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先驱者的脚印 海外华人教育三百年 1690-1990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陈国华 著
- 出版社: Royal kingsway Inc.
- ISBN:
- 出版时间:1992
- 标注页数:572页
- 文件大小:89MB
- 文件页数:60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先驱者的脚印 海外华人教育三百年 1690-1990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690年 荷印巴城甲必丹郭郡观设立明诚书院1
1745年 大伯公张理是首位到达槟榔屿的教书先生3
1729年 荷印巴城养济院兼办义学3
1708年 莫敬玖任柬埔寨河山总兵建孔庙办教育3
1772年 罗芳伯在婆罗洲设馆授徒广设汉文学校5
1775年 荷印巴城华人创立明诚书院和南江书院7
1805年 新加坡名人陈金声在马六甲上私塾8
1787年 荷印巴城金德院设立明德书院8
印尼荷兰文学校最早成立於1816年10
1816年 1816年-1872年海峡殖民地共设英校19间10
新加坡华人创办私塾11
1819年 马来亚槟榔屿华人创立五福书院11
1818年 英教会在马六甲创办英华书院後迁香港11
1842年 新加坡出生的伍廷芳是香港第一名大律师12
1833年 美籍牧师在新加坡专为华人创办一所英校12
新加坡教会人士开办私塾和学校12
1843年 香港英华书院和龙津义学於1843年创立13
1848年 圣保禄女修会在香港创办3所圣保禄书院14
1846年 香港第一所女校——英华女校创立14
1849年 新加坡早期设有私塾班的崇文阁落成15
1851年 伦敦圣公会创办香港圣保罗书院17
1854年 新加坡陈金声等人创办萃英书院19
1852年 美国教会在泰国创办华文学校19
1858年 美国实行隔离教育华人争取均等教育权益21
容闳是第一位毕业於美国大学的中国人21
1860年 喇沙会在香港设立圣若瑟书院和喇沙书院23
1859年 三藩市教会开办补习学校吸收华人学生23
嘉诺撒会创办圣心圣方济各圣玛利等名校24
香港拔萃书院创办於1860年25
荷印政府取消华人入荷校的禁令26
美国北亚当斯市为华工举办主日学校27
1870年 砂劳越古晋石龙门设立第一所私塾27
1862年 香港首间官校中央书院(皇仁书院)创立27
1871年 清政府批准实行容闳教育计划28
1875年 1875年美国三藩市已有私塾专馆十多家29
新加坡教会最早创办的华校——道南学堂29
1872年 缅甸仰光、八莫设立私塾29
1877年 辜鸿铭是首获英国大学学位的马来亚华人30
1876年 李鸿章和福州船政学堂派学生赴欧留学30
1878年 谢大铭两度赴法,旅法华人学者倍增32
1879年 杜南在檀香山和吉隆坡从事教学活动33
1880年 香港东华三院於1880年创办第一所义学35
1881年 左秉隆领事为新加坡侨教做出贡献37
荷兰教士办学吸引华人子弟入学37
1884年 马来亚吉隆坡叶亚来创办唐文义学38
1883年 香港庇利罗士女校创立38
清朝撤消幼童出洋肄业局调回留美学生38
1885年 新加坡闻人胡亚基提倡女子上学念书41
新加坡颜永成首创中英文并重的华英义学42
三藩市设立民族隔离学校——华人小学43
李钟珏〈新嘉坡风土记〉谈华人教育44
1887年 清朝张之洞主张在海外华埠设立书院44
1886年 美洲华校古巴最先开办44
美国开设第一家华校——中西学堂45
1888年 马来亚槟榔屿闽粤籍华人创办南华义学45
1889年 香港皇仁书院新校舍落成後学生超过千人46
1891年 香港政府早期的教育经费47
美国夏威夷圣彼得中文学校创立47
新加坡毓兰书院创立47
1890年 〈叻报〉说新加坡「书塾多至不可胜言」47
1892年 何启创办香港西医学院和圣士提反男校48
香港华商刘伯铸创办「育才书社」48
清驻长崎领事卞索昌倡议设立时中学堂50
1893年 法国统治寮国时对创办华校的规定50
1897年 日本横滨华商创办大同学校51
1896年 香港30年间学校由16所增至120所51
康、梁在三藩市、洛杉矶开办三所华校52
荷印政府准许华人子女入读荷文学校52
1898年 维新派与同盟会在海外力争教育阵地52
1899年 林文庆创办新加坡中国女子学校53
菲律宾创立小吕宋华侨中西学校55
1899年荷印华人学塾369间学生6622人55
日本神户同文学校创立56
日本东京华人创办高等大同学校56
1901年 柬埔寨最早的华校——新民小学创立57
荷印巴城中华学校诞生58
荷印各地华人纷纷创办中华学校59
1902年 清朝颁布学堂章程海外华校蓬勃发展60
美国波特兰华人开始创办华文学校60
李登辉在巴城创办雅鲁学院60
砂劳越诗巫黄乃裳垦区兴办垦场学校61
砂劳越布洛克政府创办华人平民学校61
