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网络文学本体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欧阳友权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 ISBN:7505946560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55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81页
- 主题词:当代文学-文学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网络文学本体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内容提要1
引论 网络语境的文学本体方法论1
一、本体论与文学本体论3
1.哲学本体论与本体方法论3
2.文学本体论的现象学维度7
二、网络文学的存在方式与本体价值14
1.合法性的“在场”追问14
2.本体表征的显性与隐性22
上篇:网络文学的存在方式第一章 媒介赋型:数字化载体的技术螺旋32
一、“E媒”延伸的艺术狐步32
1.口头文学阶段33
2.书写文学阶段35
3.网络文学阶段38
二、数字化载体的符号话语43
1.文字式微而“读图”转向44
2.调整人对世界的审美聚焦47
3.拟像与复制的“真实”置换50
第二章 比特叙事:链接文本的语言向度56
一、电子语符的本体形态57
1.比特,一种“信息DNA”58
2.比特语符的双重形态63
二、比特叙事的指涉方式69
1.作品向文本的变化,使话语指称成为“漂浮的能指”71
2.文本向超文本的转化,使隐含的语言指涉成为“滑动的所指”74
3.文字文本向多媒文本的延伸,改写了能指与所指的语言约定78
第三章 欲望修辞:间性主体的孤独狂欢82
一、网络写作的主体间性83
1.主体性与主体间性83
2.网络主体间性的生成方式89
二、在场的欲望修辞学97
1.身体的铭写97
2.欲望的消费101
3.孤独者的对话与狂欢105
第四章 在线漫游:赛博空间的虚拟真实108
1.虚拟与虚拟真实109
一、虚拟真实的技术美学109
2.虚拟真实的美学113
二、赛博空间的艺术边界123
1.生活真实、艺术真实、虚拟真实123
2.电子牧场的艺术边界130
第五章 存在形态:电子文本的艺术临照137
一、网络文学的文本范式138
1.电子化的文字文本140
2.文学超文本142
3.多媒体文本148
二、电子镜像的艺术蜕变153
1.网络文学的艺术化154
2.网络艺术的仿像化157
3.仿像艺术的生活化160
一、技术“格式化”对文学惯例的消解168
下篇:网络文学的本体价值第六章 体制重建:原点解构的谱系转换168
1.文学存在方式的易位170
2.文学创作模式的变异175
3.文学传播形式的革命178
二、谱系置换的“原点”重建181
1.“文学是什么”——网络世界的自由女神183
2.“文学写什么”——数字化生存的本真叙事185
3.“文学怎么写”——电子代码的形上学188
4.“文学干什么”——虚拟世界的“波普”情结191
第七章 民间立场:在线民主的母语回归195
1.民间本位:网络作者秉持的立场197
一、话语平权的“新民间文学”197
2.平庸崇拜:网络写作的认同范式202
3.感觉撒播:网络文本的生成视界205
二、消费母语的“脱口秀”208
1.消费意识形态的文化表达210
2.民间母语表达的价值限度216
第八章 电子诗意:文学性的祛魅与返魅224
一、图文语像的艺术祛魅226
1.电子文本的祛魅方式227
2.虚拟世界的审美关系232
3.艺术经典性的消解234
二、艺术灵境中的诗性返魅240
1.重铸科学诗意化境界241
2.虚拟世界的行为诗学245
3.数码叙事对文学审美形态的置换248
第九章 文化表征:后现代语境的“图—底”关系252
一、网络表征的文化语境254
1.网络与后现代主义文化254
2.后现代文化语境的观念裂变258
二、后现代隐喻的解构逻辑267
1.网络在线用平面空间模式解构文学的深度时间模式270
2.网络主体间性使本原性自我建构转向非中心化主体零散272
3.网络功能方式用自娱娱人的消费逻辑置换了承担性审美观念275
4.网络欣赏以交互式运动审美解构对整一性作品风格的诗意品味278
第十章 人文蕴含:技术原道的意义承载281
一、数字化的精神现象学282
1.数字化的哲学局限283
2.数字化的美学悖论289
二、技术原道的人文隐含296
1.高技术隐含高人文297
2.网络文学的人文底色302
结语 网络文学本体的审美建构312
一、审美技术主义批判:坚守文学的本体论承诺315
二、网络凡俗化写作:重视新民间文学的审美提升318
三、重建文学范式:探寻电子文本的艺术创新321
参考文献326
后记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