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欧美戏剧史 上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陈世雄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 ISBN:7503941200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460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477页
- 主题词:戏剧史-西方国家-现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现代欧美戏剧史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增订本序言——关于历史分期与研究方法1
总论:现代欧美戏剧的发展趋势9
第一章 导演的崛起与嬗变11
第一节 导演的崛起与演剧体系的形成11
第二节 导演中心制,还是演员中心制?16
第三节 导演的强势、剧作的边缘化及回归20
第四节 对“观众参与”的不同立场24
第五节 走向终结,还是走向多元?27
第二章 政治化趋势31
第一节 德国的政治戏剧32
第二节 苏联戏剧与政治36
第三节 其他西方国家戏剧的政治化41
第三章 “心灵的戏剧”50
第一节 从斯特林堡到梅特林克50
第二节 契诃夫与心理现实主义52
第三节 西欧和美国戏剧的内向化趋势55
第四节 战后苏联的心理剧57
第四章 戏剧语言的物化62
第一节 “异化”主题对戏剧思维方式的影响62
第二节 从易卜生到梅特林克63
第三节 从表现主义到荒诞派67
第五章 祭式的还原72
第一节 叶夫列伊诺夫72
第二节 阿尔托74
第三节 格洛托夫斯基77
第四节 布鲁克81
第五节 热内83
第六节 谢克纳85
第七节 巴尔巴87
第六章 怪诞风格的复兴90
第一节 “怪诞”释义90
第二节 布莱希特:现实主义的怪诞风格93
第三节 怪诞风格的多种体现100
第七章 东方的影响108
第一节 俄罗斯白银时代戏剧与东方108
第二节 布莱希特与东方114
第三节 阿尔托、格洛托夫斯基与东方119
第四节 美国戏剧与东方121
第五节 跨文化戏剧与文化冲突124
上卷 1871—1917年的欧洲戏剧第一部分 1871—1917年欧洲戏剧思潮与流派第一章 自然主义戏剧134
第一节 自然主义的本质特征134
第二节 自然主义戏剧产生的历史原因137
第三节 自然主义戏剧的代表人物139
第二章 现实主义戏剧143
第一节 现实主义戏剧的特征143
第二节 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146
第三节 现实主义戏剧的代表人物147
第三章 现代主义思潮与象征主义戏剧154
第一节 现代主义思潮154
第二节 颓废派与象征主义戏剧157
第三节 象征主义戏剧的代表人物161
第四节 象征主义剧场艺术165
第二部分 剧作第一章 易卜生171
第一节 易卜生所处的时代和他的世界观172
第二节 易卜生的早期创作176
第三节 易卜生的中期创作187
第四节 易卜生的后期创作202
第二章 左拉213
第一节 走向自然主义213
第二节 左拉的戏剧主张216
第三节 左拉的戏剧创作220
第四节 根据左拉小说改编的剧本226
第五节 左拉后期的活动与剧作尝试227
第三章 托尔斯泰229
第一节 托尔斯泰的戏剧观229
第二节 托尔斯泰的早期剧作尝试231
第三节 《黑暗的势力》233
第四节 《教育的果实》236
第五节 《活尸》238
第四章 斯特林堡244
第一节 斯特林堡的世界观与创作方法244
第二节 第一阶段的创作(1869—1882)250
第三节 第二阶段的创作(1886—1892)253
第四节 第三阶段的创作(1893—1912)257
第五章 梅特林克265
第一节 《玛兰公主》266
第二节 美学论著《卑微者的财富》268
第三节 “等待的戏剧”271
第四节 《佩雷阿斯和梅丽桑德》277
第五节 《隐秘的殿堂》279
第六节 《莫娜·瓦娜》和《圣安东的奇迹》281
第七节 《青鸟》285
第八节 晚年剧作289
第六章 豪普特曼291
第一节 第一阶段的剧作(1887—1895)292
第二节 第二阶段的剧作(1896—1904)302
第三节 第三阶段的剧作(1904—1914)310
第四节 第四阶段的剧作(1914—1946)312
第七章 王尔德316
第一节 王尔德和唯美主义318
第二节 王尔德的戏剧创作320
第八章 萧伯纳329
第一节 生平330
第二节 萧伯纳的戏剧观332
第三节 第一阶段的创作(1892—1899)335
第四节 第二阶段的创作(1901—1917)343
第五节 第三阶段的创作(1917—1924)350
第六节 第四阶段的创作(1929—1950)356
第七节 萧伯纳与欧洲剧作的理性化倾向360
第九章 契诃夫363
第一节 从早期习作到《伊凡诺夫》364
第二节 《林妖》的失败与“小型剧”创作367
第三节 《海鸥》370
第四节 《万尼亚舅舅》与《三姊妹》374
第五节 《樱桃园》379
第六节 契诃夫剧作的“内在戏剧性”383
第十章 罗曼·罗兰391