香港政府成立教育委员会61
朝鲜仁川金庆章等人创办华侨学堂63
荷印巴城中华学校开设女生班63
1903年 砂劳越华人社会因教育不同分成两个壁垒64
康有为流亡印尼鼓吹华人办学65
槟榔屿中国领事张弼士倡办中华学堂66
1904年 缅甸庄银安陈甘泉徐赞周创办中华义学66
孙中山在日本东京设立军事学校66
荷印巴城中华会馆创办中华幼儿园69
新加坡黄典娴创办首间女子华文学校70
1905年 同盟会会员潘生才在澳门创办培基小学70
日俄战争之後中国留日学生大增70
新加坡华人纷纷兴办学校71
清戴鸿慈赴美考察梁庆桂奉派筹办侨校72
日本长崎创办华侨时中小学72
不少中国文化界人士到荷印华校任教72
孙中山等人创办横滨华侨学校和中华学校72
马来亚陆弼臣等人创办尊孔学校73
1906年 满清政府在南京创办暨南学堂73
新加坡福建会馆创办道南学校76
闽省驻爪哇视学员陈华办学不力被撤77
清官刘士骥在荷印万隆召开华校会议77
旧金山大地震後大清书院在中华总会上课78
苏门答腊巴爷公务中华学校创立78
荷印华人成立联合领导机构——中华总会78
1907年 学部向清廷上奏建议派梁庆桂赴美劝学79
越南谢妈延创立闽漳学校和中法学校80
满清和荷印政府加紧控制华人开设的华校81
荷印中华总会改为爪哇学务总会82
1908年马来亚吉隆坡创建坤成女校83
泰国创立新民学堂和华益学堂83
1908年 柬埔寨刘泰生等创办端华学校83
吉隆坡甲洞开明学堂崇德学校於战後合并85
荷印开办荷华学校华人办学宗旨出现分歧86
美国加州萨克拉门托成立侨民学堂87
美国三藩市创办金巴伦学校87
马来亚吉隆坡罗瑞堂等创办辟智学堂89
1909年同盟会掌握马来亚侨校达30多所89
1909年 泰国曼谷中华学校创立89
缅甸首间华人女校——仰光福建女校成立89
美加各大城市先後设立大清侨民学堂90
朝鲜汉城华商於1909年开设华侨学堂90
荷印爪哇学务总会在三宝垅设立华侨中学92
糖王黄仲涵为新加坡学校捐巨款92
纽约设立侨民、孔教、立群、安良等校92
1910年 马来亚槟榔屿福建学校吡叻怡保学校建立92
新加坡琼帮王绍经黄可辉创办育英学校92
民国前爪哇以外各岛10年内建校20多所93
1911年 1911年香港大学正式开学94
美国夏威夷许蛰辰创办蛰辰学校94
王长水等创办砂劳越古晋「福建义学」95
雪兰莪沙叻秀谭公庙董事创办大同小学95
越南堤岸穗城学校海防时习学校同年创立95
新马十余年间建立华校百所98
爪哇学务总会改名为荷印华侨学务总会99
新加坡自1911年开始创办华人师范教育99
美国夏威夷明伦学校、中山学校创立100
澳洲墨尔本〈警东新报〉首办中文夜校100
菲律宾中西学校开菲华办夜校的先河100
民国成立後泰国建立华校达20所101
越南建立义安崇正乐善坤德等校101
美国三藩市「金门两等学堂」停办101
1912年 民初广东福建派员到南洋调查侨校101
萧佛成创立泰国福建会馆和培元学校102
巴生林亨仕、杨古杰等创办中华学校103
许崇墉等创办马来亚麻坡中华学校104
辛亥革命鼓舞新、马华人办学热情105
沙巴最早创立的华校——亚庇乐育小学105
辛亥革命後砂劳越华校兴办日盛105
新加坡汪嘉谟传道士倡办爱同学校106
新加坡兴办女子学校蔚为大观106
民国成立鼓舞美国华侨兴学的热情107
朝鲜汉城设立华侨学堂107
荷印侨生积极参加创办华校活动107
菲律宾华商、中华、爱国三校相继成立107
陈嘉庚在福建集美社创办两等小学校108
1913年 中国教育部委托驻外领事兼管华校108
非洲毛里求斯新华学校创办於1912年108
马来亚马六甲沈鸿柏等人创办培风学校115
泰国客属华人创办进德学校115
1913年越南华人社会创办首间女校115
马来亚柔佛州新山宽柔学校创立118
英殖民政府对新马华校采取不干涉政策119
砂劳越诗巫英华学校改名为农业学校119
美国加州斯托克顿中华学校创立120
美国加州奥克兰创办求是、华侨两校120
美国三藩市黎荣耀总领事任华侨学堂校长120
泰国颁布〈强迫教育条例〉压制华校发展121
柬埔寨最早华校端华、民生、广肇惠创办121
1914年 中国公布〈侨民子弟回国就学规程〉121
吉隆坡循人中学为马华教育奋斗不息122
英属华侨学务总会成立122
砂劳越老越坡华人创办中华小学124
砂劳越诗巫市创办竞南小学124
菲律宾华侨教育会实行教育附捐筹集经费125
民国成立後荷印华校增加迅速125
荷印华侨学务总会被迫停办125
1915年 马来亚巴生港口周孙维等创办青年学校126
美国加州弗雷斯诺中华侨民学堂创立126
菲律宾中西学校日夜校学生已达600人126
日本神户华侨创办华强初等、高等小学校126
新加坡福建会馆监学王会仪倡办崇福女校127
新加坡创立崇本、崇福、南洋等女校127
菲律宾宿务等地掀起办学热潮128
马来亚雪兰莪万挠三育学校创立129
1916年 中国教育部派员到南洋调查华校情况129
马来亚吉隆坡尊孔学校带头增办商业班130
荷印爪哇三宝垅黄仲涵创办华英中学131
荷印华校邀请章太炎到泗水演讲131
砂劳越诗巫光华中学创立131
