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无线移动因特网 体系结构、协议及业务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无线移动因特网 体系结构、协议及业务
  • (澳)Abbas Jamalipour著;罗涛,郝建军等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7111154282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325页
  • 文件大小:44MB
  • 文件页数:34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无线移动因特网 体系结构、协议及业务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出版说明译者的话前言中文版序致谢第1部分 无线因特网第1章 无线移动因特网导言3

1.1 电信技术3

1.1.1 电信:有线、无线及蜂窝通信3

1.1.2 因特网:固定、无线及移动因特网6

1.2 无线因特网发展趋势7

1.2.1 接入技术:固定接入和移动接入7

1.2.2 因特网应用的增长7

1.2.4 移动蜂窝技术的覆盖范围9

1.2.3 电信服务的普及9

1.2.5 电信业务:语音、数据及多媒体10

1.2.6 移动因特网业务10

1.3 无线因特网需求11

1.3.1 移动情况下因特网的延伸11

1.3.2 因特网连接规范和 QoS11

1.3.3 因特网协议变化12

1.3.4 认证、授权及计费12

1.4 本书结构13

1.3.6 网络体系结构的改变13

1.3.5 资源管理13

参考文献15

第2章 无线蜂窝数据网络17

2.1 无线蜂窝数据网络简介17

2.1.1 电路交换17

2.1.2 分组交换18

2.1.3 接入网18

2.1.4 核心网19

2.2.1 蜂窝数字分组数据20

2.2 第二代蜂窝数据业务20

2.2.2 高速电路交换数据22

2.3 高级蜂窝数据业务24

2.3.1 无线应用协议24

2.3.2 i-mode27

2.3.3 自由多媒体接入29

2.4 标准化组织30

2.4.1 国际电信联盟(ITU)30

2.4.4 第三代移动通信合作者计划(3GPP)31

2.4.2 欧洲电信标准化组织(ETSI)31

2.4.3 通用移动通信系统论坛(UMTS)31

2.4.5 第三代移动通信合作者计划2(3GPP2)34

2.4.6 因特网工程任务组(IETF)34

2.4.7 移动无线因特网论坛(MWIF)35

2.5 小结和结论35

参考文献36

第3章 蜂窝移动网络39

3.1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39

3.1.1 GSM体系结构40

3.1.2 GSM带宽分配41

3.1.3 GSM控制和数据信道42

3.1.4 GSM系统特征43

3.1.5 GSM网络体系结构44

3.1.6 DCS1800和PCS190045

3.2 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46

3.2.1 GPRS体系结构47

3.2.2 GPRS新路由器48

3.2.3 GPRS信令49

3.2.4 GPRS移动管理50

3.3 增强的通用分组无线业务(EGPRS)50

3.3.1 EGPRS阶段152

3.3.2 EGPRS阶段252

3.4 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53

3.4.1 逻辑层的改进54

3.4.2 UMTS网络体系结构56

3.4.4 UMTS工作模式57

3.4.3 UMTS核心网和无线接入网57

3.4.5 UMTS网络协议59

3.4.6 UMTS开放业务体系结构63

3.5 小结和结论65

参考文献65

第4章 未来移动网络68

4.1 IMT-200068

4.1.1 IMT-2000标准族69

4.1.2 cdma200070

4.1.3 IMT-2000标准71

4.2 后3G系统73

4.2.1 4G移动系统:互连网络74

4.2.2 全IP网络75

4.2.3 面向4G移动系统的一种模块化方法75

