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刑事审判指导案例 7 刑事诉讼法 增订第3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一二三四五庭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9787519705053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1333页
- 文件大小:256MB
- 文件页数:1354页
- 主题词:刑事诉讼-审判-案例-汇编-中国;刑事诉讼法-审判-案例-汇编-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刑事审判指导案例 7 刑事诉讼法 增订第3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指导案例1
一、总则1
(一)管辖1
蓝海诈骗案[第6号]——以传真方式进行经济合同诈骗案件如何确定审判管辖1
闵光辉、马占霖、帕丽旦木·买森木贩卖毒品案[第551号]——如何确定毒品犯罪案件的地域管辖3
(二)辩护与代理6
章来苟等聚众扰乱社会秩序案[第662号]——检察官离任后在原任职检察院办理的案件中担任辩护人是否违反了回避制度,若违反了回避制度,应如何处理6
陈某贩卖、运输毒品案[第733号]——律师在侦查阶段先后接受有利害关系的两名同案犯委托,在审判阶段又为其中一人辩护的,如何处理9
谢某抢劫案[第845号]——一审庭审结束后、审结前才委托辩护人参与一审诉讼的,人民法院是否准许以及如何确定程序问题案件发回重审的标准12
(三)证据17
王逸故意伤害案[第177号]——多份鉴定结论互相矛盾的应如何审查采信17
王雪玲故意伤害案[第260号]——法庭获取的新证据未经庭审质证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20
王胜平抢劫、强奸、盗窃案[第324号]——如何审查判断被告人的翻供理由23
王某故意杀人案[第343号]——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二条第三项中的“证据不足”应当如何理解27
何永国抢劫案[第497号]——审理共同犯罪案件后到案被告人时,对先到案共犯人的生效裁判文书所采信的证据如何质证32
卞修柱抢劫案[第498号]——对推卸责任型翻供如何进行审查判断35
杨飞故意杀人案[第512号]——对于被告人拒不认罪且无目击证人的案件,如何运用间接证据定案39
寸跃先抢劫案[第572号]——死刑案件如何切实贯彻证据裁判原则44
吴金义故意杀人案[第579号]——物证提取不全或来源不清案件的证据审查47
张世明抢劫案[第590号]——非同案共犯供述的证明力认定50
杨淑敏故意杀人案[第599号]——在被告人翻供的情况下如何根据供证关系定案53
陈乃东故意杀人案[第654号]——对“零口供”案件如何运用间接证据定案56
朱某故意杀人、盗窃案[第655号]——如何把握死刑案件的证明标准60
陈亚军故意伤害案[第656号]——直接言词证据为孤证,其他间接证据不能形成完整证据链的,应依法作出无罪判决64
伍金洪、黄南燕绑架案[第659号]——户籍证明与其他证据材料互相矛盾时,如何认定被告人的年龄68
罗某故意杀人、放火案[第682号]——办理死刑案件如何把握“证据确实、充分”的证明标准71
郭永明等绑架案[第684号]——户籍登记与其他证据之间存在矛盾,如何准确认定被告人的年龄76
何邓平抢劫案[第686号]——已经原审庭审质证,但在重审阶段未重新举证、质证的证据,能否作为定案证据82
徐科故意杀人、强奸案[第729号]——如何审查判断被告人的翻供和辩解及如何结合被告人的庭前认罪供述认定案件事实85
晏朋荣故意杀人、抢劫案[第738号]——关键证据存在疑点,无法排除合理怀疑的案件,应当宣告无罪90
苏光虎故意杀人案[第762号]——对死刑案件如何把握“证据确实、充分”的定案标准95
王维喜强奸案[第763号]——关于瑕疵证据的采信与排除99
胡建明抢劫案[第778号]——在被告人翻供的情况下,如何排除合理怀疑102
郑福田、傅兵抢劫案[第779号]——对共同犯罪案件,如何把握“证据确实、充分”的证明标准107
屠桂军等故意杀人案[第789号]——对共同犯罪中“零口供”的被告人如何认定其犯罪事实110
范永红、韩亚飞等抢劫、盗窃枪支案[第816号]——庭审后或者复核审阶段发现庭审质证的证据存在问题的,应如何处理115
汪久胜抢劫案[第817号]——被告人不如实供述的,如何根据在案证据认定其犯罪动机119
乔某诈骗案[第851号]——公安机关的户籍材料存在重大瑕疵的,如何认定被告人犯罪时的年龄122
刘晓鹏、罗永全贩卖毒品案[第869号]——如何把握非法言词证据的认定标准与排除程序126
黄友强贪污案[第871号]——在不同证据所证内容存在矛盾的情况下,如何判断案件全案证据是否确实、充分130
杜某故意杀人案[第877号]——如何把握“综合全案证据,对所认定事实已排除合理怀疑”134
黄某故意杀人案[第878号]——在故意杀人案件中如何认定证据是否达到“证据确实、充分”的证明标准以及对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依法作出无罪判决对刑事审判工作具有哪些示范意义140
邢某、吴某故意杀人案[第924号]——故意杀人案件中非法证据的审查判断及处理145
胡某故意杀人、强奸案[第927号]——除供述外没有指向明确的证据,且供述不稳定、与其他证据相矛盾的案件,能否作出有罪判决148
付代林故意伤害案[第928号]——如何审查人身伤害鉴定意见152
(四)刑事附带民事诉讼156
刘海交通肇事案[第25号]——雇主应否对其雇员的非职务行为造成的损害结果负连带赔偿责任156
于景森故意伤害案[第26号]——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范围、当事人以及民事赔偿的范围、数额应如何确定160
宋计划交通肇事案[第314号]——审理被害人因犯罪行为致死的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应判处死亡赔偿金(死亡补偿费)163
李洪前故意杀人案[第341号]——人民法院判处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赔偿,应当实行全额赔偿的原则170
耿万红故意伤害案[第348号]——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能否独立参加附带民事诉讼;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应否被列为附带民事诉讼的共同被告人176
高泳故意伤害案[第371号]——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中致人伤害的,应由该法人或组织承担民事责任180
