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创造学理论与实践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创造学理论与实践
  • 姚凤云,苑成荐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7302132712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80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393页
  • 主题词:创造学-高等学校:技术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创造学理论与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基础概念篇1

第一章 创造学导论1

第一节 创造及相关概念1

一、示例引言1

二、创造的涵义2

三、创造的特点4

四、创造与相关概念6

第二节 创造的原动力和意义8

一、人类进行创造的原动力8

二、创造的意义9

一、创造学的涵义和性质12

第三节 创造学概述12

二、创造学的研究目的和基本原理13

三、创造学研究的基本内容14

四、创造学与传统科学和素质教育的关系15

第四节 创造学的产生与发展16

一、创造学的产生16

二、创造学的发展18

思考训练题20

第二章 创造的基本要素22

第一节 创造主体和客体22

一、创造主体22

第二节 创造精神、知识和创造技法24

一、创造精神24

二、创造客体24

二、知识26

三、创造技法27

第三节 创造环境28

一、制度环境28

二、政策环境28

三、市场与法制环境29

四、教育培训环境29

五、情报信息与服务环境29

六、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环境30

七、硬环境30

思考训练题30

一、创造力的涵义32

二、创造力的构成32

第三章 创造力概述32

第一节 创造力的构成和分类32

三、创造力的能级35

四、创造力的分类35

第二节 创造力辨析37

一、创造力具有普遍性37

二、认识创造力,辨析相关问题37

第三节 创造力开发40

一、影响创造力发挥的心理因素40

二、创造力的可开发性42

三、创造力开发的途径43

一、创造力测评的涵义44

二、创造力测评的具体作用44

第四节 创造力测评44

三、创造力测评的具体做法和应注意的问题45

四、创造力测评方法45

思考训练题49

第二篇 创造性思维51

第四章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和过程51

第一节 创造性思维的涵义和特征51

一、思维的涵义和分类51

二、创造性思维简介52

三、创造性思维的特征53

第二节 创造性思维的过程57

一、华莱士的四阶段论57

二、“序列链”理论58

三、“发散-辐合”理论59

四、三境界式60

五、八阶段模式60

六、“产生绝妙创意”的12个步骤62

思考训练题64

第五章 方向性思维66

第一节 扩散思维与集中思维66

一、扩散思维66

二、集中思维68

三、扩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的区别和联系69

四、扩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的实际应用69

第二节 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70

一、正向思维70

二、逆向思维71

第三节 侧向思维与转向思维76

一、侧向思维76

二、转向思维78

思考训练题79

第六章 动态性思维81

第一节 动态思维与超前思维81

一、动态思维81

二、超前思维84

第二节 分离思维与合并思维88

一、分离思维88

二、合并思维89

三、分离思维与合并思维的关系90

思考训练题91

第七章 逻辑思维92

第一节 逻辑思维概述92

一、逻辑思维的涵义92

二、逻辑思维的基本形式92

三、创造性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关系93

四、逻辑思维在创造活动中的作用95

五、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96

第二节 归纳思维97

一、简单枚举法97

二、科学归纳法98

三、统计归纳法99

第三节 演绎思维100

一、三段论100

二、假言推理101

四、二难推理(假言选言推理)102

三、选言推理102

第四节 其他几种逻辑思维103

一、分析思维与综合思维103

二、抽象思维与具体思维105

思考训练题106

第八章 形象思维107

第一节 想像思维107

一、想像思维的涵义108

二、对想像思维的研究和评价109

三、想像思维的分类110

四、想像思维对创造的引导作用113

第二节 联想思维114

五、提高想像思维能力的方法114

一、联想的涵义115

二、联想思维的分类116

三、多种联想的综合训练119

第三节 直觉思维120

一、直觉思维的涵义120

二、直觉思维的特征121

三、直觉思维的功能122

四、直觉的局限性124

五、怎样培养直觉思维能力124

第四节 灵感思维125

一、灵感的涵义125

二、灵感思维的特征126

三、灵感的类型127

四、灵感产生的一般规律128

五、如何捕捉灵感129

思考训练题131

第三篇 创造技法132

第九章 检核表法132

第一节 奥斯本的检核表法132

一、奥斯本检核表法简介132

二、奥斯本检核表法的具体内容及其应用实例133

