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自然区域及开发整治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任美锷,包浩生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028090
- 出版时间:1992
- 标注页数:483页
- 文件大小:36MB
- 文件页数:49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自然区域及开发整治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1
一、冬干冷、夏湿热的大陆性季风气候1
(一)季风环流形势2
(二)主要天气过程3
(三)大陆性季风气候6
二、山地、高原为主的阶梯地形15
(一)地势较高,起伏显著15
(二)自西向东逐级下降的地形阶梯16
(三)山地、高原为主体的地表结构17
三、复杂多样的自然景观成分23
(一)地理成分丰富,类型众多齐全23
(二)起源古老,成分结构独特25
(三)复杂而有规律的地理分布27
四、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深刻影响31
第二章 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演变与地域分异36
一、古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过程36
二、从古自然地理环境向现代自然地理环境的过渡40
三、现代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与发展44
(一)现代自然地理环境的出现44
(二)现代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49
四、人类自然环境的形成62
第三章 中国自然地理区的划分原则、方法与区划方案70
一、中国自然地理区划的研究对象、内容与意义70
二、中国自然地理区划的研究简史71
(一)综合性原则73
三、中国自然地理区划的原则73
(二)发生学原则75
(三)资源利用与环境整治方向相一致的原则77
四、中国自然地理区划的方法78
五、中国自然地理区划方案83
(一)自然区83
(二)自然亚区87
(三)自然小区90
第四章 东北区93
(一)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94
一、自然地理特征94
(二)温带湿润森林和草甸草原96
(三)多年冻土98
(四)沼泽101
二、亚区与小区104
(一)大兴安岭北部亚区(ⅠA)105
(二)东部山地亚区(ⅠB)109
(三)松嫩平原亚区(ⅠC)119
三、资源利用与环境整治125
(一)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127
(二)沼泽的改良与利用129
(三)土地资源开发与商品粮基地建设131
第五章 华北区136
一、自然地理特征136
(一)黄土广泛分布136
(二)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138
(三)深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植被与土壤140
(一)辽东、山东低山丘陵亚区(ⅡA)142
二、亚区与小区142
(二)华北平原亚区(ⅡB)151
(三)黄土高原亚区(ⅡC)163
三、资源利用与环境整治176
(一)黄河泥沙与河道整治176
(二)南水北调问题179
第六章 华中区186
一、自然地理特征188
(一)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188
(二)水量丰富的河流和湖泊190
(三)过渡性的亚热带植被与土壤193
二、亚区与小区196
(一)江汉、秦岭亚区(ⅢA)199
(二)江南、南岭亚区(ⅢB)221
(三)川黔亚区(ⅢC)236
三、资源利用与环境整治258
(一)长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三峡工程建设问题258
(二)亚热带山地的开发利用260
(三)红壤的利用与改良262
第七章 华南区267
一、自然地理特征269
(一)湿热的热带性气候269
(二)热带雨林与季雨林景观272
(三)红色风化壳与热带土壤277
二、亚区与小区280
(一)闽粤桂南部及台湾亚区(ⅣA)280
(二)琼雷亚区(ⅣB)291
(三)南海诸岛亚区(ⅣC)298
三、资源利用与环境整治306
(一)热带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308
(二)充分发挥热带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316
第八章 西南区320
一、自然地理特征321
(一)山原地貌321
(二)干湿季变换明显的季风气候323
(三)丰富的生物资源327
二、亚区与小区331
(一)云南高原亚区(ⅤA)333
(二)滇南间山宽谷盆地亚区(ⅤB)343
三、资源利用与环境整治351
(一)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351
(二)根据自然规律实行大农业立体布局356
第九章 内蒙古区359
一、自然地理特征359
(一)波状起伏的高原地貌359
(二)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干旱气候361
(三)温带草原景观366
二、亚区与小区371
(一)内蒙古东部亚区(ⅥA)371
(二)内蒙古东南部亚区(ⅥB)376
(三)内蒙古中部亚区(ⅥC)378
三、资源利用与环境整治381
(一)草场资源的利用与建设381
(二)沙漠化的防治问题384
(一)山地与盆地相间分布的地表结构386
第十章 西北区386
一、自然地理特征386
(二)干旱大陆性气候388
(三)广阔的内陆流域391
(四)荒漠土壤与生物394
二、亚区与小区398
(一)北疆亚区(ⅦA)398
(二)天山山地亚区(ⅦB)404
(三)南疆亚区(ⅦC)412
(四)阿拉善河西亚区(ⅦD)418
(五)祁连山、阿尔金山亚区(ⅦE)420
(六)柴达木盆地亚区(ⅦF)424
三、资源利用与环境整治426
(一)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427
(二)防风固沙,防治土地沙漠化428
(三)改良盐渍土,提高土壤肥力430
(四)改良草场430
(一)强烈隆起的大高原432
一、自然地理特征432
第十一章 青藏区432
(二)特殊的高原气侯435
(三)冰川与冻土438
(四)高原寒漠、草甸、草原景观440
二、亚区与小区445
(一)昆仑山亚区(ⅧA)445
(二)阿里高原亚区(ⅧB)447
(三)藏北高原亚区(ⅧC)450
(四)青藏东部高原亚区(ⅧD)454
(五)藏南亚区(ⅧE)457
(六)川西-藏东南亚区(ⅧF)462
(七)喜马拉雅山南翼亚区(ⅧG)469
三、资源利用与环境整治474
(一)气候资源的利用474
(二)草场资源及其合理开发利用477
(三)地热资源及其开发利用479
(四)水能资源及其开发利用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