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节能原理与技术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陈听宽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7111006380
- 出版时间:1988
- 标注页数:309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31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节能原理与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总论1
1-1 能源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1
1-2 能源分类和利用3
1-3 能源资源与消费6
一、世界能源概况6
二、我国能源概况9
1-4 能源计量单位10
1-5 节能潜力及意义12
第一章 参考文献14
二、热力系统状态参数15
一、热力系统15
2-l 热力学基本概念15
第二章 热力学基本原理15
三、热力过程17
四、热力循环22
2-2 热力学第一定律30
一、封闭系统能量平衡方程式31
二、开口系统能量平衡方程式31
三、能量平衡方程式的应用31
2-3 热力学第二定律33
一、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几种表述33
二、卡诺定理34
三、熵增原理34
一、?的基本概念36
二、热力系统?的计算36
2-4 ?36
三、理想气体的?38
四、燃料?39
五、化学反应?40
第二章 参考文献41
第三章 能量平衡42
3-1 概述42
3-2 热平衡42
一、热平衡模型和方法43
二、热平衡技术指标46
三、燃料发热量与等价热量50
3-3 设备热平衡51
一、锅炉51
二、工业炉窑56
三、用汽设备62
3-4 企业热平衡68
3-5 ?平衡70
一、?平衡基本概念70
二、?效率71
第三章 参考文献72
第四章 热电联合生产73
4-1 热电联产经济性分析73
一、热电联产的发展73
二、热电联产总热耗分配76
三、热电联产集中供热节能效益78
四、热电联产?分析81
一、供热机组型式的选择82
4-2 大型热电厂建设82
二、影响热电厂节能的主要因素86
4-3 凝汽式电厂改造供热88
一、冷凝器低真空运行88
二、抽气供热89
4-4 企业自备中小型热电厂90
4-5 裕压发电92
4-6 区域锅炉房集中供热95
一、供热介质96
二、供热参数98
三、热水锅炉100
第四章 参考文献102
一、排气加热给水联合循环103
二、余热锅炉联合循环103
5-1 联合装置的类型103
第五章 蒸汽燃气联合循环动力装置103
三、排气补燃联合循环106
四、排气再燃联合循环106
五、正压锅炉联合循环108
5-2 煤气化联合循环裴置110
一、煤气化联合循环方案比较110
二、联邦德国鲁奇—斯蒂克联合循环装置112
三、美国联合循环装置的发展113
四、煤气化炉115
五、煤气净化117
六、燃气轮机技术120
5-3 沸腾燃烧联合循环装置121
一、常压沸腾炉联合循环122
二、增压沸腾炉联合循环123
5-4 磁流体—蒸汽动力联合循环126
第五章 参考文献128
第六章 煤的气化129
6-1 煤的气化的经济意义129
一、概述129
二、煤气工业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129
三、煤气工业的经济性130
6-2 煤的气化技术133
一、煤气的种类133
二、气化方法概述134
三、气化原理137
6-3 气化技术的发展144
一、加压鲁奇炉144
二、Hygas煤气化法148
三、Hydrane煤气化法151
四、Bigas煤气化法154
五、C02接收剂煤气化法156
六.剀洛格熔盐煤气化法158
七、Cogas煤气化法159
八、Synthane煤气化法161
九、U-gas煤气化法162
十、美国燃烧公司的挟带床气化炉164
十一、地下煤气化165
十二、核热煤气化法167
一、简易煤气锅炉170
6-4 简易煤气炉170
二、简易煤气加热炉172
6-5 煤的液化173
一、直接液化174
二、间接液化175
第六章 参考文献177
第七章 余热利用178
7-1 余热资源178
一、排气余热178
二、高温产品和炉渣的余热179
五、可燃废气、废液、废料的余热180
六、废气、废水的余热180
三、冷却介质的余热180
四、化学反应余热180
7-2 余热计算181
一、烟气余热计算181
二、高温产品和炉渣余热计算182
三、冷却介质余热计算183
四、可燃废气余热计算183
7-3 余热利用方式184
一、蒸汽动力循环184
二、双压蒸汽循环187
三、低沸点有机工质循环189
四、热利用194
五、余热制冷195
7-4 工业炉窑余热利用197
一、炼钢平炉余热利用197
二、炼钢转炉余热利用199
三、有色金属余热利用201
四、干法熄焦余热利用204
五、化铁炉余热利用205
六、加热炉余热利用207
七、玻璃熔窑余热利用209
八、干法水泥窑余热利用209
九、其它方面余热利用211
7-5 石油化工余热利用211
一、合成氨余热利用212
二、乙烯装置余热利用216
三、炼油厂余热利用219
四、硫酸厂余热利用221
五、甲醛生产余热利用224
六、炭黑生产余热利用225
7-6 余热利用经济性分析225
一、使用期净收益法225
二、投资偿还年限法225
三、投资利润率法226
第七章 参考文献226
第八章 余热锅炉227
8-1 余热锅炉的作用,特点与分类227
一、含尘气流229
8-2 余热锅炉烟气条件对锅炉结构的影响229
二、粘结性气流230
三、腐蚀性气流231
四、高压气流231
六、高温气流232
七、超细粉尘气流233
八、不稳定气流233
8-3 余热锅炉水循环234
一、循环方式的比较234
二、自然循环设计特点235
三、强制循环设计特点241
8-4 余热锅炉传热计算246
一、辐射冷却室传热计算246
二、对流受热面传热计算248
三、扩展表面对流受热面传热计算252
四、烟管传热强化255
8-5 烟气腐蚀及其防止257
一、低温腐蚀257
二、高温腐蚀260
8-6 受热面积灰及其防止261
8-7 对流受热面的磨损及其防止265
8-8 余热锅炉某些特殊结构的考虑266
一、急冷余热锅炉进口气体分配室266
二、管板结构267
三、管口热保护269
第八章 参考文献271
五、反应气流272
第九章 其它节能设备273
9-1 换热器273
一、气—气换热器273
二、气—液和液—液换热器277
三、换热器传热强化279
9-2 热管换热器282
一、热管工作原理282
二、热管工作性能284
三、热管换热器288
9-3 热泵291
一、热泵工作原理291
二、热泵应用294
一、蓄热器原理298
9-4 蓄热器298
二、蓄热器应用效果301
三、蓄热器应用302
第九章 参考文献304
附录305
表Ⅰ 常用法定计量单位与工程制单位的换算305
表Ⅱ 部分常用材料的热物理性质305
表Ⅲ 保温及耐火材料导热系数与温度的关系306
表Ⅳ 气体的平均定压容积比热容307
表Ⅴ 干空气的热物理性质307
表Ⅵ 平均成分烟气的热物理性质307
表Ⅶ 饱和水的热物理性质308
表Ⅷ 干饱和水蒸气的热物理性质308