诗巫创立明德国民学校後易名中华中小学131
1917年 菲律宾侨商在福建泉州创办华侨女子公学137
美国安良工商会在波士顿开设广教学校137
文莱第一所华校——中华学校创立137
澳洲悉尼赵平鸣创办光华学校後被逐出境137
澳洲墨尔本美以美教会开办中文夜校137
黄炎培等调查侨教、新马兴学之风日盛138
泰国华人始创女子学校138
柬埔寨皮罗勉省冠华学校创立138
陈新政等四人创办槟榔屿钟灵学校139
砂劳越诗巫创办中正、中兴、广建学校142
砂劳越诗巫垦场最高学府光华中学创立142
沈鸿柏创办马六甲培德女校142
沙巴亚庇华人胡孝德等人创办中华学校143
刘韵仙任新加坡南洋女子中学校长39年145
荷印华侨学务总会召开教育研究会147
吕宋岛和马尼拉市一年创办华校20多所148
1918年 陈嘉庚在集美创办中学、师范及专科学校149
美国夏威夷华人林叠创办明汉学校149
泰国於1918年颁布管制华校条例150
马来亚雪兰莪加影育华学校创立151
马来亚巴生林诗必林亨仕倡办中华女校151
民初新、马两地华校激增至300多间152
砂劳越美里、林梦两地各建中华学校一所152
马来亚居銮章文双等创办中华学校152
马来亚大山脚朱步云等创办日新学校152
马来亚吉兰丹黄玉斋等创办中华学校152
陈嘉庚发起创办新加坡华侨中学153
新加坡南华女校始创新马地区华校师范班155
林耀翔於1918年任新加坡养正中学校长156
陈嘉庚支持美国教会在新加坡办英文大学157
荷印华侨学务总会出版〈教育月报〉158
中国委任熊理为荷印华校视学员158
荷印政府准许华人开办私立荷华学校158
檀香山华侨叶桂芳倡议设立夏威夷大学159
留日学生反对中日秘密军事协定罢学回国159
香港华仁会在港九两地创设华仁书院160
1919年 李石曾等设立「留法勤工俭学会」160
马来亚吉隆坡叶养骞等创办中华学校161
雪兰莪22所华校每年经费达56,810元161
砂劳越美里成邦江诗巫三地建华校四所163
马来亚巴生永春先贤创办共和学校163
美国三藩市晨钟剧社兴办晨钟学校164
日本神户华侨创办中华学校164
荷印华侨学务总会召开华校董事大会164
英殖民政府在新、马颁布学校注册法令165
泰国潮属华人创办培英学校165
美国华人邓楷隆在菲尼克斯创办华校165
1920年 柬埔寨创办觉新学校和广育中学校165
新马华人响应五四运动学界遭高压167
马来亚实兆远王叔金创办华侨公立学校168
马来亚雪兰莪直落平民学校创立170
新加坡工商学校成立 林则扬任校长27年171
砂劳越华校放弃方言教学171
美国夏威夷、加州通过限制外语学校法案176
1921年 陈嘉庚创办的厦门大学於1921年4月开学177
缅甸杨子贞张永福倡办华侨中学178
缅甸在民国成立後的十年间建立华校50所178
泰国建立华文学校约30间全部都是小学178
新加坡郑聘庭陈令典倡办「星洲幼稚园」179
砂劳越古晋美里两地各建华校一所179
日本神户创办尚志社夜校和平民夜校180
日本横滨吴肇扬父子创办志成中华学校180
菲律宾华侨教育界组团到中国考察教育180
1922年 沈鸿柏创办平民学校 沈慕羽任校长27年181
美国洛杉矶设立华校统一学务组织181
美国三藩市圣玛利中文学校创立181
马六甲育民学校创立 刘两一生疏财兴学187
马来亚吉隆坡南强学校创立190
雪兰莪双文丹国民型华小创办於1922年191
马来亚巴生杨古杰等人倡办华侨夜学192
1923年 柬埔寨华人创办新民小学和启新小学192
砂劳越诗巫蒋瑞元、江祖顺创办敦化学校192
美国加州及圣安东尼奥开办华文学校192
荷印公布学校条例 华校设立达300所194
砂劳越诗巫华人创办光国学校和福南小学194
砂劳越诗巫华人创办四所华校195
马来亚巴生颜万簪等创办中华国民学校195
荷印沈厥成发起成立南侨教育研究会195
美国加州贝克斯菲尔德中华学校创立195
1924年 柬埔寨磅咋叻华人创办三育小学195
美国三藩市克利夫兰两地开办三所华校196
日本关东大地震,横滨五所华校全部被毁196
马来亚怡保福建公会创办培南学校197
1925年 美国玛利诺女修会抵港创办玛利诺书院197
吉隆坡燕美律华文小学创办於1925年198
砂劳越诗巫创办培英、兴华、益华三校199
早期南洋华文中学的发展遭遇不少困难200
沙巴丹南颜贵受等人创办闽南学校200
新加坡贫苦华工在贫民窟也热心办学201
1926年 刘士木等发起组织〈华侨教育协会〉202
美国三藩市南海福阴堂创办南侨学校202
荷印学务总会确定华校教育宗旨202
爪哇北加浪岸中华学校20周年校庆202
中国国民党驻澳洲墨尔本支部开设夜校202
黄映然受聘出任香港民生书院创校校长205
马来亚雪兰莪培智华文小学创立於1926年207
缅甸第一所女子中学——华侨女子中学创立207
柬埔寨华人创办焕文中学等校207
1926年缅甸华文学校增至74所207
林守骃编著砂罗越国志略被用作小学课本208
砂劳越华人创办育德小学和中华公学208
荷印华侨学务总会恢复会务活动209
荷印华人教育界召开教育研究会209
