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宗教理论与宗教政策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宗教理论与宗教政策
  • 熊坤新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811084375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418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436页
  • 主题词:宗教学;宗教政策-世界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宗教理论与宗教政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宗教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文化现象1

二、对宗教的分类11

三、学习研究宗教的方法12

上编 世界主要宗教简介21

第一章 佛教21

第一节 佛教的起源与创始人21

一、佛教的起源21

二、佛教的创始人21

第二节 佛教的主要经典23

一、“三藏”24

二、大藏经24

第三节 佛教的基本教义25

一、四谛说26

二、八正道说27

三、十二因缘(或十二缘生)——以人生为对象的缘生说28

四、三法印说29

五、五蕴说31

第四节 佛教的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32

一、上座部与大众部32

二、大乘与小乘佛教33

三、密教与显教35

第五节 佛教的主要节日36

一、佛诞节36

二、涅槃节37

三、成道节37

四、盂兰盆会37

第二章 基督教39

第一节 基督教的创始人39

一、耶稣的降生和童年39

二、耶稣的传道40

三、耶稣的受难和复活41

第二节 基督教的主要经典43

一、《旧约全书》43

二、《新约全书》44

第三节 基督教的基本教义46

一、信“三位一体”的上帝46

二、信原祖原罪47

三、信基督救赎47

四、信灵魂不灭与世界末日47

第四节 基督教的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48

一、天主教48

二、东正教49

三、基督教新教49

第五节 基督教的主要节日51

一、基督纪元51

二、圣诞节52

三、复活节53

四、主日53

第三章 伊斯兰教55

第一节 伊斯兰教的创始人55

第二节 伊斯兰教的主要经典59

一、《古兰经》59

二、“圣训”60

第三节 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61

一、六大信仰61

二、五功63

第四节 伊斯兰教的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65

一、逊尼派(Ahl al-Sunnah)65

二、什叶派(Shi’ah)67

第五节 伊斯兰教的主要节日69

一、开斋节69

二、古尔邦节69

三、圣纪节70

四、盖德尔夜70

五、登霄节70

六、阿术拉节71

七、白拉台夜节71

第四章 犹太教73

第一节 犹太教的创始人73

第二节 犹太教的主要经典74

第三节 犹太教的基本教义74

第四节 犹太教的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75

一、正统派77

二、改革派77

三、保守派78

四、重建派79

第五节 犹太教的主要节日80

一、安息日80

二、新年81

三、赎罪日81

四、逾越节81

五、七七节82

六、帐篷节82

第五章 道教84

第一节 道教的创始人84

一、黄帝85

二、老子85

第二节 道教的经典86

一、太玄经87

二、正一经87

三、太平经87

四、太清经88

五、三皇经88

六、灵宝经88

七、上清经88

八、重玄经89

九、北斗经89

十、善书89

十一、雷法经90

十二、全真经90

十三、内丹经90

十四、净明经91

第三节 道教的基本教义91

一、道教教义思想的核心是“道”91

二、道教的“道”是对秦汉时期道家思想的直接继承91

三、道教的“道”和老子的“道”既有联系又有区别92

第四节 道教的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93

一、太平道93

二、五斗米道94

三、楼观派94

四、茅山派94

五、上清派95

六、灵宝派95

七、正一道95

八、全真道95

第五节 道教的主要节日96

第六章 神道教104

第一节 神道教的创始人104

第二节 神道教的主要经典105

一、《古事记》三卷105

二、《日本书纪》105

第三节 神道教的基本教义106

第四节 神道教的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107

一、原始神道教107

二、神社神道教107

三、教派神道教108

四、国家神道教108

第五节 神道教的主要节日109

一、大尝祭110

二、新尝祭110

三、祈年祭110

四、迁座祭111

五、例祭111

六、式年祭111

七、纪元节111

八、三五七参111

附:被“妖魔化”了的神道教112

第七章 印度教116

第一节 印度教的起源和发展116

一、吠陀教117

二、婆罗门教117

三、印度教118

四、近代以来印度教的发展120

第二节 印度教的主要经典和神121

一、印度教的主要经典121

二、印度教的神121

第三节 印度教的基本教义123

一、梵我同一是印度教的宇宙观和人生观123

二、信仰多神崇拜的主神论123

三、精神解脱124

四、瑜伽修持124

五、强调因果报应及生死轮回124

六、祭祀万能与崇尚苦行125

七、承认吠陀的权威125

八、四种姓分立125

第四节 印度教的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126

一、毗湿奴派126

二、湿婆派127

三、性力派130

四、伽比尔派131

第五节 印度教的主要节日131

一、灯节131

二、洒红节132

三、难近母节133

四、双十节133

五、乘车节133

第八章 中国民间宗教135

第一节 民间宗教概述135

第二节 民间宗教简介136

一、五斗米道136

二、太平道137

三、弥勒大乘教138

四、摩尼教与明教140

五、白莲教141

六、无为教143

七、闻香教与清茶门教144

八、斋教145

九、黄天教147

十、弘阳教148

十一、八卦教149

十二、三一教150

十三、刘门教152

第九章 新兴宗教154

第一节 新兴宗教概述154