第一节 罗曼·罗兰的戏剧观391
第二节 罗曼·罗兰的早期剧作393
第三节 革命剧:从《群狼》到《七月十四日》395
第四节 反战剧:《总有一天》和《里吕里》400
第五节 革命剧续作:从《爱与死的搏斗》到《罗伯斯庇尔》402
第三部分 剧场艺术第一章 格奥尔格二世与克隆涅克409
第一节 梅宁根剧团的非凡历程409
第二节 格奥尔格公爵二世和克隆涅克的导演艺术411
第三节 梅宁根剧团的深刻影响414
第二章 莱因哈特417
第一节 莱因哈特的早期创作417
第二节 莱因哈特第二阶段的创作419
第三节 莱因哈特第三阶段的创作425
第四节 莱因哈特的创作个性426
第三章 皮斯卡托429
第一节 表现主义与革命戏剧429
第二节 皮斯卡托的早期探索431
第三节 政治的、叙事体的、文献纪实性的戏剧436
第四节 皮斯卡托的退却443
第五节 最后的探索445
第四章 阿庇亚448
第一节 阿庇亚的生平与创作448
第二节 阿庇亚的舞台艺术观450
第五章 戈登·克雷453
第一节 戈登·克雷的生平与创作453
第二节 戈登·克雷的戏剧理论457
中卷 1917—1945年的欧美戏剧第一部分 1917—1945年欧美戏剧思潮流派第一章 表现主义戏剧471
第一节 表现主义戏剧的特征471
第二节 表现主义戏剧的兴起474
第三节 托勒尔的剧作476
第四节 凯泽的剧作479
第五节 德国以外的表现主义剧作481
第六节 表现主义剧场艺术483
第七节 表现主义的哲学基础484
第二章 超现实主义戏剧487
第三章 未来主义戏剧490
第四章 批判现实主义戏剧493
第一节 1917—1945年间批判现实主义戏剧的特征493
第二节 最有代表性的批判现实主义剧作家496
第五章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戏剧502
第一节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提出及后来的偏差502
第二节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戏剧的成熟505
第三节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戏剧的代表作家510
第六章 新神话主义戏剧522
第一节 新神话主义戏剧的出现522
第二节 科克托524
第三节 季洛杜525
第二部分 剧作第一章 高尔基531
第一节 高尔基的戏剧观与戏剧活动531
第二节 第一阶段的剧作(1900—1907)536
第三节 第二阶段的剧作(1908—1917)551
第四节 第三阶段的剧作(1917—1936)554
第二章 马雅可夫斯基562
第一节 马雅可夫斯基的早期剧作尝试562
第二节 《宗教滑稽剧》564
第三节 《臭虫》与《澡堂》566
第四节 马雅可夫斯基在现代戏剧史上的地位571
第三章 毛姆576
第一节 毛姆的早期剧作(1902—1908)576
第二节 毛姆的中期剧作(1908—1914)580
第三节 毛姆的后期剧作(1915—1933)581
第四章 奥凯西586
第一节 都柏林时期的创作(1923—1926)587
第二节 中期创作(1926—1939)590
第三节 40、50年代的创作592
第五章 皮兰德娄595
第一节 皮兰德娄与“幽默主义”596
第二节 第一阶段的剧作(1899—1916)600
第三节 第二阶段的剧作(1916—1925)602
第四节 第三阶段的剧作(1926—1936)610
第六章 恰佩克614
第一节 恰佩克的生平614
第二节 恰佩克的世界观与创作个性617
第三节 恰佩克的前期剧作(1910—1927)619
第四节 恰佩克的后期剧作(1927—1938)623
第七章 奥尼尔627
第一节 奥尼尔的世界观与创作个性628
第二节 奥尼尔的早期剧作(1912—1919)632
第三节 奥尼尔的中期剧作(1920—1934)634
第四节 奥尼尔的晚期剧作(1934—1953)649
第八章 布莱希特657
第一节 布莱希特的世界观与戏剧体系658
第二节 早期戏剧创作(1913—1925)675
第三节 成熟期的戏剧创作(1926—1932)678
第四节 流亡时期的剧作(1933—1947)683
第五节 回国后的戏剧实践695
第九章 布尔加科夫698
第一节 20年代的戏剧创作698
第二节 30年代的戏剧创作704
第三节 布尔加科夫戏剧的天亡与复归712
第十章 包戈廷715
第一节 包戈廷的早期创作715
第二节 歌颂列宁的戏剧三部曲及其成功经验720
第三节 卫国战争中与战后的剧作729
第十一章 加西亚·洛尔卡734
第一节 洛尔卡的前期剧作735
第二节 洛尔卡的后期创作739
第三节 洛尔卡在现代戏剧史上的地位744
第十二章 阿努伊746
第一节 阿努伊的创作个性746
第二节 阿努伊的早期剧作(1932—1937)749
第三节 阿努伊的中期剧作(1937—1945)752
第四节 阿努伊的后期剧作(1945—1987)755
第三部分 剧场艺术第一章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761
第一节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生平与创作761