马良生故意伤害案[第390号]——雇主是否应对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致人损害行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184
张德军故意伤害案[第400号]——见义勇为引发他人伤亡的如何处理187
张勇故意伤害案[第418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民事部分的诉讼时效如何计算191
程文岗等故意伤害案[第513号]——共同犯罪案件中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与部分被告人达成调解协议的如何处理194
二、审判198
(一)第一审程序198
潘儒岭故意伤害案[第317号]——人民法院应如何处理公诉转自诉案件198
陈金权故意杀人案[第523号]——故意杀人案件能否由人民法院作为自诉案件直接受理202
姚乃君等非法行医案[第561号]——对罪证不足的刑事附带民事自诉案件可不经开庭审理直接驳回起诉205
刘珍水侵占案[第573号]——涉众型刑事自诉案件可以进行合并审理208
王文勇、陈清运输毒品案[第721号]——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的范围和程序211
李冉寻衅滋事案[第798号]——法院变更公诉机关指控罪名的,在程序上如何处理?215
(二)第二审程序219
杨庆龙强奸、抢劫案[第154号]——检察机关在法定期限内口头抗诉、在法定期限后提出书面抗诉的是否有效219
李林故意杀人案[第222号]——二审法院能否采纳出庭支持抗诉的检察人员超出抗诉书范围提出的抗诉意见222
依火挖吉、曲莫木加、俄木阿巫贩卖、运输毒品案[第545号]——审理先归案被告人过程中,在逃的共同犯罪嫌疑人归案的,应如何处理225
孙超等抢劫,盗窃,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案[第765号]——抗诉期限届满后,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在支持抗诉时增加抗诉对象的,如何处理228
邱垂江强奸案[第833号]——一审宣告无罪后,检察机关提出抗诉并提供对定罪有重大影响新证据的,二审不得直接改判有罪232
尹斌故意杀人、强制猥亵妇女案[第922号]——判处死刑的被告人在上诉期满后申请撤回上诉的,如何处理235
(三)审判监督程序239
朱某、卢某假冒注册商标案[第65号]——对符合法定条件的被告人适用缓刑不能成为再审的理由239
(四)查封、扣押、冻结财物及其处理242
许俊伟、张建英合同诈骗案[第827号]——“继续追缴”涉案财物执行主体和执行程序242
(五)涉外刑事案件的审理和司法协助247
马尔丹·米歇尔涉嫌强奸引渡案[第227号]——引渡案件如何进行司法审查247
沈容焕合同诈骗案[第578号]——涉外刑事案件中境外证据的审查与认定251
自诉人桥本郁子诉被告人桥本浩重婚案[第748号]——涉外重婚犯罪的管辖及域外证据在刑事审判中的审核采信256
三、执行262
苗振经抢劫案[第230号]——被告人在被执行死刑前交代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其伙同他人共同犯罪事实的应如何处理262
吴秀龙等贩卖毒品案[第799号]——对身患重病但因不符合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看守所或者监狱拒绝收监的,法院如何处理265
四、特别程序270
(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没收程序270
秦学荣抢劫、流氓、诈骗、侵占案[第44号]——被告人在审理期间死亡的,刑事责任、违法所得、民事责任应如何处理270
(二)强制医疗程序272
朱某被强制医疗案[第886号]——如何理解和适用强制医疗的条件272
宋某被强制医疗案[第887号]——如何认定被申请人具有“继续危害社会的可能”以及如何处理被申请人亲属提出的自行治疗、看管的申请275
荣某被强制医疗案[第888号]——如何理解和掌握强制医疗的实质性条件278
高康球被强制医疗案[第889号]——强制医疗决定程序、机制的改进与完善282
刑事立法、司法规定285
一、综合285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根据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285
刑事诉讼法修改的主要内容介绍31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2012年12月20日法释〔2012〕21号)390
《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444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关于实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规定(2012年12月26日发布)522
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2012年11月22日 高检发释字〔2012〕2号)527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2012年12月13日公安部令第127号发布)60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司法解释工作的规定(2007年3月9日 法发〔2007〕12号)63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案例指导工作的规定(2010年11月26日 法发〔2010〕51号印发)638
《关于案例指导工作的规定》的理解与适用63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案例指导工作的规定》实施细则(2015年5月13日法〔2015〕130号印发)64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司法保障的若干意见(2007年1月15日 法发〔2007〕2号印发)646
二、总则651