4.2.4 移动无线因特网论坛77

4.3 未来移动因特网应用79

4.3.2 移动因特网的应用81

4.4 未来移动因特网的分层体系结构81

4.3.1 普通因特网应用81

4.4.1 移动因特网接入82

4.4.2 分层体系结构83

4.4.3 网络管理85

4.5 小结和结论87

参考文献87

第2部分 无线IP的基础知识第5章 移动环境下的服务质量(QoS)93

5.1 QoS的定义93

5.1.1 用户层QoS需求94

5.1.2 基于技术和网络的QoS需求95

5.1.3 QoS指标间的相关性97

5.2 IP网络的QoS保证98

5.2.1 分组分类99

5.2.2 分组隔离99

5.2.3 有效资源管理100

5.2.4 业务负载控制100

5.2.5 小结100

5.3 因特网中QoS的解决方案101

5.3.1 综合服务101

5.3.2 区分服务102

5.3.3 综合服务和区分服务的比较103

5.3.4 区分服务域上的综合服务104

5.4 蜂窝网中QoS的解决方案104

5.4.1 GPRS的QoS支持104

5.4.2 UMTS的QoS支持105

5.5 移动网络中QoS的建立106

5.6 小结和结论107

参考文献107

6.1.1 新出现的下一代移动业务110

第6章 无线IP的业务模型110

6.1 业务模型概述110

6.1.2 业务模型的重要性111

6.1.3 业务模型准则111

6.2 泊松(Poisson)模型和马尔可夫(Markov)模型112

6.2.1 泊松业务模型和马尔可夫业务模型的限制112

6.2.2 新业务模型的必要性113

6.3 新出现业务的特征113

6.3.1 重尾(Heavy-tailed)113

6.3.2 自相似性116

6.3.3 分形116

6.3.4 长相关性(LRD)117

6.3.5 自相似性和长相关性的适应性117

6.4 自相似及LRD业务模型118

6.4.1 传统业务模型118

6.4.2 当前和未来的业务模型119

6.4.3 用于因特网应用的业务模型122

6.5.1 自相似业务模型126

6.5 短相关模型和长相关模型126

6.5.2 长相关性业务模型127

6.6 小结和结论127

参考文献128

第7章 无线IP的业务管理130

7.1 概述130

7.2 接入控制133

7.2.1 基于参数的接入控制133

7.2.2 基于测量的接入控制134

7.2.3 服务质量QoS参数135

7.3 无线IP网络136

7.3.1 无线接入网络136

7.3.2 无线局域网(WLAN)——IEEE802.11标准136

7.3.3 无线局域网(WLAN)的特性137

7.3.4 无线IP网的接入控制138

7.4 基于测量的接入控制139

7.4.1 网络负载估计139

7.4.3 可能的错误来源141

7.4.2 测量参数141

7.4.4 MBAc在无线IP网络中的适用性142

7.5 基于测量的接入控制的实现143

7.5.1 网络参考模型143

7.5.2 无线IP网的性质143

7.5.3 仿真描述145

7.6 流量管理参数147

7.6.1 参数的选择147

7.6.2 仿真的验证150

7.7.1 没有预留或者优先权152

7.7 优先权方案和预留方案的比较152

7.7.2 预留159

7.7.3 优先权167

7.7.4 优先权和预留的比较175

7.8 小结和结论181

参考文献182

第8章 蜂窝网络的移动性184

8.1 概述184

8.2 移动模型185

8.2.1 拓扑模型186

8.2.2 移动模型187

8.2.3 驻留时间模型191

8.2.4 呼叫-到达模型193

8.3 位置管理机制194

8.3.1 更新策略194

8.3.2 寻呼203

8.3.3 最后评述207

8.4 位置管理机制的分析框架208

8.4.1 影响因素209

8.4.2 总代价函数209

8.4.3 更新代价函数210

8.4.4 最优边界设定222

8.4.5 寻呼代价227

8.4.6 分割算法229

8.5 小结和结论231

参考文献232

9.1 概述236

第9章 无线IP的传输协议236

9.2 传输控制协议(TCP)概述237

9.2.1 TCP/IP体系结构237

9.2.2 TCP的一般特征238

9.2.3 TCP段结构239

