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场域视野与马克思主义在东北的传播 1872-1948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黄进华著 著
- 出版社: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7109385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204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216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发展-东北地区-1872-1948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场域视野与马克思主义在东北的传播 1872-1948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本书的研究目的和意义1
第二节 对学术史的基本回顾和总结2
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研究述评2
二、马克思主义在东北传播研究述评3
第三节 本书的理论工具——“场域理论”4
第四节 本书的基本思路、研究方法和主要创新点6
一、本书的基本研究思路6
二、本书的主要研究方法7
三、本书的主要创新之处7
第二章 早期现代化运动与近代东北社会场域的分化9
第一节 早期现代化运动前夜的东北社会状况10
一、“旗民分治”的二元行政体制10
二、从招垦到“封禁政策”松弛11
三、以土著文化为主的东北文化12
第二节 早期现代化运动在东北的启动和发展14
一、东北早期现代化运动启动的国际动因15
二、东北早期现代化运动启动的国内动因21
三、东北早期现代化运动发展的基本进程27
第三节 近代东北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31
一、从半封闭空间向开放空间转变31
二、移民社会的逐步形成和发展34
三、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36
第四节 近代东北地区社会场域的分化38
一、发达交通场域的形成40
二、政治场域多元化变迁42
三、活跃经济场域的构建46
四、新型文化场域的塑造50
五、信息传播场域的蜕变57
第五节 本章小结61
第三章 辽河流域兴起与1872年马克思主义初介铁岭62
第一节 巴黎公社的“旁观者”——张德彝62
第二节 张德彝的原籍——铁岭的独特场域65
一、1861年营口开埠与辽河流域的兴起65
二、独特区位优势与铁岭社会场域分化66
三、以银冈书院为龙头的辽东文化场域67
四、正在形成中的铁岭信息传播场域68
第三节 张德彝与《三述奇》在铁岭的流传70
一、1872年张德彝的铁岭省亲之行70
二、《三述奇》在铁岭传播场域的内涵71
第四章 中东铁路沿线崛起与20世纪前期马克思主义在东北的传播73
第一节 中东铁路开通与中东铁路沿线社会场域骤变73
一、技术的“地域性”原理74
二、俄国铁路技术的扩散——中东铁路75
三、中东铁路推动东北社会场域的分化76
第二节 俄国布尔什维克与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在东北的早期传播77
一、1905年俄国革命对中东铁路沿线的冲击77
二、布尔什维克在中东铁路沿线传播马克思主义80
三、马克思主义在中东铁路沿线早期传播场域的内涵81
第三节 1917年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东北的大规模传播85
一、1917年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东北传播的兴衰86
二、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东北传播场域的内涵88
第五章 抗战时期东北社会场域嬗变与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起伏92
第一节 日本侵占东北地区与抗日战争时期东北社会场域的演变92
一、日伪统治下东北的“殖民地化”趋势93
二、日伪统治下东北城市社会场域的蜕变94
三、日伪统治下东北乡村社会场域的演化96
第二节 东北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与马克思主义在东北传播的曲折99
一、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马克思主义在东北的传播99
二、1932年北方会议与马克思主义在东北传播的挫折101
第三节 东北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与马克思主义在东北传播的高潮103
一、1933年《一·二六指示信》的发布和实施104
二、1933—1939年马克思主义在东北的广泛传播106
第四节 东北抗日救亡运动的挫折与马克思主义在东北传播的低潮107
一、东北抗日救亡运动的重挫与马克思主义在东北传播的低迷107
二、中共坚持领导东北抗战与马克思主义在东北的继续传播110
第五节 抗日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东北传播场域的内涵112
一、传播主体112
二、传播客体127
三、传播媒介140
四、传播内容145
五、传播效果156
第六章 解放战争时期东北社会场域剧变与马克思主义在东北的空前传播158
第一节 国共内战与解放战争时期东北社会场域的剧变158
第二节 中共抢占东北与马克思主义在东北的加速传播159
第三节 土地改革与马克思主义在东北乡村的迅猛传播161
第四节 思想改造与马克思主义在东北知识青年中的传播163
第五节 解放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东北传播场域的内涵166
一、传播主体166
二、传播客体173
三、传播媒介179
四、传播内容182
五、传播效果186
参考文献187
一、基本典籍187
二、地方史志188
三、学术专著195
四、单篇论文197
五、博士、硕士学位论文201
后记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