三、奥斯本检核表法的特点和运用要点136

第二节 对奥斯本检核表法的改进136

一、动词提示检核表法136

二、5W1H法138

三、降低成本检核表法139

四、属性改善排列矩阵法(SAMM法)140

五、系统提问法141

思考训练题142

第十章 智力激励法144

第一节 奥斯本激励法144

一、智力激励法的涵义144

二、智力激励法的原则和特点144

三、运用智力激励法需注意的问题145

四、步骤与实施146

五、智力激励法的应用实例147

第二节 对智力激励法的改进148

一、653法148

二、MBS法149

三、CBS法150

四、KJ法150

五、集思广益法151

六、大学生课堂构思法(5420法)154

思考训练题155

第十一章 列举法156

第一节 特性列举法和缺点列举法156

一、特性列举法156

二、缺点列举法157

第二节 希望点列举法和综合列举法160

一、希望点列举法160

二、成对列举法161

三、综合列举法162

思考训练题162

第十二章 组合法与分解法163

第一节 组合法163

一、组合法简介163

二、组合法的分类163

第二节 信息交合法166

一、许国泰的“思维魔方”166

二、信息交合法的基本原理167

三、信息交合法的实施程序167

四、信息交合原则168

五、信息交合法应用实例169

一、分解法简介170

第三节 分解法170

二、分解的方式171

思考训练题172

第十三章 分析法与还原法173

第一节 形态分析法173

一、形态分析法的涵义173

二、形态分析法程序174

三、形态分析法的实例175

第二节 价值分析法176

一、价值分析法简介176

二、价值分析法的运用176

第三节 还原法178

一、还原法简介178

二、还原法的实践应用179

思考训练题180

第十四章 类比性创造技法181

第一节 类比法181

一、类比法的涵义181

二、类比法原理181

三、类比法的分类183

第二节 移植法185

一、移植法简介185

二、移植的分类185

第三节 仿生学法189

一、仿生学的涵义189

二、仿生学法运用要点190

三、仿生学法的应用实例190

一、等价变换法192

第四节 其他引申类比技法192

二、中山正和法194

三、中山-高桥法195

思考训练题195

第十五章 其他创造技法196

第一节 驱虫法196

一、驱虫法的涵义和操作196

二、驱虫法中的ARIZ法197

第二节 十步思维法和综合创造法198

一、十步思维法198

二、综合创造法199

一、水平思考法200

第三节 水平思考法和假想构成法200

二、假想构成法201

第四节 六面体法和理想天才法202

一、六面体法202

二、理想天才法205

思考训练题206

第四篇 创造实践篇207

第十六章 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207

第一节 科学发现207

一、科学发现及其分类207

二、科学发现的主要特点208

三、怎样从事科学发现210

第二节 技术发明213

一、技术发明及其分类213

二、技术发明一般过程214

思考训练题218

第十七章 合理化建议与技术改进219

第一节 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的涵义评价标准219

一、合理化建议的概念219

二、技术改进的概念和原则220

三、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的评价标准221

四、合理化建议、技术改进的相关活动221

第二节 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的基本程序和活动艺术222

一、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的基本程序222

二、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活动的艺术224

第三节 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的创造方法225

一、产生合理化建议的OCU法225

二、提出有价值的改进方案的物场分析法227

思考训练题229

第十八章 大学毕业生创业230

第一节 大学毕业生创业的重要性和条件230

一、大学毕业生创业的重要性230

二、大学毕业生创业条件分析231

第二节 大学毕业生创业准备和创业能力233

一、大学毕业生创业的知识准备233

二、大学毕业生创业能力235

第三节 大学毕业生创业素质测评238

一、企业家的素质与类型238

二、创业素质测验239

思考训练题242

二、创造成果保护的具体措施243

一、为什么要进行创造成果保护243

第一节 创造成果的保护243

第十九章 创造成果保护及专利权243

三、专利制度的产生和发展简介245

第二节 申请专利需要注意的问题245

一、专利的一般原则246

二、专利的一般条件246

三、申请专利需要递交的文件246

四、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248

思考训练题251

第五篇 创造型人才开发篇252

第二十章 创造教育252

第一节 创造教育概述252

一、创造教育的涵义252

三、创造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253

二、创造教育的地位253

四、创造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区别254

五、创造教育的必要性254

第二节 我国创造教育的发展256

一、早期阶段(20世纪以前)256