9.2.4 TCP流量控制240

9.2.5 TCP超时机制240

9.2.6 TCP拥塞控制241

9.2.7 关于TCP的一些结论243

9.3 无线信道中的传输控制协议243

9.3.1 关于用于无线信道中的传输控制协议问题的探索244

9.3.2 在无线信道上TCP性能预期245

9.3.3 TCP协议的增强246

9.4 带有确认回复的显示丢失通告(ELN)248

9.4.1 一种新的确认报文形式249

9.4.2 一种新的基站代理249

9.5.1 仿真环境250

9.5 性能分析250

9.4.3 在TCP发送端的处理流程250

9.5.2 吞吐量性能251

9.5.3 延迟性能253

9.5.4 拥塞窗口性能255

9.6 蜂窝网络中的传输控制协议256

9.7 小结和结论257

参考文献258

10.1 引言260

第10章 无线IP的因特网协议260

10.2 因特网协议概述261

10.2.1 因特网中的分层次路由261

10.2.2 网间控制报文协议262

10.2.3 网络层协议的一般特性262

10.3 因特网协议版本6(IPv6)265

10.3.1 IPv6动机265

10.3.2 IPv6的头信息格式265

10.3.3 IP协议的过渡266

10.3.4 IPv6的现状267

10.3.5 无线:IPv6的发展方向268

10.4 移动IP269

10.4.1 协议概述269

10.4.2 移动IPv4的性能271

10.4.3 移动IPv6273

10.4.4 移动IPv6 中的切换274

10.4.5 分级的移动代理275

10.5 蜂窝IP和HAWAII275

10.5.1 蜂窝IP275

10.5.2 HAWAII277

10.5.3 蜂窝IP和HAWAII的比较277

10.6 小结和结论278

参考文献279

第3部分 无线IP的高级专题第11章 无线IP的因特网展望282

11.1 分组数据业务282

11.1.3 网络层283

11.1.2 数据链路层283

11.1.1 接入层283

11.1.4 安全性284

11.2 分组数据业务——功能模型284

11.2.1 归属代理285

11.2.2 分组数据服务节点285

11.2.3 认证、授权和计费285

11.2.5 无线资源控制286

11.2.6 移动台286

11.2.4 分组控制功能286

11.3 体系结构模型287

11.4 小结和结论289

参考文献290

第12章 移动对等网络(AdHoc)及未来的挑战293

12.1 移动Ad Hoc网络简介293

12.1.1 无线局域网293

12.1.2 使用无线局域网的Ad Hoc网络294

12.1.3 IEEE802.11标准规范295

12.2.1 设备功率消耗296

12.2 统一的Ad Hoc功率管理296

12.2.2 率管理297

12.3 Ad Hoc网络的MAC协议297

12.4 在Ad Hoc网络中支持服务质量298

12.5 Ad Hoc业务发现的体系结构299

12.6 转发模型与激励300

12.7 Ad Hoc地址与命名301

12.8 优先连接和抢占连接302

参考文献303

12.9 小结和结论303

第13章 卫星在无线IP中的应用305

13.1 简介305

13.2 卫星通信的概况305

13.2.1 第一代移动卫星服务305

13.2.2 第二代移动卫星服务306

13.2.3 宽带卫星系统307

13.3 卫星在全球因特网中的作用308

13.3.1 卫星的连接结构309

13.4 卫星在第三代无线网络中的应用310

13.3.2 卫星的应用310

13.5.1 移动性管理313

13.5.2 位置管理313

13.5 基于卫星的因特网应用的技术问题313

13.5.3 路由管理314

13.5.4 切换管理314

13.5.5 服务质量的管理315

13.6 卫星和陆地网络中的移动性管理315

13.6.1 卫星网络315

13.6.3 切换管理和位置管理316

13.6.2 蜂窝网络316

13.7 因特网中的卫星传输部分317

13.7.1 TCP的不足317

13.7.2 改进的TCP317

13.8 小结和结论318

参考文献319

附录321

英文缩写字32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