1927年 南京国民政府大学院附设华侨教育委员会210
美国夏威夷创办平民、中华、互助三校210
荷印华校增至313所、学生31,441人210
冯平山於1927年倡设香港大学中文学院211
新加坡闽人在乡村创办学校不下30间212
砂劳越诗巫成邦江创建华兴、中华两校212
柬埔寨金边闽帮创办民生学校212
荷印华人郑坚成倡议革新中华会馆的学校213
荷印华侨学务总会困难重重宣告结束213
20年代新客华人逐渐取得荷印华校领导权215
1928年 中国政府扩大侨委会吸收侨领担任委员216
美国加州洛杉矶华人创办中华学校216
夏威夷华人创办共和、志德两校216
马来亚雪兰莪州立的唯一华文小学创立217
柬埔寨金边闽帮创立振侨小学217
荷印政府设立马华学校吸收贫穷华人入学218
砂劳越古晋诗巫成邦江设立五所华校218
马来亚吡叻安顺4所华校合并为三民学校218
马来亚巴生加埔李克秀等创办树人学校218
日本华强、中华两校合并为神阪中华公学219
荷印华人子弟在华校与荷华学校人数比较219
1929年 中国国民党中央在南京召开华侨教育会议220
美国芝加哥安良工商会创办安良学校220
日本神户吴恒秋开设「碧梧书舍」220
中国设立南洋华侨教育设计委员会222
暨南大学召开南洋华侨教育会议222
吉隆坡黎明华文小学校创办於1929年223
马来亚华校初办时大多规模小,学生也少223
寮国百细华侨学校成立223
柬埔寨广肇惠、南华等校创立223
马来亚彭亨直凉公立华侨学校筹款宣言225
新加坡公立树人学校演剧筹款建校宣言226
新加坡南洋女中成立,华校增至204间226
1929年海峡殖民地有35,000华人子女入学226
林庆年担任新加坡福建会馆教育科主任227
道南学校强调「国语」教学打破地方观念227
日本东京杨习曾创办「东京华侨学校」229
1929年菲律宾华校废除方言教学229
砂劳越各地纷纷建立华校230
1930年 泰国广肇公学创立、私立华校後来居上230
美国三藩市设立孔教学校230
新加坡福建会馆首创华校校际会考制度231
砂劳越诗巫中华中小学在劫难中前进231
砂劳越成邦江培侨学校创立231
胡文虎推动新加坡南洋女中增办高级中学232
荷印禁止570余种华文书籍入口233
1930年朝鲜共有华侨小学8所234
棉兰成立华校教育总会统办8所小学234
30年代初印尼华人子女上当地大学不多234
三藩市浸信孔教圣公会浸礼会等校创立235
30年代美国华盛顿开办一所华校235
澳洲墨尔本中国领事馆创办中华补习学校235
越南於1931年开始创办华文中学236
华南天主教区耶稣会在香港仔创办神学院236
1931年 中国公布〈华侨中小学规程〉236
荷兰照会中国表示不容干涉教育事务236
砂劳越古晋诗巫创立华侨、中华、开明3校237
马来亚三华校共倡毕业会考制度237
金边五帮华人先後建立公立学校237
菲马印华校达1,268所学生82,776人237
三藩市中华中学第一届高中生毕业238
文莱马拉奕中华学校创立238
沙巴粤籍华人创办华侨学校238
9.18事变激起美国华侨创办航空学校热潮239
美国大陆华人子女进华校仅占25%左右239
1932年 中国在侨务委员会属下设立侨民教育处241
世界经济危机时期吉隆坡华校处境困难242
泰国政变後严厉压制华校242
寮国华文教育比越南柬埔寨落後20年242
马六甲晨钟励志社创办晨钟夜校243
英属海峡殖民地政府禁用华校教科书243
1933年 法属印支政府颁布管制外侨学校条例244
美国加州「培智学校」「中华学校」创立244
砂劳越诗巫创办明鲁学校和光民小学244
苏门答腊棉兰苏东中学成立244
夏威夷「檀光学校」「大中小学校」创立244
泰国中华总商会陈守明会长倡办中华中学245
泰国华校由高峰陷入困难时期245
寮国潮籍人士创办崇德学校245
马来亚华人子女过半数就读英校246
马来亚经济不景,有的华校被迫停办246
中国每月拨11,783元作侨民教育辅助费247
侨委会在南京设立侨民教育师资训练班247
砂劳越华人设立民智、新民、中华三校247
沙巴创办育英小学和乐育小学247
1934年 中国公布3项有关海外华侨学校的条例247
英殖民地政府颁布华校注册条例248
寮国百细潮州学校成立248
刘继宣、束世澄论南洋华人教育之弱点248
海峡殖民地华校接受英政府津贴的不多249
砂劳越华人创办4所华校249
马来亚政府公布全马华校会考办法249
1934年马来联邦有华校394所学生22,270人249
李光前接任新加坡华侨中学董事会主席250
1934年荷印华人子女约一半受非华文教育254
夏威夷华人林仲池创办大公学校255
菲律宾华侨教育会属下学生达2,276名255
荷印巴城华校联合会成立255
1935年 中国侨委会统计世界各地华校共有2,519所256
砂劳越华人创办4所华校257
泰国强迫教育条例迫使近300所华校停办257
英国教育家批评香港政府忽略中文教育257
越南河内海防创立华侨中学中华中学等校257
胡文虎独资创办新加坡民众义学258
沙巴山打根培华小学创立258