(一)管辖651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范围的规定(1998年5月11日 高检发释字〔1998〕1号)651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对服刑罪犯暂予监外执行期间在异地又犯罪应由何地检察院受理审查起诉问题的批复(1998年11月26日 高检发释字〔1998〕5号)65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民法院案件管辖权问题的若干规定(2005年5月24日 法释〔2005〕4号)652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民检察院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审理的案件实施法律监督有关问题的批复(2006年6月14日 高检发释字〔2006〕1号)65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铁路运输法院案件管辖范围的若干规定(2012年7月17日法释〔2012〕10号)65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巡回法庭审理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2016年12月19日法释〔2016〕30号)655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旅客列车上发生的刑事案件管辖问题的通知(2001年8月23日 公通字〔2001〕70号)656
《关于旅客列车上发生的刑事案件管辖问题的通知》的理解与适用657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办理海上发生的违法犯罪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2007年9月17日 公通字〔2007〕60号)658
(二)回避65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判人员在诉讼活动中执行回避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2011年6月10日 法释〔2011〕12号)659
(三)辩护与代理66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死刑案件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是否应为其指定辩护人问题的批复(1997年11月12日 法释〔1997〕7号)661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关于规范法官和律师相互关系维护司法公正的若干规定(2004年3月19日 法发〔2004〕9号印发)661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刑事诉讼法律援助工作的规定(2013年2月4日 司发通〔2013〕18号印发)66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辩护律师能否复制侦查机关讯问录像问题的批复(2013年9月22日〔2013〕刑他字第239号)666
《关于辩护律师能否复制侦查机关讯问录像问题的批复》的理解与适用66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死刑复核案件听取辩护律师意见的办法(2014年12月29日法〔2014〕346号印发)66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依法切实保障律师诉讼权利的规定(2015年12月29日法发〔2015〕16号印发)668
(四)证据669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2010年6月13日 法发〔2010〕20号印发)669
《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的理解与适用676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2010年6月13日 法发〔2010〕20号印发)685
《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的理解与适用68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建立健全防范刑事冤假错案工作机制的意见(2013年10月9日 法发〔2013〕11号印发)694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2005年2月28日)695
创建司法鉴定管理的新体制——《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的理解与适用697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关于做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施行前有关工作的通知(2005年7月27日 司发通〔2005〕62号)699
人民法院对外委托司法鉴定管理规定(2002年3月27日 法释〔2002〕8号)700
人民法院司法鉴定工作暂行规定(2001年11月16日 法发〔2001〕23号印发)701
人民法院司法鉴定人名册制度实施办法(2004年2月9日 法发〔2004〕6号印发)703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收集提取和审查判断电子数据若干问题的规定(2016年9月9日 法发〔2016〕22号印发)705
最高人民检察院指导案例第7批第25号:于英生申诉案(2016年5月31日高检发研字〔2016〕7号印发)709
最高人民检察院指导案例第7批第26号:陈满申诉案(2016年5月31日 高检发研字〔2016〕7号印发)712
最高人民检察院指导案例第7批第27号:王玉雷不批准逮捕案(2016年5月31日高检发研字〔2016〕7号印发)714
(五)强制措施716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第三款的解释(2014年4月24日)716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对涉嫌盗窃的不满十六周岁未成年人采取刑事拘留强制措施是否违法问题的批复(2011年1月25日 高检发释字〔2011〕1号)717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关于取保候审若干问题的规定(1999年8月4日 公通字〔1999〕59号印发)717
