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装备建设军民融合评价与优化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装备建设军民融合评价与优化
  • 李晓松,肖振华,吕彬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8112221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334页
  • 文件大小:57MB
  • 文件页数:347页
  • 主题词:武器工业-工业建设-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装备建设军民融合评价与优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装备建设军民融合评价与优化概述1

1.1 研究意义2

1.1.1 有利于丰富军民融合理论体系2

1.1.2 有利于准确把握装备建设军民融合现状2

1.1.3 有利于深度认识装备建设军民融合模式3

1.1.4 有利于科学设计装备建设军民融合管理机制3

1.1.5 有利于正确引导民口企事业单位融入装备建设3

1.1.6 有利于量化掌握装备建设军民融合发展指数4

1.1.7 有利于合理规划建设军民融合发展4

1.2 概念界定4

1.2.1 科技工业4

1.2.2 装备建设5

1.2.3 军民融合6

1.2.4 装备建设军民融合7

1.2.5 装备建设军民融合评价与优化7

1.3 研究现状8

1.3.1 学术趋势分析9

1.3.2 社会网络分析9

1.3.3 总结16

1.3.4 启示16

1.4 研究内容和创新18

1.4.1 研究内容18

1.4.2 主要创新20

参考文献24

第2章 装备建设军民融合现状26

2.1 理论基础26

2.1.1 生命周期理论27

2.1.2 多人层次分析法27

2.1.3 SWOT分析法29

2.2 装备建设军民融合发展历程34

2.3 装备建设军民融合现状分析38

2.3.1 优势38

2.3.2 劣势42

2.3.3 机会44

2.3.4 挑战45

2.4 装备建设军民融合现状量化分析46

2.4.1 因素权重46

2.4.2 因素量化50

2.4.3 SWOT量化分析51

2.4.4 现状判断52

参考文献53

第3章 装备建设军民融合模式评价55

3.1 理论基础56

3.1.1 项目组织56

3.1.2 结构熵评价58

3.1.3 责任矩阵60

3.1.4 制度变迁61

3.1.5 证据推理62

3.1.6 模糊Petri网63

3.2 装备建设军民融合管理模式66

3.2.1 管理模式调整改革历程66

3.2.2 两种管理模式69

3.2.3 管理模式评价71

3.2.4 矩阵式管理模式76

3.3 装备建设军民融合制度变迁模式82

3.3.1 制度变迁动因82

3.3.2 需求侧和供给侧制度变迁84

3.3.3 强制式与渐进式制度变迁86

3.3.4 制度变迁模式86

3.3.5 制度变迁模式评价87

3.3.6 措施建议95

3.4 装备建设军民融合发展模式96

3.4.1 影响因素97

3.4.2 发展模式98

3.4.3 发展模式评价100

参考文献105

第4章 装备建设军民融合管理机制优化107

4.1 理论基础108

4.1.1 生态位109

4.1.2 模糊数学109

4.1.3 模糊综合评价110

4.1.4 综合微观分析110

4.1.5 博弈论111

4.1.6 演化博弈论111

4.2 装备建设军民协调机制111

4.2.1 军民协调机制现状112

4.2.2 军民协调机制设计114

4.2.3 军民协调度评价120

4.2.4 对策建议133

4.3 装备建设军民需求对接机制135

4.3.1 军民需求对接现状136

4.3.2 需求生成过程139

4.3.3 军民需求对接流程146

4.3.4 军民需求对接度评价149

4.3.5 对策建议151

4.4 装备建设军民资源共享机制153

4.4.1 军民资源共享现状154

4.4.2 军民资源共享机制设计156

4.4.3 军民资源共享度评价160

4.4.4 宏观层面军民资源共享博弈分析163

4.4.5 微观层面军民资源共享博弈分析166

4.4.6 对策建议171

参考文献172

第5章 民参军态势评价174

5.1 理论基础175

5.1.1 体系结构技术175

5.1.2 决策树176

5.1.3 Petri网模型177

5.1.4 网络计划图178

5.1.5 未确知数方法179

5.2 民参军现状183

5.2.1 重要意义183

5.2.2 形势判断185

5.2.3 基本现状187

5.2.4 存在问题189

5.3 民参军决策分析191

5.3.1 民参军决策流程191

5.3.2 民参军决策模型194

5.4 民参军准入流程优化196

5.4.1 “四证”对比196

5.4.2 “四证”办理流程优化201

5.4.3 保密资格证流程优化205

5.4.4 质量体系认证流程优化208

5.4.5 科研生产许可证流程优化210

5.4.6 承制资格证流程优化212

5.5 民参军准入进度分析215

5.5.1 民参军准入网络计划图215

5.5.2 民参军准入进度估算216

5.6 对策建议220

5.6.1 健全组织机构,努力形成统一协调的管理体系220

5.6.2 完善运行机制,构建顺畅高效的工作运行体系221

5.6.3 调整政策法规,逐步建立完善配套的制度体系222

5.6.4 加强监督管理,努力防范民企参军的各种风险223

参考文献224

第6章 装备建设军民融合发展指数评价226

6.1 理论基础227

6.1.1 系统理论228

6.1.2 变异系数法228

6.1.3 全寿命管理228

6.1.4 产业结构优化229

6.1.5 模糊数学法229

6.2 装备建设军民融合发展指数评价总体思路230

6.2.1 指导思想230

6.2.2 表现形式230

6.2.3 评价内容231

6.2.4 评价框架232

6.3 装备建设军民融合发展指数评价指标232

6.3.1 指标特征232

6.3.2 选取原则234

6.3.3 建立指标方法236

6.3.4 宏观发展指数指标238

6.3.5 中观发展指数指标249

6.3.6 微观发展指数指标256

6.4 装备建设军民融合发展指数指标权重262

6.4.1 指标权重确定方法262

6.4.2 宏观发展指数指标权重265

6.4.3 中观发展指数指标权重272

6.4.4 微观发展指数指标权重279

6.5 装备建设军民融合发展指数评价模型285

6.6 案例分析286

6.6.1 微观发展指数评价287

6.6.2 中观发展指数评价296

6.6.3 宏观发展指数评价300

6.6.4 评价结果分析302

参考文献304

第7章 装备建设军民融合动力机制评价306

7.1 理论基础307

7.1.1 力学基础理论307

7.1.2 量子理论308

7.1.3 系统动力学模型308

7.2 装备建设军民融合动力概述310

7.2.1 动力类型310

7.2.2 动力特征311

7.2.3 动力要素311

7.3 装备建设军民融合力学分析314

7.3.1 理论力学314

7.3.2 振动力学316

7.3.3 量子力学320

7.4 装备建设军民融合动力系统分析323

7.4.1 动力系统构成324

7.4.2 动力系统运行机制327

7.5 装备建设军民融合动力系统仿真329

7.5.1 因果关系图329

7.5.2 流程图330

7.5.3 系统动力学模型331

7.5.4 系统动力学仿真333

参考文献33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