抗日战争前寮国华校发展缓慢262
1936年 中国成立南洋小学教科书编辑委员会262
1935年菲律宾对华校进行立案262
夏威夷开办中文专科学校和友文学校262
砂劳越诗巫美里两地共建华校4所263
泰国规定华校教师须通过泰文检定考试263
1936年朝鲜华侨自办学校15所学生949人264
1936年菲律宾有华校61所学生7,213人264
荷印华人子弟入华校比例逐年减少264
1937年 胡文虎向中国政府提出自愿兴办千所小学265
寮国永珍寮都公学创立16年历尽沧桑266
抗战爆发後越南华文中学发展迅速266
砂劳越诗巫市一年设立六所华校267
马来亚许乌冰等在小渔村创办新民学校267
柬埔寨共有华校95所,学生4,057人267
新加坡华文中学发展蓬勃268
1937年海峡殖民地华校有477所学生40,193人268
砂劳越古晋成邦江华人创办中华学校268
沙巴实必丹、民巴姑创办中华、培华两校268
美国华盛顿建国中文学校创立269
中国国民党在美国三藩市创办建国中学269
新加坡姚国华等倡办公教华英中学269
荷印华人筹组华侨教育总会失败269
海峡殖民地华人子女入读英、华校比较270
1938年 泰国銮披汶执政後加紧管制华校270
美国加州萨利纳斯创立中华学校270
1937年非洲毛里求斯有华文小学6、7所270
林学大创办新加坡南洋美术专科学校271
文莱诗里亚华人创办中正学校272
美国芝加哥安良学校改名中华学校273
三藩市圣玛利中文学校改名圣马利中学273
伪满洲国於朝鲜新义州设立1所满侨小学273
1939年香港教育经费占政府总开支15%274
1939年 1939年胡文虎倡办闽西永定侨育中学274
梁龙光任雪兰莪中华中小学校首任校长275
泰国实行亲日政策查封华校285所275
马来亚柔佛峇株黏东生等倡办华侨中学278
新加坡中正中学创立庄竹林主持校政18年279
砂劳越泗里奎泗芦、泗光两中学合并279
砂劳越诗巫、古晋两地新建华校4所279
陈嘉庚创办新加坡水产航海专科学校286
荷印巴城中华中学创立李春鸣张国基主持校政287
王泉笙等人创办菲律宾中正中学292
日本神户4华校合并成为中华同文学校294
1939年夏威夷设立华侨国语文学校295
寮国素旺纳曲崇德学校历尽战乱艰苦兴学296
二次大战前越南共建立华校201所296
1940年 中国设立侨民教育函授学校296
新加坡义安公司创办义安女学校297
泰国实行亲日政策,华校全部被封闭300
1941年香港学校增至649所,私校占529所300
1941年 日本挥戈南侵,东南亚各地华校备受蹂躏300
陈嘉庚倡办新加坡南洋师范学校301
砂劳越设立育才、崇文、中华、中山四校301
二次大战前缅甸华校共达250所301
朝鲜华侨在汉城设中学,在大邱群山设小学302
1941年荷印有华校502所,学生65,000多人302
日军占领缅甸,华校250所全部停办303
1942年 柬埔寨金边华人创办崇正学校303
毛里求斯新华中学成为非洲华文最高学府303
日占期间新加坡21间华文小学被迫开学304
1942年以前新加坡设立华文中学13所304
日军攻占马来亚,华校均被破坏无遗304
砂劳越成邦江华人创办中华公学304
日军批准印尼华校於1942年8月1日开学305
1942年日本占领时期朝鲜华侨学校有17所306
日军占领菲律宾前夕全菲华校近70所306
1943年寮国永珍寮都公学增办初中307
1943年 印支全境共有华校349所学生32,155人307
1944年 孙立人率军反攻缅甸不忘创办华校308
印尼巴城开办数理化讲习所308
国民党大会提议拨款设立澳纽中西文学校309
1945年 国民党提出促进战後华侨教育案施行办法309
日本投降缅甸即有47所华校复课310
泰国政府解除对华文报和华校封闭令310
柬埔寨华校战後纷纷扩办初中310
马来亚华校集中在柔佛吡叻雪兰莪3州311
周曼沙於1945年创办槟榔屿明德小学311
郑振中任马来亚龙引中华学校董事长312
马来亚巴生永春公所成立3校联合董事部312
砂劳越古晋中华学校董事会成立313
砂劳越美里市中华公学成立314
砂劳越西连华侨学校易名中华公学315
沙巴丹南闽南华侨两校合并易名中华学校316
砂劳越三密爱民学校易名中华公学316
印尼分联邦共和2区华人教育仍继续发展317
司徒赞等创办联合中学後改称为巴城中学318
日本统治时期朝鲜华侨教育发展缓慢321
战後印支华校恢复及新建共有228所322
香港达德学院成立,李济深任董事长322
1946年 战後香港教育恢复较快私校生达6万人322
叶鸿恩等人创办马来亚吉隆坡中国公学323
李光前任马来亚华侨复校辅导委员会主席323
寮国法军进入素旺纳曲崇德学校惨遭浩劫323
中暹友好条约签订华校激增达最高峰323
砂劳越古晋诗巫等地纷纷创建华校326
新加坡舞女关心教育1946年创办快乐学校327
新加坡於1946年成立两个华校组织327
战後日本华侨重建华校12所328
菲律宾独立後开始监督华校328
1947年全马来亚华人教育状况统计329
1947年海外华校共有3,465所329
