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教学的稳与变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教学的稳与变
  • 吴颍惠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04180292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31页
  • 文件大小:38MB
  • 文件页数:253页
  • 主题词:课堂教学-教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教学的稳与变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路在何方:对教学改进的追问与反思1

第一节 教师的辛勤工作为什么换不来高质量的教学效果?1

一、学生为什么会“误入歧途”?1

二、教师的精心设计为什么会“事与愿违”?3

三、知识宝库为什么打不开?5

第二节 教学改革为什么难有成效?6

一、“生活化”可以信马由缰吗?7

二、“自主探究”是终极方法吗?9

三、“个人知识”至高无上吗?10

四、“课堂活跃”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目的吗?12

五、“师生对话”对出了什么?14

第二章 志同道合:变异理论催生课堂教学改革16

第一节 新思维新观点——富有特色的变异理论16

一、古老问题的新视角17

二、呼唤教学内容的优先地位19

三、直击课堂教学本质24

第二节 达成共识——研究的根本特征26

一、从理论思辨到行为改变27

二、直面课堂中“教”和“学”的辩证关系28

三、凭借“具体的教学内容”弥合理论与实践的鸿沟29

第三节 脚踏实地——项目的“行动纲领”30

一、“顶天立地”的实验研究30

二、“有始有终”的实验研究33

三、“返璞归真”的实验研究35

第三章 上下求索:确立变异教学的实验推进策略41

第一节 思想共识——变异教学到底能够解决什么问题41

一、教学认识问题:迁移一变异41

二、教学策略问题:举例42

三、教学实效问题:把握关键属性和学习质量44

四、教学研究问题:教师如何开展基于教学过程的研究45

第二节 统筹设计——确立变异教学的实验方式46

一、实验目标和内容的设计46

二、实验过程和方法的设计50

第三节 众志成城——变异教学实验在活动中推进54

一、观课评课54

二、教学设计55

三、课堂现场研究62

四、同课异构63

五、交流研讨64

六、理念培训65

第四章 回归本源:基于变异理论的课堂学习分析69

第一节 课堂学习质量69

一、怎样认识课堂学习质量69

二、怎样开展课堂学习质量评价71

第二节 课堂学习影响因素73

一、性别导致学业质量差异74

二、家庭教养方式导致学业质量差异75

三、作业导致学业质量差异76

四、考试频率导致学业质量差异78

五、学习动机和能力导致学业质量差异79

六、课堂学习行为导致学业质量差异82

七、教师关注程度导致学业质量差异84

八、课外阅读导致学业质量差异86

第三节 学生学习要素分析88

一、学生学习态度与情感分析88

二、课堂学习内容分析90

三、课堂学习方式分析92

第五章 金玉其中:学习内容在教学中的重要性96

第一节 “打靶先寻靶”——教学内容的指向性98

一、教学内容的意义98

二、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教学内容100

第二节 “点石成金”——教学内容的处理106

一、系统把握知识106

二、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108

三、确定具体的教学内容109

第三节 “百家争鸣”——对教学内容的不同理解113

一、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差异113

二、教师对教学内容的不同意见115

第六章 制其要害:突出教学内容的关键属性117

第一节 关键属性的重要性117

一、关键属性的内涵117

二、关键属性与教学119

三、关键属性不突出的教学表现121

第二节 确定教学内容的关键属性124

一、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分析关键属性125

二、依据学生情况分析教学内容的关键属性128

三、引导学生关注事物的关键属性135

第三节 围绕关键属性梳理正反例138

一、标准正例和非标准正例是关键属性的具体化139

二、反例是关键属性的反衬144

三、正反例的合理组织149

第七章 以变促辨:审辨教学内容的关键属性160

第一节 追根溯源——审辨基于变异160

一、“学习即审辨”160

二、审辨基于变异162

第二节 变之有序——变异图式与范式165

一、系统运用变异的基本思路——变异图式165

二、四种变异范式166

第三节 例证之变——知识教学策略172

一、三足鼎立——标准正例、非标准正例和反例172

二、例证的运用时机178

第四节 方法之变——问题解决教学策略184

一、方法变换与突破定势184

二、方法随情境而变化187

三、方法由具体到一般的演变190

第八章 路在脚下:在收获与反思中前行196

第一节 教学研究就是在教学实践中研究教学196

一、教学研究的慢功夫197

二、教学设计的用心与精心199

三、教学设计的切磋与交流204

第二节 教学研究要洞察教学的细节211

一、把握细节是教师的基本功211

二、通过细节把握事物的关键属性217

第三节 教学研究无止境221

一、教学研究是一次次的探索旅程221

二、只有继续前行,视野才能更加宽广224

附录一 变异教学理论实验研究大事记225

附录二 变异教学理论实验研究课题组成员名单228

后记23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