19 美、俄、日、德、中五个大国科技投入对比188

表21 美、俄、日、德、中五个大国科技投入指数189

表20 美、俄、日、德、中五个大国人均R D经费与人均GDP差距对比189

表22 美、俄、日、德、中五个大国科技产出对比190

表23 美、俄、日、德、中五个大国科技产出指数192

表24 美、俄、日、德、中五个大国科技对社会的影响力对比193

表25 美、俄、日、德、中五个大国科技实力及其构成对比195

2. 美、俄、日、德、中科研效率对比197

3. 2020年美、俄、日、德、中科技实力发展趋势199

第九章 规模可观 质量堪忧--我国研究与开发机构科技实力的评价与分析202

1. 我国研究与开发机构科技投入的评价与分析203

2. 我国研究与开发机构科技产出的评价与分析207

3. 我国研究与开发机构科技与经济结合力的评价与分析212

图3 按应用项目总数划分的研究与开发机构的科技成果应用情况215

4. 我国研究与开发机构科技实力的综合评价与分析217

图4 我国研究与开发机构科技实力300强的行业分布218

表26 我国研究与开发机构科技实力300强的行业分布218

5. 我国研究与开发机构整体状况的最新评估:二元结构明显,效率依然低下221

表27 全国自然科学技术领域研究与开发机构总体状况222

表28 我国研究与开发机构的科技产出与科研效率224

第十章 谁为中国打造未来--我国科技人力资源问题探析225

1. 专业技术人员知多少226

表29 全国1998年专业技术人员总量及其构成227

2. 科学家和工程师总量正在下降230

3. 研究与发展人员总量也在下降231

表30 我国科技活动人员总量呈下降趋势231

表31 我国研究与发展人员总量呈下降趋势232

4. 研究与发展人员的配置情况及其国际比较233

图5 美国1988年研究与开发人员的部门分布234

图6 韩国1990年研究与开发人员的部门分布235

5. 我国劳动力素质亟待提高237

6. 专业技术人员相对工资水平下降241

1. 科技活动经费总额的变化趋势243

第十一章 政府重视、社会参与 加速形成多极化科技投入局面243

表32 全国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总额244

表33 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总额实际增长率与GDP增长率的对比246

2. 科研人员投资强度过低246

表34 我国科技活动人员年投资强度247

3. 科技活动经费的构成248

表35 国家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250

表36 中央财政支出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250

表37 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开发基本情况253

表38 国家财政科技拨款及其占科技经费总额的比重254

4. 国家财政科技拨款的变化情况254

表39 国家科技拨款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255

第十二章 再论科技投入--从研究与发展经费谈起258

1. 研究与发展经费:未能“达标”的遗憾258

2. 国家财政能力弱化,财政支出不当262

表40 国家财政预算收入与预算外收入一览表264

表41 国家财政收入的构成关系265

3. 冗员“吃”空财政,机构精简势在必行267

表42 企业研究与发展投入的国际对比273

图7 我国研究与发展经费占GDP比例及其发展趋势274

4. 从科技投入规律的国际比较看我国科研模式的转变275

表43 科研模式特征的国际比较276

5. 我国科技投入进入良性循环的特征277

第十三章 老牛拉破车--国有工业技术装备状况278

1. 我国国有工业技术装备现状及问题279

表44 全国县及县以上83631户工业企业设备役龄状况281

表45 我国钢铁工业装备水平的国际对比282

表46 我国先进纺织设备与国外先进水平283

表48 我国90年代机械及运输设备进出口逆差284

表47 我国历年机械及运输设备进口情况284

表49 电子产品市场国货占有率285

2. 技术装备水平落后的原因与对策287

表50 我国固定资产情况一览表291

3. 国有工业走出困境没有“灵丹妙药”,必须制度创新295

第十四章 粗放与集约的中外差距对比299

1. 冶金工业299

2. 机电工业301

3. 纺织工业303

4. 能源工业306

5. 交通运输311

7. 农业313

6. 化学工业313

8. 对比的结论314

第十五章 高技术产业化刻不容缓低技术产业依然举足轻重--对我国产业研究与开发含量的分析318

1. 什么是高技术产业、中技术产业和低技术产业319

表51 经合组织产业结构的演变历程321

2. 低技术产业的特征323

表52 高技术产业与中低技术产业对比325

3. 发展高技术产业的基本条件325

4. 严峻的现实:我国高技术产业不“高”、中低技术产业太“低”326

表53 主要国家高技术产业出口在世界高技术产业出口中所占比例328

表54 我国部分行业的研究开发含量329

表55 我国高技术产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对比331

表56 部分国家高技术产业的研究开发含量334

5. 对我国产业政策的重要启示335

第十六章 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 实现科技与经济的一体化339

1. 科技成果转化: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340

2. 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345

3. 科技成果转化难的症结在于体制和机制347

4. 科技成果转化:需要严密组织和广泛协调的复杂系统工程351

1. 由来已久的“中国粮食危机论”354

第十七章 靠科技,我们才能自己养活自己354

2. “中国粮食危机论”站得住脚吗?357

3. 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国情361

表57 中国、世界以及各大洲农业生产基本条件363

表58 中国1994~1996年耕地与粮食人均占有情况367

4. 粮食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科学技术370

第十八章 今天的教育:明天的科技 后天的经济382

1. 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382

2. 真正落实《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390

表59 我国1991~1997年教育经费总额391

表60 我国1991~1997年教育经费支出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情况对比391

表61 我国1991~1997年教育经费来源392

表62 我国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例393

表63 我国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394

表64 我国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395

3. 加速形成教育、科技、经济一体化的新体制399

第十九章 两岸科技合作前景美好406

1. 香港:倚重科技,实现经济转型406

表65 香港1962~1995年本地生产总值和人均本地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408

表66 两岸四地经济规模比较418

表67 两岸四地科技实力比较419

2. 澳门:诸多的国际比较优势420

3. 台湾与内地:经贸合作升温,科技合作潜力巨大426

表68 台湾科技人员和R D投入情况433

1. 未来中国经济实力的前景:“世界经济中心”还是“远离世界重心”443

第二十章 21世纪初的中国经济规模443

2. 经济规模国际比较的方法452

3. 我们的分析与预测455

表69 按PPP法计算的1994年各国国民生产总值排序455

表70 按汇率法预测各国国民生产总值457

表71 按PPP法计算中国和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趋势458

表72 综合法预测各国国民生产总值总量458

表73 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预测460

第二十一章 中国圆梦:21世纪中叶成为科技大国463

1. 21世纪初期科学技术发展趋势464

2. 关于21世纪初期我国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及原则的思考467

3. 关于我国科技发展中必须处理好的若干重大关系469

4. 关于21世纪初期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目标476

表74 科技与经济协调发展的中国国家目标及其特征478

5. 中国:21世纪中叶的世界经济中心和科技中心479

表75 1997年世界重大科技成果分布情况482

表76 1997~1998年《SCI》收录的科技论文对比483

附录一 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规定485

附录二 以中国人命名的科研成果490

附录三 华人科学家六次折桂诺贝尔科学奖492

参考文献49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