韩国独立华侨先後创办华校54所329
1947年 中菲签约规定在彼此境内可自由创设学校329
马来亚巴生吕士埔创办兴华中学330
马来亚雪兰莪大港新民学校创办於1947年331
雪兰莪梳邦新村华小前身为启智小学332
新加坡南侨女中成立後改名为南侨中学333
新加坡10年教育计划提出压缩华校的方案333
砂劳越各市镇创办四所华校333
荷印统治区补助经济困难之华校3百多所334
1948年 泰国公布民立学校条例华文中学全部停办335
崔承志任北朝鲜平壤市华侨中学首任校长335
1947年菲律宾共有各类华文学校149所335
战後印尼华文学校发展迅速336
砂劳越平均700多华人就有一所华校336
1948年砂劳越华校有205所学生20,282人336
1949年 香港教育司署承认政府侧重於英语教育337
荷印教育部规定学校可将华语作为必修课337
钱穆等学者於1949年创办香港新亚书院338
柬埔寨由1949年起对华校有所限制339
香港华校总数已达300多所339
林连玉发起组织吉隆坡华校教师公会340
1949年全马华校1,680多间学生254,000多人340
中国形势急变泰国开始严加管制华校340
吉隆坡茶阳会馆於1949年创办南开学校350
陈世荣任职芙蓉中华中学董事会长达43年352
沙巴黄子发等创办华中後易名为亚庇中学353
砂劳越诗巫、美里设立三山、育德两校353
李成枫创立马来亚南益华文小学353
叶鸿恩出任马来亚太平华联中小学校长353
新加坡政府不准学生前往中国深造354
新加坡1929年至1949年华文中小学统计354
新加坡直到1949年仍有学塾19家355
新加坡马来亚大学成立李光前捐赠50万元355
印尼中华商联会创办华侨高级商业学校356
荷印政权移交前两项有关华校的规定356
1949年北朝鲜华联会设立华侨小学50多所358
1950年 50年代以後泰国的同化政策取得很大成功359
1949年北朝鲜接管华侨学校采用朝语教学359
马来亚联合邦华校在战後迅速恢复和发展360
马共发动武装斗争政府严加管制华校361
沙巴至1950年共设立华校103所362
砂劳越设立公正学校育群小学中华公学362
新加坡华校学生占全部学生总数的58.4%363
1950年新加坡有华校301所学生74,053名363
英国殖民政府严厉管制新、马两地华校363
1950年印尼华人子女有30万人上学364
印尼政府取消荷印政府对华校补助规定364
马来亚英政府公布巴恩巫文教育报告书365
1951年马来亚华校1,261间学生225,105人365
1951年 缅甸政府颁布私立学校登记条例365
缅甸左右派华人争夺华校领导权斗争激烈365
马来亚联合邦华校教师总会正式成立366
郑振中为马来亚新文龙中华中学鞠躬尽瘁367
胡观胜等创办吉隆坡增江新村华文小学校369
菲律宾华校实行双轨学制与双重课程371
中国政治斗争影响了印尼的华文学校371
1952年 马来亚华校董教及马华公会联席会议宣言372
李光前设立李氏基金会受惠者数以万计377
沈慕羽倡组马六甲华校教师职工会377
印尼政府颁布〈外侨学校监督条例〉378
1953年 马来亚雪兰莪华校董事联合会1953年成立379
1952年北朝鲜设立2所中国人初级中学379
陈六使慨捐巨款创办新加坡南洋大学380
新马热烈展开筹募南洋大学建校基金运动386
新加坡潮阳会馆创办朝阳学校388
新加坡福建会馆创办光华学校389
朝鲜停战後北朝鲜华校大都复办390
印尼雅加达27间华校学生国籍调查390
1954年海外华文学校总数为4,376所391
台湾举办海外青年回国观摩研习团391
1954年 台湾侨委会订立〈侨民学校规程〉391
1954年马来亚华校有1,556所学生35万多人392
马来亚英政府发表1954年教育政策白皮书392
马来亚光华中学创立黄琢齐任董事长16年393
印尼右派华校召开印尼华侨教育会议394
新加坡佛教界广洽法师创办弥陀学校394
1954年新加坡华、英校学生人数大致相同394
台湾召开华侨文教会议通过四大方案395
1955年 中国与印尼政府签订关於双重国籍条约395
战後南朝鲜华侨兴办小学44所中学2所395
杨金殿任新创办的怡保培南中学董事长396
泰国华校由最高峰的426所下降至217所396
南越政府颁布国籍法同时加强管制华校396
砂劳越华人子女入学率占各族的首位397
沙巴政府发表1955年新教育政策白皮书400
南洋大学筹备期间「林语堂事件」始末401
印尼颁布新教育条例严密注意华校活动402
菲律宾政府对华校进行全面督察工作403
废除双重国籍25万印尼公民被禁入读华校403
文莱有6所华文学校华人子女普遍入学404
日本大阪中华学校兴建新校舍落成405
柬埔寨华校为课本问题引致风潮迭起406
南越华校在烽火中仍增至228所406
北朝鲜平壤中国人高级中学校正式成立406
1956年 台湾「侨民教育函授学校」在台北复校406
马来亚巫华印联盟提出〈拉萨报告书〉407
马来亚为登记学龄儿童举行「火炬运动」408
陈济谋任1956年雪兰莪州华校董联会主席409