《关于取保候审若干问题的规定》的理解与适用719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适用刑事强制措施有关问题的规定(2000年8月28日 高检会〔2000〕2号)722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依法适用逮捕措施有关问题的规定(2001年8月6日高检会〔2001〕10号印发)727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严格执行刑事诉讼法,切实纠防超期羁押的通知(2003年11月12日法〔2003〕163号)729
《关于严格执行刑事诉讼法,切实纠防超期羁押的通知》的理解与适用730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在检察工作中防止和纠正超期羁押的若干规定(2003年11月24日 高检发〔2003〕12号印发)733
(六)刑事附带民事诉讼73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执行职务致人伤亡构成犯罪的赔偿诉讼程序问题的批复(2002年8月23日 法释〔2002〕28号)73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执行职务致人伤亡构成犯罪的赔偿诉讼程序问题的批复》的理解与适用73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3年12月26日 法释〔2003〕20号)739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黄松有就《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答记者问(节录)743
(七)期间、送达74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格执行案件审理期限制度的若干规定(2000年9月22日法释〔2000〕29号)749
《关于严格执行案件审理期限制度的若干规定》的理解与适用751
三、立案、侦查和提起公诉755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发出《通知立案书》时,应当将有关证明应该立案的材料移送公安机关”问题的批复(1998年5月12日 高检发释字〔1998〕3号)755
人民检察院办理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2001年12月3日高检发释字〔2001〕4号)75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登记立案若干问题的规定(2015年4月15日 法释〔2015〕8号)757
最高人民检察院、审计署关于建立案件移送和加强工作协作配合制度的通知(2000年3月23日 审法发〔2000〕30号)759
审计署、公安部关于建立案件移送制度和加强工作协作配合的通知(2000年4月27日 审法发〔2000〕42号)760
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安部、监察部关于在行政执法中及时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意见(2006年1月26日 高检会〔2006〕2号)764
《关于在行政执法中及时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意见》的理解与适用766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对报请批准逮捕的案件可否侦查问题的批复(1998年5月12日 高检发释字〔1998〕2号)769
公机关适用继续盘问规定(2004年7月12日公安部令第75号公布)769
四、审判775
(一)综合775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2004年8月28日)77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合议庭工作的若干规定(2002年8月12日 法释〔2002〕25号)77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合议庭职责的若干规定(2010年1月11日 法释〔2010〕1号)778
《关于进一步加强合议庭职责的若干规定》的理解和适用77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陪审员参加审判活动若干问题的规定(2010年1月12日法释〔2010〕2号)786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法庭规则(2016年4月13日 法释〔2016〕7号)787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法庭规则》条文的理解与适用789
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押解规则(2003年11月3日 法发〔2003〕19号印发)803
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关于刑事被告人或上诉人出庭受审时着装问题的通知(2015年2月10日法〔2015〕45号)804
《关于刑事被告人或上诉人出庭受审时着装问题的通知》的理解与适用80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在互联网公布裁判文书的规定(2016年8月29日法释〔2016〕19号)80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格执行公开审判制度的若干规定(1999年3月8日 法发〔1999〕3号)810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强人民法院审判公开工作的若干意见(2007年6月4日法发〔2007〕20号印发)811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关于规范量刑程序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2010年9月13日 法发〔2010〕35号印发)81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审判执行工作中切实规范自由裁量权行使保障法律统一适用的指导意见(2012年2月28日 法发〔2012〕7号印发)815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关于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意见(2016年7月20日 法发〔2016〕18号印发)81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裁判文书中刑期起止日期如何表述问题的批复(2000年2月29日 法释〔2000〕7号)819