第二节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历史渊源768
第三节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概述775
第四节 全面、正确地理解“体系”782
第二章 叶夫列伊诺夫786
第一节 叶夫列伊诺夫与“白银时代”的彼得堡786
第二节 叶夫列伊诺夫与戏剧人类学789
第三节 叶夫列伊诺夫与戏剧治疗学793
第三章 梅耶荷德796
第一节 与“莫艺”决裂796
第二节 走向象征主义797
第三节 和科米萨尔热夫斯卡娅的合作800
第四节 宫廷剧院时期803
第五节 “戏剧的十月”:《宗教滑稽剧》与《朝霞》806
第六节 构成主义和有机造型术811
第七节 “回到奥斯特洛夫斯基去!”:《肥缺》与《森林》814
第八节 “前表演”、“活动人行道”及其他816
第九节 《钦差大臣》818
第十节 《臭虫》、《澡堂》和有关的论争820
第十一节 悲剧的实践与悲剧性死亡822
第四章 瓦赫坦戈夫825
第一节 十月革命前的岁月:“体系”的捍卫者和传播者825
第二节 十月革命后的探索:幻想现实主义828
第三节 《杜兰朵公主》830
第四节 瓦赫坦戈夫戏剧流派概述833
第五章 塔伊罗夫845
第一节 塔伊罗夫的生平与创作845
第二节 塔伊罗夫的戏剧观848
第六章 阿尔托860
第一节 阿尔托与象征主义860
第二节 走向超现实主义862
第三节 雅里剧团时期864
第四节 “残酷戏剧”体系867
第五节 《桑西一家》871
第六节 漫游与禁闭872
第七节 最后的创作873
第七章 斯特拉斯堡876
第一节 斯特拉斯堡的贡献876
第二节 从体系到方法879
下卷 1945年以后的欧美戏剧第一部分 战后欧美戏剧思潮流派第一章 存在主义戏剧900
第二章 荒诞派戏剧903
第三章 战后批判现实主义戏剧908
第四章 新历史条件下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戏剧913
第五章 后现代主义与形形色色的实验戏剧920
第一节 后现代主义戏剧920
第二节 美国的实验戏剧926
第三节 西欧的实验戏剧934
第六章 欧洲文化中的“戏剧人类学”现象938
第二部分 剧作第一章 存在主义剧作947
第一节 萨特947
第二节 加缪952
第二章 荒诞派剧作956
第一节 贝克特956
第二节 尤奈斯库959
第三节 品特962
第四节 斯托帕966
第五节 其他荒诞派剧作家969
第三章 战后批判现实主义剧作972
第一节 田纳西·威廉斯972
第二节 阿瑟·密勒975
第三节 弗里施978
第四节 迪伦马特980
第五节 达里奥·福983
第六节 其他批判现实主义剧作家988
第四章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剧作991
第一节 阿尔布卓夫、罗佐夫、沃洛金的心理剧991
第二节 万比洛夫997
第三节 德沃列茨基、盖利曼等人的生产题材剧作1001
第四节 80年代的“新浪潮”剧作1006
第五节 彼德鲁舍夫斯卡娅1009
第六节 沙特罗夫1013
第三部分 剧场艺术第一章 米哈伊尔·契诃夫1019
第一节 莫斯科时期1020
第二节 侨居德国时期1029
第三节 侨居法国时期1030
第四节 侨居拉脱维亚与立陶宛时期1031
第五节 侨居英国时期1033
第六节 美国时期1035
第七节 理论遗产1037
第二章 布莱希特1039
第一节 布莱希特导演活动的分期与特点1039
第二节 从《弑父》到《英皇爱德华二世的生平》:走向成功的曲折道路1042
第三节 “叙事体戏剧”:布莱希特与皮斯卡托的区别1045
第四节 《人就是人》:关于人的新观念及导演手法1049
第五节 《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布莱希特导演方法的典型体现1051
第六节 体验还是表现:布莱希特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1058
第三章 格洛托夫斯基1061
第一节 格洛托夫斯基的生平与创作1061
第二节 《迈向质朴戏剧》1070
第三节 《戏剧与宗教仪式》1074
第四章 布鲁克1084
第一节 伦敦时期:“空的空间”1084
第二节 巴黎时期:对“稚拙”的追求1090
第三节 “大众戏剧”的观念1094
第五章 战后俄罗斯导演艺术1096
第一节 托夫斯托诺戈夫1098
第二节 叶弗列莫夫1106
第三节 埃夫罗斯1109
第四节 留比莫夫1112
第五节 新的导演群体1119
第六章 谢克纳1124
第一节 谢克纳的生平与创作1124
第二节 “环境戏剧”1126
第三节 谢克纳的人类表演学理论1133
第七章 巴尔巴1135
第一节 巴尔巴的后现代主义倾向1136
第二节 巴尔巴论戏剧人类学1140
第三节 巴尔巴与格洛托夫斯基1147
第八章 博奥1149
第一节 “被压迫者的戏剧”1149
第二节 “欲望的彩虹”1158
第三节 博奥的评价问题1160
附录 大事年表1163
书名、重要词语中外文对照与索引1181
人名中外文对照与索引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