沙巴山打根中华中学於1956年复办409
新加坡南洋大学1956年3月正式开课410
新加坡闻人潘受出任南洋大学秘书长412
新加坡华文中学於1956年取得重大发展414
雅加达学行「印尼华侨学校校长会议」416
新加坡圣公会中学成立李光前捐献巨款416
文莱政府规定每年补助华校经费之半数417
50年代印尼侨生在大陆与台湾的人数比较417
北朝鲜成立平壤「中国人函授师范学校418
1956年南朝鲜有华侨小学50所高中5所419
马来亚1957年教育法中陈述的教育方针420
1957年 南越实施越化教育政策华校废止中文课420
巴生中华剩2名学生林玉静组复兴委员会422
马来亚华小由1957年起改称为标准型学校422
马来亚独立时华校1,330所学生391,667人422
沙巴华校学生21,760人占全邦学生总数63%425
马来亚峇株华侨中学改称为华仁中学425
印尼华校创高峰:校数1,669所学生45万人426
新加坡李光前建赠华中国专图书馆落成426
印尼政府监督外侨教育条例严加管制华校427
柬埔寨政府采取多项有关华校的政策规定428
南越华人和华校多集中於西贡和堤岸428
菲律宾成立「菲律宾华文学校联合总会」428
1958年 南越政府实行4项具体管制华校的方式428
柬埔寨华校开始分裂为左右两大阵营429
胡曰皆办深斋中学胡万铎献地建新校舍430
印尼接管拥护台湾华校200间5千教师失业431
文莱甲必丹林德甫是文莱中华中学董事长433
马来亚联合邦全国华文教育代表大会宣言435
寮国3年内有华侨子女57人到台湾升学435
1959年 南越教育当局通告各华校增设越文课程435
越新社报导全越华校有190家学生49,575人435
马来亚联合邦华人对教育总要求436
王宓文任马来亚柔佛新山宽柔中学校长437
沙巴全邦学生有45,123人华人占26,369人438
1959至1961年是北朝鲜华侨教育鼎盛时期439
1959至1960年印尼又有27%华校停办439
1960年 1960年柬埔寨华校有170家学生25,705人440
马来亚公布有关教育政策的达立报告书442
马来亚有华文中学106间学生53,000人443
沙巴教育部统计全沙巴华文中小学119所444
刘怀谷任马来亚雪兰莪巴生滨华中学校长444
1961年 1961年寮国华校学生人数共有3,780人445
1960年前後菲律宾不少议员要求关闭华校445
1960年印尼政府接管300多所左派华校445
南越西堤区等地的44所华人公私立中小学446
61年南越华侨小学有728家学生177,171人446
马来亚新教育法令第21条(2)引起争议447
黄润岳接替林连玉出任马来西亚教总主席449
马来西亚华文独立中学艰辛地开创新一页450
1962年 柬埔寨端华广肇惠民生3校增办高中课程451
美国1961年有华校36所学生4,300人451
沙巴山打根3所华校联合组成政民学校451
李光前正式就任新加坡大学首任校长452
严元章连任7届马来西亚教总教育顾问452
连瀛洲任首届新加坡义安学院董事会主席453
1963年 香港中文大学成立创校校长为李卓敏博士454
菲律宾1962年有华小223所学生83,800人454
缅甸奈温执政开始严厉管制华校456
马来亚吡叻怡保福建公会创立培南独中457
新加坡潮人创办义安学院刘英舜首任院长458
1964年 槟榔屿王景成教育基金会於1964年成立460
北朝鲜由1963年开始华侨学校趋向朝鲜化460
香港中文中学学生只占中学生总数的8.7%462
1965年 1965年海外华校有5,074所随後仅剩3千所462
新加坡华校和英校学生人数的变化情况462
吴水阁由1965年起任中正中学董事主席463
马来亚全国华人社团争取华文为官方语文463
缅甸实行私校国有化 华校全部收归国有463
印尼发生「930事件」後华校悉数被接管468
英国由60年代中期相继兴起中文补习班469
菲律宾1966年有华校162所学生6万人470
1966年 缅甸华校收归国有数千华校教师流离失所470
钟正山於1967年创办马来西亚艺术学院471
1967年 台湾侨委会在台北召开海外华文文教会议471
马来西亚教总倡议创办「华文独立大学」472
1968年 印尼政府批准开办「特种民族学校」473
1969年 南洋大学於1969年敦聘黄丽松博士为校长474
黄祖耀吴水阁任南洋大学理事会正副主席476
1971年 胡鸿烈钟期荣於1971年创办香港树仁书院478
美国华人移民剧增大学华人学生有5万人478
1970年 柬埔寨朗诺政府关闭境内173所华文学校478
颜清文领导马来西亚南华独中走向新生482
向台湾立案的南越华侨学校有166所482
加拿大渥太华中文学校自编教材越办越好485
1972年 陈六使逝世陈氏家属捐50万元作奖学基金485
1973年 马来西亚华文独中从死亡边缘走向新生487
陈孟利领导培南独中进行10年艰辛的长征488
胡万铎担任为挽救9间独中工委会的主席491
沈亭服务华教33年为独中筹款千里奔波494