《关于刑事裁判文书中刑期起止日期如何表述问题的批复》的理解与适用81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案件终审判决和裁定何时发生法律效力问题的批复(2004年7月26日 法释〔2004〕7号)820
《关于刑事案件终审判决和裁定何时发生法律效力问题的批复》的理解与适用82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裁判文书引用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规定(2009年10月26日 法释〔2009〕14号)822
《关于裁判文书引用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规定》的理解与适用82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裁判文书中如何表述修正前后刑法条文的批复(2012年5月15日 法释〔2012〕7号)829
《关于在裁判文书中如何表述修正前后刑法条文的批复》的理解与适用830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法院刑事诉讼文书样式》(样本)的通知(1999年4月30日 法发〔1999〕12号)832
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关于实施《法院刑事诉讼文书样式》若干问题的解答(2001年6月15日 法办〔2001〕155号)834
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一审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适用普通程序的刑事判决书样式和一审未成年人刑事公诉案件适用简易程序的刑事判决书样式的通知(2009年10月12日 法办发〔2009〕25号)842
(二)第一审程序846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授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在部分地区开展刑事案件速裁程序试点工作的决定(2014年6月27日)846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授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在部分地区开展刑事案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试点工作的决定(2016年9月3日)84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案件繁简分流优化司法资源配置的若干意见(2016年9月12日 法发〔2016〕21号)847
《关于进一步推进案件繁简分流优化司法资源配置的若干意见》的理解与适用849
(三)第二审程序85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第二审判决改变第一审判决认定的罪名后能否加重附加刑的批复(2008年6月6日 法释〔2008〕8号)85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第二审判决改变第一审判决认定的罪名后能否加重附加刑的批复》的理解与适用85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被判处死刑的被告人未提出上诉、共同犯罪的部分被告人或者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提出上诉的案件应适用何种程序审理的批复(2010年3月17日 法释〔2010〕6号)862
《关于对被判处死刑的被告人未提出上诉、共同犯罪的部分被告人或者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提出上诉的案件应适用何种程序审理的批复》的理解与适用862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对死刑判决提出上诉的被告人在上诉期满后宣判前提出撤回上诉人民法院是否准许的批复(2010年8月6日 法释〔2010〕10号)867
《关于对死刑判决提出上诉的被告人在上诉期满后宣判前提出撤回上诉人民法院是否准许的批复》的理解与适用86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第二款有关问题的批复(2016年6月23日 法释〔2016〕13号)870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刑事抗诉工作的若干意见(2001年3月2日 高检发诉字〔2001〕7号)871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死刑第二审案件开庭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会谈纪要(2006年4月5日法〔2006〕65号、高检会〔2006〕4号印发)874
(四)死刑复核程序87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统一行使死刑案件核准权有关问题的决定(2006年12月28日 法释〔2006〕12号)875
《关于统一行使死刑案件核准权有关问题的决定》的理解与适用876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进一步严格依法办案确保办理死刑案件质量的意见(2007年3月9日 法发〔2007〕11号印发)882
(五)审判监督程序88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再审案件开庭审理程序的具体规定(试行)(2001年12月26日 法释〔2001〕31号)88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再审案件开庭审理程序的具体规定(试行)》的理解与适用890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民检察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的刑事抗诉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2011年10月14日 法释〔2011〕23号)900