第二节 当代新兴宗教简介155

一、创价学会155

二、PL教团156

三、佛所护念会教团156

四、摩门教157

五、统一教158

六、巴哈伊教158

第三节 新兴宗教的特点159

第四节 新兴宗教的类型161

第五节 如何看待新兴宗教165

一、新兴宗教有其自身产生的原因和规律165

二、应该及时了解并把握新兴宗教的动向166

三、严格区分新兴宗教与邪教的不同性质166

四、用辨证的动态的全面的观点看待新兴宗教167

五、深刻认识新兴宗教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举措167

六、坚持以法治教的原则168

第十章 邪教与宗教的区别170

第一节 邪教简介170

一、大卫教170

二、人民圣殿教171

三、太阳圣殿教172

四、天堂之门教173

五、大白兄弟会174

六、奥姆真理教175

七、被立王176

八、法轮功177

第二节 邪教与宗教的区别178

一、邪教的定义178

二、邪教的特点180

三、邪教与宗教的区别183

四、如何看待邪教185

中编 宗教理论191

第十一章 什么是宗教191

第一节 宗教词源说191

第二节 宗教的定义192

一、对于宗教本质的不同观点192

二、马克思主义对宗教本质的定义194

三、宗教的特征与定义195

第十二章 宗教的历史演变规律198

第一节 原始宗教198

一、原始宗教的产生198

二、原始宗教崇拜的对象200

第二节 氏族——部落宗教201

一、氏族——部落宗教的形成及主要内容201

二、氏族——部落宗教与早期原始宗教的区别202

三、氏族——部落宗教主要崇拜的对象202

四、原始宗教的特点204

五、部落联盟时期的宗教205

第三节 民族——国家宗教207

一、民族——国家宗教形成的原因207

二、民族——国家宗教的特点209

第四节 世界宗教211

一、世界宗教的形成211

二、世界宗教的特点212

第十三章 宗教的本质215

第一节 宗教本质的内涵217

第二节 宗教的基本命题220

第三节 宗教的信仰特征223

第十四章 宗教的功能227

第一节 宗教具有巩固现存社会制度、维护社会秩序的功能228

第二节 宗教对人们具有心理调节作用232

第三节 宗教具有促使人们遵守行为规范的功能234

第四节 宗教对人们具有锤炼情操美感的功能235

第十五章 宗教与社会意识形态的关系239

第一节 宗教与哲学的关系239

一、宗教与哲学的联系及区别239

二、宗教与唯心主义哲学的关系244

三、宗教与唯物主义哲学的关系246

第二节 宗教与科学的关系250

一、原始渔猎采集时代宗教和科学的融合251

二、古代农牧业时代宗教和科学的分立251

三、近代工业时代宗教和科学的冲突255

四、现代工业时期宗教和科学的调适259

五、后工业时代宗教与科学的“分有”262

第三节 宗教与艺术的关系265

一、宗教对艺术的依赖和运用265

二、宗教对艺术发展的影响267

三、宗教对艺术影响的二重性269

第四节 宗教与道德的关系273

一、关于神与人的宗教道德思想273

二、关于人与人的宗教道德阐释275

三、关于对人与自然的宗教道德的理解278

第十六章 宗教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285

第一节 宗教对人们经济生活的影响285

第二节 宗教对人们政治生活的影响289

第三节 宗教对人们文化生活的影响295

第四节 宗教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302

第十七章 马克思主义对待宗教的基本态度306

第一节 人造神而非神造人307

第二节 宗教是对人的本质的异化309

第三节 宗教是对社会本质的异化311

第四节 宗教是对自然本质的异化314

第五节 宗教是一种唯心主义的世界观316

第六节 宗教是人们的思想认识问题318

下编 宗教政策325

第十八章 中国历代宗教政策325

第一节 先秦时期华夏民族统治阶级的宗教观325

第二节 秦汉时期的宗教政策327

第三节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宗教政策329

第四节 隋唐时期的宗教政策331

第五节 宋辽夏金时期的宗教政策335

第六节 元朝的宗教政策336

第七节 明朝的宗教政策337

第八节 清朝的宗教政策338

第九节 “中华民国”的宗教政策342

第十九章 新中国成立后的宗教政策346

第一节 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347

第二节 依法管理宗教事务349

第三节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350

第四节 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原则352

第五节 充分发挥爱国宗教团体的作用354

第六节 依法加强对宗教活动场所的管理355

第七节 巩固和发展党同宗教界的爱国统一战线357

第八节 正确处理宗教方面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359

第九节 正确开展国际宗教人权斗争360

第十节 防范和取缔邪教361

第十一节 加强党对宗教工作的领导363

第二十章 外国的宗教政策366

第一节 主要欧美国家的宗教政策366

一、美国的宗教政策366

二、英国的宗教政策367

三、法国的宗教政策368

四、德国的宗教政策369

第二节 中国周边国家的宗教政策371

一、日本的宗教政策371

二、韩国的宗教政策372

三、俄罗斯的宗教政策372

四、泰国的宗教政策373

五、缅甸的宗教政策374

六、斯里兰卡的宗教政策376

七、新加坡的宗教政策377

八、印度的宗教政策378

九、尼泊尔的宗教政策379

十、不丹的宗教政策381

十一、蒙古国的宗教政策382

十二、哈萨克斯坦的宗教政策385

十三、吉尔吉斯斯坦的宗教政策387

十四、塔吉克斯坦的宗教政策388

十五、乌兹别克斯坦的宗教政策389

十六、土库曼斯坦的宗教政策390

第三节 阿拉伯——伊斯兰国家的宗教政策391

一、沙特阿拉伯的宗教政策391

二、埃及的宗教政策392

三、土耳其的宗教政策393

四、巴基斯坦的宗教政策394

五、伊朗的宗教政策395

六、印度尼西亚的宗教政策396

七、文莱的宗教政策397

八、马来西亚的宗教政策400

九、孟加拉国的宗教政策402

第四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宗教政策404

一、越南的宗教政策404

二、朝鲜的宗教政策405

三、古巴的宗教政策407

第五节 以色列的宗教政策407

参考书目410

后记41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