1974年 李成枫为吉隆坡中华独立中学作出贡献496
毛里求斯学华文越来越少中学全部停办496
悉尼有华校约50间 侨青社创办中文学校499
印尼政府宣布新例废除特种民族学校499
柬共攻下金边下令居民下乡华教全遭毁灭501
南越西堤华人筹办清源大学终於胎死腹中501
1975年 1975年北越统一南越华文教育亦遭毁灭501
李延年荣获马来亚大学名誉法学博士学位502
马来亚雪兰莪加影育华学校校友会成立504
南韩华侨学生年均66,8名在台湾大专毕业505
1977年 马来西亚育才独中万人宴筹得40余万505
1976年 1976年起菲律宾全部华校一律实行菲化505
1978年 马临教授任香港中文大学第二任校长506
泰国从长期禁止到准许民校授外文课507
香港实施9年免费教育学生达1,383,720人507
1978年新加坡华校新生人数降至11.2%508
梁希迩在纽约皇后区创办鸣远中文学校510
北朝鲜华侨学生近60名在大陆学校学习510
黄继芦任主席的泰国华文教师联谊社成立511
1979年 中国於78至80年派出公费留学生5,609人511
78年马来西亚华文小学在校人数近50万人512
1979年新加坡华校中小学教师有6,425名512
1980年 新加坡政府将南洋大学并入新加坡大学513
1981年 李嘉诚捐献巨款创建汕头大学513
澳门最高学府东亚大学於1981年正式成立516
1982年 法国薛理茂张德为华裔互助会开办中文班516
1983年 马来西亚华文独中学生人数增至46,000人517
新加坡1983年英校生占93%华校占7%518
吴家玮成为美国大学中的首位华裔校长518
1984年 包玉刚於1984年回乡独资创办宁波大学519
郑瑞玉校长说兴华毕业生过半在大专深造524
文莱宣告独立政府实行多元民族平等政策525
1984年在日本华侨有67,895人留学生8,138人526
1984年北朝鲜华校减至17所学生1,000多名526
1985年 香港英文中学日增中文中学只剩57间526
台湾中华函授学校入学人数累计近20万人527
南朝鲜有华侨2.5万人华校53所学生1万人527
加拿大南洋大学校友会在渥太华成立528
1986年 王赓武博士於1986年就任香港大学校长529
吴家玮任香港科技大学创校校长530
加拿大安大略省中文班学生有15,000多人531
联邦德国两年内共有3所中文学校开学531
邵逸夫爵士慨捐1亿元兴建中大逸夫书院531
毛里求斯华人青年现在大都接受西方教育532
1987年 高锟博士於1987年继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533
英国共有96所中文学校或中文识字班534
意大利只有米兰市有普通话补习班1所535
1988年 台湾公布侨生回国就学及辅导办法修正案536
台湾举行世界华文教育协进会第15次大会536
台湾辅导设立的泰华文教服务中心启用537
日本侨校学生日益减少有的已没有学生537
美国17位华裔高中生成为总统学者奖得主538
美国北加州地区举行华文教师研习会538
台湾侨委会举办欧洲地区华文教师研习会539
曾广顺到南非约翰尼斯堡华侨公学访问539
1989年 台北举办亚洲地区中学侨校校长研讨会540
香港学生赴海外升学数目已达历史高峰540
马来西亚大马福联会收集闽人兴学史料541
菲华郑绵绵捐1亿多美元发展教育慈善事业541
美国〈我们〉双周刊评论海外华教的前途543
台湾驻巴西代表处召开中文教学会议544
瑞典华人文协华文班政府拨给3间课室544
美国华人教育水平高於美国全国平均数544
1990年 中国大陆首次在北京举行华文教学研讨会545
大陆留日学生人数连续几年居各国之首545
中台港移民留学生人数均居美国亚裔首位546
港大理学院院长潘宗光出任理工学院院长547
邵逸夫为内地和英国文教事业捐赠巨款548
蒋震设立工业慈善基金鼓励培训华人专家550
马哈廸首相说华文独立中学可以保存下去552
南洋商报发表马来西亚60所华文独中详情554
马来西亚华文小学有1,296所学生588,836人556
马来西亚10年共拨款20亿元给1,250间华小557
胡万铎说华校能立足全靠华社一心争取557
颜清湟〈战前新马闽人教育史实〉发表558
马来西亚柔佛州新山南方学院创立560
南大校友编辑出版〈南洋大学史料汇编〉561
李光耀总理说新加坡将设60所自主学校562
李显龙说特选学校是要保持华族文化精华563
新加坡邀请台湾学者协助改善华文教学564
田长霖出任美国柏克莱加州大学校长564
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在美国纽约病逝566
美国西屋科学奖50年 华人子女领尽风骚567
南加州印支华人办7所小学40多个中文班568
加拿大18岁华裔赖文迅获得电脑博士学位568
秘鲁利马有2所拥有千名以上的华文学校569
荷兰华人向政府递交有关母语教育的报告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