《关于审理人民检察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的刑事抗诉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的理解与适用901
(六)查封、扣押、冻结财物及其处理907
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涉案财物管理规定(2015年3月6日 高检发〔2015〕6号印发)907
(七)涉外刑事案件的审理和司法协助91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海峡两岸送达文书和调查取证司法互助案件的规定(2011年6月14日 法释〔2011〕15号)912
外国籍罪犯会见通讯规定(2003年1月1日)916
五、执行919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四条第五款、第二百五十七条第二款的解释(2014年4月24日)919
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加强和规范监外执行工作的意见(2009年6月25日 高检会〔2009〕3号印发)919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国家卫生计生委暂予监外执行规定(2014年10月24日 司发通〔2014〕112号印发)92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接收在台湾地区服刑的大陆居民回大陆服刑案件的规定(2016年4月27日 法释〔2016〕11号)933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社区矫正实施办法(2012年1月10日 司发通〔2012〕12号印发)934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矫正工作衔接配合管理的意见(2016年8月30日 司发通〔2016〕88号)93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裁判涉财产部分执行的若干规定(2014年10月30日法释〔2014〕13号)942
《关于刑事裁判涉财产部分执行的若干规定》的理解与适用94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减刑、假释案件审理程序的规定(2014年4月23日 法释〔2014〕5号)950
《关于减刑、假释案件审理程序的规定》的理解与适用952
六、特别程序958
(一)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958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七十一条第二款的解释(2014年4月24日)958
人民检察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规定(2013年12月27日 高检发研字〔2013〕7号)958
(二)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967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当事人达成和解的轻微刑事案件的若干意见(2011年1月29日 高检发研字〔2011〕2号印发)967
(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没收程序969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适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没收程序若干问题的规定(2017年1月4日 法释〔2017〕1号)969
(四)强制医疗程序974
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案例第13批第63号:徐加富强制医疗案(2016年6月30日法〔2016〕214号印发)974
七、刑事诉讼法律监督975
人民检察院举报工作规定(2014年9月30日印发)975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检察机关贯彻执行《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规定》和《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的记录和责任追究规定》的实施办法(试行)(2015年5月15日)981
八、刑事赔偿985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刑事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5年12月28日 法释〔2015〕24号)98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2012年作出的国家赔偿决定涉及侵犯公民人身自由权计算标准的通知(2012年5月29日法〔2012〕134号)988
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案例第9批第42号:朱红蔚申请无罪逮捕赔偿案(2014年12月24日法〔2014〕337号印发)988
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案例第9批第44号:卜新光申请刑事违法追缴赔偿案(2014年12月24日法〔2014〕337号印发)990
刑事政策993
在全国法院贯彻落实修改刑事诉讼法决定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993
在全国法院学习贯彻修改后刑事诉讼法培训班上的总结讲话(节录)1000
切实加强司法人权保障 不断提高刑事司法水平1008
刑事审判程序改革问题解读1011
全面加强刑事大案要案审判工作 为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节录)1028
《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和《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的理解与贯彻执行1031