二、近期阶段(20世纪初至20世纪80年代)256

三、当代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后)258

第三节 创造教育的原则和目标258

一、创造教育的原则259

二、创造教育的目标263

第四节 创造教育的实施263

一、创造教育实施的基本条件263

二、创造教育实施的基本途径265

第五节 创造教育的教学模式267

一、国外创造教育的教学模式267

二、我国创造性课堂教学模式270

思考训练题270

第二十一章 创造型人才272

第一节 创造型人才的涵义和特征272

一、创造型人才的涵义272

二、创造型人才的基本特征272

三、对创造型人才的误解辨析274

第二节 创造型人才的客观主观因素275

一、创造型人才成长的客观因素275

一、创造型人才培养的历史与现状278

第三节 创造型人才队伍建设278

二、创造型人才应有的主观因素278

二、必须注重我国的创造型人才培养280

三、我国人才分布的突出问题280

四、我国创造型人才队伍建设应注意的问题281

思考训练题283

第二十二章 创造的个性心理品质(上)284

第一节 理想和品德284

一、理想284

二、品德285

第二节 勇气和意志287

一、勇气287

二、意志287

一、自信心289

第三节 自信心和好奇心289

二、好奇心290

第四节 抓机遇和惜时间291

一、抓机遇291

二、惜时间293

第五节 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295

一、竞争意识295

二、合作精神296

思考训练题298

第二十三章 创造的个性心理品质(下)299

第六节 信息观和名利观299

一、信息观299

二、名利观301

第七节 观察力和记忆力302

一、观察力302

二、记忆力305

第八节 思考力和借鉴力306

一、思考力306

二、借鉴力307

第九节 迷恋性和严谨性308

一、迷恋性308

二、严谨性309

第十节 独立性和综合性312

一、独立性312

二、综合性314

思考训练题315

第二十四章 企业创新经营探讨317

第一节 企业经营战略的分类和作用317

一、企业经营战略的涵义和分类317

第六篇 创造性经营317

二、企业经营战略的作用318

第二节 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和实施319

一、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319

二、企业经营战略的实施321

第三节 企业经营创新321

一、企业经营创新的涵义321

二、企业经营创新的基本形式及其战略意义322

思考训练题324

二、创新产品的基本类型325

三、创新产品开发的涵义和意义325

第二十五章 企业创新开发探讨325

一、创新产品的涵义325

第一节 创新产品开发概论325

四、创新产品开发的原则326

第二节 创新产品开发程序327

一、创新产品开发调查327

二、创新计划制定327

三、创新产品设计329

四、最佳方案选择330

五、创新产品试制330

第三节 创新产品的质量、外观设计和商标331

一、创新产品的质量331

七、创新产品正式全面上市331

六、创新产品正式投产331

二、创新产品的外观设计333

三、创新产品的商标333

思考训练题334

第二十六章 企业创新销售探讨335

第一节 企业销售的涵义和意义335

一、销售的涵义335

二、销售的意义335

三、企业应有的销售观念336

第二节 消费者心理研究337

三、企业销售信息工作的性质339

二、企业销售信息工作的目标339

一、企业销售系统的特点339

第三节 建立和开发销售信息系统339

四、企业销售信息系统的作用和功能340

五、信息技术在销售工作中的应用340

第四节 营销促销方式创新341

一、广告推销341

二、人员推销343

三、营业推广344

四、服务促销344

五、数据库营销345

六、绿色营销345

七、网络营销346

思考训练题347

一、思想政治工作的涵义和特点348

第二十七章 企业创新管理探讨348

第一节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及其创新348

二、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内容350

三、创新思想政治工作运作机制351

四、创建思想政治工作评估体系353

五、构建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活动平台354

六、落实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四项经费”354

第二节 企业文化建设355

一、企业文化的涵义和功能355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356

思考训练题362

第一节 企业诊断概论363

一、企业诊断的涵义363

第二十八章 企业诊断探讨363

二、企业诊断的特点364

三、企业诊断的作用365

四、企业诊断的主要类型365

第二节 企业诊断程序366

一、进企业前准备阶段366

二、进企业后预备诊断阶段369

三、正式诊断阶段370

四、实施指导阶段372

第三节 企业诊断方法和诊断人员素质373

一、企业诊断方法373

二、对企业诊断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376

思考训练题378

主要参考文献37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