强化证据裁判意识确保刑事案件质量1043
我们应当如何防范冤假错案1046
坚持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刑事司法切实落实好死刑二审案件开庭审理工作(节录)——在全国刑事审判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1050
涉外刑事案件审判程序解读1053
审判释疑1059
押解路途上的时间是否计入刑事拘留期间1059
上诉人申请撤回上诉之后又翻悔的如何处理1059
人民检察院对基层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的案件提起抗诉的,二审法院能否直接改判无期徒刑1061
高级人民法院复核没有上诉、抗诉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案件,认为一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但应当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如何处理1062
刑罚执行完毕后发现新的证据,又因同一事实被以新的罪名重新起诉的案件,应适用何种程序进行审理1063
经验交流1065
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湖北省人民检察院、湖北省公安厅、湖北省国家安全厅、湖北省司法厅关于刑事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2005年12月21日 鄂高法〔2005〕549号)1065
湖北省《关于刑事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的制定背景及说明1072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江苏省人民检察院、江苏省公安厅、江苏省司法厅关于刑事案件证据若干问题的意见(2008年3月31日 苏高法〔2008〕101号印发)1077
《关于刑事案件证据若干问题的意见》的制定背景及说明1089
关于职务犯罪案件被告人翻供及非法证据排除情况的调研报告1099
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调研报告1104
做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调解工作的体会1109
青海藏区“赔命(血)价”习惯法调查研究——以司法审判为视角1113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关于刑事第一审案件证人、鉴定人出庭作证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2007年1月29日 京一中法发〔2007〕32号)1119
《关于刑事第一审案件证人、鉴定人出庭作证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的制定背景及说明1120
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湖南省人民检察院、湖南省公安厅、湖南省司法厅关于死刑第二审案件开庭审理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2006年4月11日 湘高法发〔2006〕11号)1124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死刑上诉案件二审开庭审理工作规程(试行)(2006年4月3日 粤高法〔2006〕100号)1126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浙江省人民检察院、浙江省公安厅、浙江省司法厅关于做好死刑案件二审开庭审理相关工作的意见(2006年5月10日 浙高法〔2006〕89号)1130
涉外刑事案件法律适用问题解答1132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与执行财产刑若干问题的意见(2006年11月23日)1135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与执行财产刑若干问题的意见》的理解与适用1138
关于财产刑执行程序及机制问题的调研1143
专题论坛1155
从有罪到无罪——由一起故意伤害案的证据说起1155
如何正确把握有罪与无罪——谈谈刑事诉讼证明标准1159
庭审中如何处理以刑讯逼供为理由的翻供1164
对欧盟国家刑事证据法律的考察报告1173
控辩双方在法庭审理过程中提出未列入证据目录、证人名单的证据如何处理1187
如何加大适用简易程序的力度1189
法官主持庭审的相关问题1195
简化普通程序,提高诉讼效率1203
法官自由裁量权1208
实务探讨1216
谈谈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的特点和亮点1216
实践视野下取证主体合法性问题论析1222
供证关系与事实认定探微1224
论精神病司法鉴定不应含有“刑事责任能力的意见”1231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司法适用疑难问题研究1234
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刑事审判中的“新证据”1246
DNA证据的基本原理、独特证明功能以及审查判断DNA证据应当注意的问题1252
民事赔偿与死刑适用的平衡问题初探1260
刑事案件审判中被害人诉求与被告人权益的平衡1265
被害人谅解与缓刑适用——以轻伤害犯罪案件审判为视角1269
刑法实务若干问题研究(节录)1273
死缓限制减刑案件二审与复核裁判文书的表述问题1274
刑事证人出庭作证的现状与思考——关键证人制度的构建1276
刑事简易程序实务研究1279
庭前会议程序若干疑难问题研究1284
刑事诉讼法修正后死刑复核程序的若干实践问题1292
“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的认定与没收1301
刑事涉案财物处理问题之探讨1304
人民法院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没收程序中的职能定位1311
论违法刑事拘留赔偿的司法审查1315
涉外刑事案件审判中的若干问题1325
疑案争鸣1332
被害方没有提出民事赔偿,能否参与刑事诉讼1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